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南关正街的童年记忆 □王新民

西安晚报 2016-05-22 01:22 大字

七八岁时,我家搬到南关正街51号居住。我上小学在南关正街,上初中在南梢门,上高中后因南关正街扩宽马路,我家的房子被全部拆除,才搬家离开了南关正街。所以说,我的孩提时代是在南关正街度过的。

昔日南关的土城墙

那时,除了上学外其余时间就是和小伙伴们在东、西后地疯跑疯玩。我现在还能清楚地记得,在南梢门的路东和路西,分别有一道对称的高大的倒L形的土城墙,围住了南关正街及该街两侧的东、西后地。位于东后地的土城墙延伸到东火巷的城河边,当时,到仁义村去还要经过城墙下的城门洞。

上世纪四十年代,我和姐姐都在南关小学读书,我姐的同班同学和我的同班同学,是姊妹俩,住在东后地城墙的洞洞里。我和姐姐经常去她家玩,她家是从河南逃难到西安的。家里一贫如洗,洞洞内除了一个土炕外几乎一无所有,洞洞外是一个做饭用的烧柴火的泥锅头。

我家住在南关正街的中段,从我家北邻居的院子可以到东后地。儿时的傍晚,我和小伙伴们经常穿过东后地菜地的小路,爬到土城墙上,看着城墙外一个很大的露天屠宰场杀猪的热闹景象。

当时,南关正街小学位于南梢门内路西的一个很大的地方,学校的南墙和西墙就是高大的土城墙。翻过学校北边的土围墙便是西后地农民的大片菜地。菜地西边的土城墙延伸到西火巷,此段城墙的洞洞内住着三四户人家。

上世纪四十年代,南关正街的民房都建在南门瓮城旁边,和瓮城南边的砖城墙仅隔着一条马路。

南关城墙的作用,在当时是为了防止匪患入城抢劫和滋扰老百姓的生活,南关城墙建于何时已无从查考。随着西安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如今南关正街及周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这一带高楼大厦林立,马路宽敞平坦,平日行人如织,昔日南关高大的土城墙已难觅踪迹。

没有排污水的下水道

上世纪四十年代,南关正街的马路不但很窄,而且没有排污水的下水道。何以见得呢?我记得有一年夏天的一个下午,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霎时,我家的院子就积满了浑浊的雨水,眼看着就要溢上砖台阶进入房内。此时,我们门房一个做生意的、身强力壮的小伙,找到一根很长的竹竿,冒雨站在院子的水中,把竹竿捅向后院渗井的水道中,狠捅水道,几经努力,水道终于疏通了,院子一尺多深的雨水才流到后院的渗井内。当时,听大人们说为啥我家要在后院打渗井呢?因为南关正街没有排污水的下水道。

南梢门到市九中的校门口四百多米长的马路是非正规的马路。马路两边的门面房除了少数几座是正规修建的房子外,其余的都是简陋的、低矮的草房或瓦房。因为我在市九中上了三年学,几乎天天都要经过这条街道,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条街道东边的人行道有一条如同北京龙须沟一样的排水沟(明沟),这条水沟深一米多,平时人们的生活废水和下雨时的雨水都经过此沟,排进南梢门城墙外的深沟内,以上这些事实说明南关正街当时没有排污水的下水道。南梢门外虽然有排水的下水沟,但十分简陋和粗糙,有些大煞风景。

仅有一个自来水龙头

解放前,四十万人口的西安城没有一个自来水厂,到了解放后的1953年,才在西门外修起了西安第一个自来水厂,向西安部分街道供水。当时只在重要街道设置自来水龙头(水站),群众要吃水就靠自己到水站担水。南关正街唯一的水站设在西火巷口,凭票定时供水,南关正街数百户人家都在此担水。当时我家只有三口人,姐姐在外地学习,母亲是个走路都困难的小脚女人,所以担水的任务就落到我的身上。母亲专门为我买了两个小木桶,一根小扁担,年幼体弱的我担一趟水得20多分钟,累得我气喘吁吁,歇一会儿担一会儿。

新闻推荐

做好市民理财服务 西安市财富管理将添新军

“买理财,到渤海”。——几年前,很多人还对这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语知之甚少;而如今,“买理财、到渤海”已成为省外不少客户固有的理财习惯。渤海银行成立十年来累计发行各类银行理财产品4000余只,全...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