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木匠的不插电情怀

西安晚报 2016-05-22 01:21 大字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科技产物替代了老技术老手艺,但仍有一些执着的人坚守着匠人精神,老木匠安援朝就是其中一位。安援朝隔三差五骑着自行车经过小南门四府街,车筐前面一块“不插电”的宣传牌引人注目,靠着传统手艺,他在西安走街串巷十余年,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的他从事木匠工作47年,让人对他没有与时俱进的“不插电”多了几分好奇。

老手艺 生意还不错

3月29日上午,在长安大学的一栋家属楼前,老木匠安援朝正在修一把仿古小木椅,“不是古董,木料也不好。”安援朝笑了笑。破旧的自行车一些辐条断了又用铁丝连上,后座木箱上放着木工工具。为了不妨碍主家和招揽生意,他在家属楼单元门口修理。不一会儿,就有人来找他修东西。有人要他上12楼修鞋柜,也有人让他去给不远的茶室修一批桌椅,安援朝一边用铅笔在一块木板上记下电话和地址,一边说等会儿干完就去看活儿和谈价钱。一个多小时有四五单生意找上门,老木匠的生意看起来不错。问到收入,安援朝偷偷说有7000元左右,现在能干木匠活儿的人太少了。安援朝不用电锯、也不用电刨,就是一把斧子、一把锯子和一个刨子,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不少人觉得“不插电”做出来的木工活儿,反而更有味道,也愿意为此多掏钱。

“不插电”木匠也插过电

安援朝是合阳县人,14岁开始拜师当学徒做木工。为什么会做木工?因为家里有7个兄弟姐妹生活困难,所以只上了两年学。20岁至30岁在陕西省韩城市当木匠制作家具,那时候很多人家的家具是自己请木工做的,主家准备好木料,请来木匠说好价钱,然后就按照主家的要求,大立柜、写字台、五斗柜做了起来,那时候也没有电锯、电刨这类电动工具,都是凭手工做起来,最后刷漆,家具就做好了,安援朝的“不插电”底子就是那个时候练就的。

安援朝回忆说:那时候八成人家的家具是找木匠做的。所以一个城市会有很多会做家具的木匠。1985年的时候,他来到西安给一些文艺单位当道具临时工,这一干就是十几年,做各种道具布景、刀剑模型、古筝。这期间使用过各种电动木工工具,他说:“给单位干活儿要快,不用这些不行。

如今的木匠更喜欢搞装修

十几年前,安援朝开始走街串巷揽零活干,偶尔还去外省。他说:年龄大了,喜欢自由,随着同行越来越少,生意开始好做起来,毕竟城市里还有这种修理家具的需求。

“我带徒弟要教他一整套木活儿。如今的木匠就会安门刨门和吊顶。”言谈间,安援朝对街头“搞装修的插电木匠们”流露出一丝不屑。在西门和太白立交的人行道上会有一些等待零工的木匠,记者询问修家具,这些木匠表示修家具低于100元不会去,会耽误等待别的生意。来自蓝田的木匠王春生,不但有电锯、电刨、还有空压机和射钉枪,对于“不插电”的老木匠安援朝,他认为是跟不上“形势”,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装修预算比较大,像吊顶、门窗、衣柜、橱柜利润比较高,每天工钱不会低于300元,如果是木工买材料还有回扣,一般一单利润在1500元左右,一个月其他工种互相介绍能接四五单,这几年有几个居民修家具?而装修哪家又少于10万元?现在所有的家具购买成品,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木匠的前途就是装修,说着他给记者展示了一个激光水平仪,说现在用墨斗放线就是技术再好,也没有这个机器简单、准确。

坚持“不插电”是一种情怀

安援朝的两个儿子并没有学木匠,用他的话来说是混文艺圈去了,没人跟他学木匠,过去学徒要免费给师傅干三年活儿,对于木匠手艺的辉煌时代他很留恋。六十一岁的安援朝身体很好,随便做了一个类似瑜伽的身体动作,这些拜他每天早上和晚上一个小时的广场舞所赐,老木匠对西安人的素质和城市生活很满意,破旧的自行车链盘架子中间放着一个水瓶,那是磨刀石磨工具时用的,工具整齐地放在木箱里。“只要有人用家具就有活儿干,我准备干到拿不动工具的那一天。” 他这样说。对于“不插电”,他认为是一种情怀,用电刨刨得再平也不代表着你的手艺,作为一个匠人,手艺才是谋生的根本。 记者 谢伟

新闻推荐

方便面价格悄然上涨 西安市场零售价 普涨两成

本报讯(记者王赫)昨日,记者走访西安多家超市了解到,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等品牌方便面价格悄然上涨,提价幅度在20%左右。方便面市场一改以往廉价形象,高端面正在取代低端面,5元以上桶装面成市场主流...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