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宋家花园
1952年的隆冬,是我从农村进城上学的第一个冬天,又是我们从西北大学分离出来迁到南郊新建校舍的日子。刚落成的宿舍,墙还不干,向外渗水,格外显冷。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嚷嚷着结伴去与学院紧邻的瓦胡同村寻购能铺床取暖的谷穰子。路过瓦胡同小学门口时,出于好奇,就进去看了看。学校规模不大,花草树木却不少。后来我才知道,这里就是过去著名的宋家花园。
那时,西安南郊的机关单位特别少,高校仅有从西北大学分出来的西大师范学院即我们学校及西北俄专两家(即现在的陕师大、西安外国语大学)。好像在八里村西侧紧挨马路,有一黑热病防治所,后拓宽长安路时医院被拆掉。此外,学校周围全是村子、农田,课余周末也无处可去,瓦胡同小学这个风景不错又是一墙之隔的地方,就成了教工、学生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我们学院没有开办附属子弟小学之前,不少教工子弟都在瓦胡同小学插班读过书。当时学校也作为接收子女的条件,给这里派过任课教师。据当时被派去任教的几位老师讲,他们曾经听老教师和学生家长讲过,这座小学的前身是一家私立学校,私立学校之前又是一座私家花园,颇有名气。人们还传说,抗日战争时期,这个小花园还来过共产党八路军的两位大人物。
后来我才从有关史料得知,这家花园的主人姓宋名联奎,所以,人称宋家花园。宋联奎先生辛亥革命后曾任陕西巡按使,抗日战争时期任陕西省临时参议会议长,他拥护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我党信得过的一位党外人士。传说去过宋家花园的那两位大人物,是周恩来副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周恩来在此曾作过抗战报告,朱德总司令曾两次来这里看望老师李根源先生。
随着岁月的推移,宋先生想到用教育服务社会,便在花园里办起了一所私立新民小学。一所花园式的学校,确是孩子们读书的好地方,花园从此就处于从属地位了。解放后,宋先生将小学及花园私产一并捐给国家,这才有了后来的雁塔区瓦胡同小学。
据瓦胡同村子里的老人讲,宋家花园大约最早建于民国初年,一开始规模较小,说是花园,仅具雏形。后来扩建,重新规划布局,其面积达30余亩。不仅建有亭子、假山、石桌石凳、各种树木,还建了一座颇为宏伟的大殿。垂柳白杨早春飘絮,松柏杉竹、冬青黄杨常年放绿,杏桃枣梨、柿子核桃挂满枝头、果香诱人,惹得村上的孩子们总想溜进去摘几个解馋。另外玉兰、牡丹、桂花、腊梅四季飘香,招蜂引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现在陕师大校园里有一棵被铁栅栏围着的瓜子黄杨又名雀舌杨,就是上世纪50年代初,花了2元钱,从宋家花园买来的。据当时负责经管的韦总务长讲,那时人家告诉他这棵树已有近80年的树龄了,弥足珍贵,可见当时的宋家花园还有珍稀树种。解放初宋家花园已成了瓦胡同小学,但附近的人还是习惯叫这里宋家花园。
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在西大师范学院上学,毕业后又留校工作,与宋家花园一直仅咫尺之遥,我记不清去过这里多少次了。事有凑巧,1962年我爱人中师毕业,分到了瓦胡同小学任教,一直干到退休,这更拉近了我与宋家花园的距离。她初去的那几年,每年花园里的果树还有收获,我们总能尝到几样鲜果。1969年“战备疏散”, 大学整个搬往山区。我爱人因要给小学生上课,我的家就不用随迁,但我们学校也不能住,就把家搬到瓦胡同小学,直到“战备疏散” 结束,算起来在宋家花园住家半年多时间。
“文革”中,宋家花园也在劫难逃,花园里的遗迹,被以破“四旧” 的名义,遭到很大破坏。在那“以粮为纲” 、缺吃少穿的年代,学校干脆毁花草,种粮食,每个教师每年会分得二、三十斤麦子。在那个年代,人们认为这是再实惠不过的事情。
1979年,雁塔区成立进修学校,把瓦胡同小学一分为二。后来区上在这里建老师高层宿舍楼,仅剩的岌岌可危的大殿被拆,宋家花园就彻底消失了。目前瓦胡同小学已在拆掉旧楼建新楼了,宋家花园只能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佳)最美人间四月天,这两天是一年中放风筝的最好时节。除了可以在郊外放风筝外,您还可以选择去城墙上放风筝。从即日起至5月8日,西安城墙南门段举行“筝舞蓝天春韵古城”城墙风筝...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