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迁陵简牍古厚在秦地封泥吟大风 ——“篆隶合璧·迁陵秦简牍与咸阳秦封泥汇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西安晚报 2016-05-22 00:59 大字

杨帆  王培圆/文

由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湖南省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和西安交通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共同策划主办的“篆隶合璧——迁陵秦简牍与咸阳秦封泥汇展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4月26日上午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陈建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队长刘瑞联合主持这次会议。书法界、考古界、高校共60余位学者及研究生参会。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湖南龙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杜德文全程参加了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共有14位专家教授从书法艺术层面、考古层面和古文字学层面对里耶秦简和秦封泥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书法界的专家学者探讨了里耶秦简与秦封泥对当今书法创作的意义、篆隶书体的演变过程,确立了里耶秦简的书法史地位。

中国书法家协会六届理事、陕西省书协常务副主席邱宗康:里耶秦简打破了我们以前对于简书很多习惯性的认识,其笔法、结构、体势、趣味给写简帛、篆书与隶书的朋友启迪很大。篆隶的高古气象和它的沉厚力量是每一个艺术从业者都该汲取的营养。提出了书法学习应该从篆隶开始的思路。书写篆隶不能固守一家,要旁征博引、广采博获。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陈建贡:简牍帛书对古今关于汉字形体演变顺序结论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拨谬反正的重大成果。让书法艺术的研究者再也不必透过碑石的刀锋寻笔锋,就可以近距离的追寻古朴稚拙,天真烂漫,自由自然,妙趣横生的古人技法和神韵。也给今日书法艺术创作中推陈出新追求个人风格提供了最佳的可供借鉴的形象资料。

《中国书法》编辑部主任、书法理论家朱中原:秦文化代表了中国早起文化史的发展高峰,它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在各个方面的文化雏形,以秦简牍、刻石、封泥等为代表的秦代书法是秦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对先秦古文字体系进行整理与变革的文化结晶。秦简牍的烂漫开张与秦封泥的古拙厚重代表了秦代篆隶书的双璧。这次展览和学术研讨会是依据考古出土资料对秦代书法史的一次重新整理,对于研究和重新审视秦文化和秦代书法,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倪文东教授认为,秦人喜欢写篆隶,这与地域、文化源流有很大关系。写隶必写篆,写篆必写隶,篆隶相延相息。里耶秦简的墨迹让人们见识到了秦人写字的真实状态。书写回归传统就要取法秦汉,篆隶合璧,意与古会。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刘绍刚:由于语言在保持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局限性,秦文字保持了国家统一的基础和延续。秦文字废除了六国文字与秦文字不合的部分。统一文字主要指的是统一用字。我们从里耶秦简可看到那时的篆书草率写法里面酝酿出隶书的笔意但篆隶还没有完全分离。秦封泥反映了秦代正体字的书写形式,秦简反映了秦代手写体的书写形式,并在秦简中有隶书笔意的出现,让我们对篆隶之间的演变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

西安交通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系教授杨锁强:里耶秦简是秦朝文化对六国文化吸收、消化与融合的见证。里耶秦简是私学——以儒家为主的诸子学说在民间流行的结晶,使得其文化皈依具有多元性和多种文化相互融合的特征。且政治上的高压与禁锢为隶书书写者的精神释放提供了出口;里耶秦简是自然书法观、比德书法观及其由自由书法观向比德书法观转化的产物;其智慧地借鉴了篆书的部分审美并有机融合,开创了高古清厚、萧散恣肆等审美的先河;其技法亦部分借鉴了篆书,采用了节奏的强化、节奏的弱化的方式来彰显个性。笔法丰富与笔法简单亦形成两极,把各自所表现的审美推向了极致。且结字变化多端,章法异彩纷呈。篆隶的技法熔于一炉,树立了篆隶书融通的光辉典范;里耶秦简开拓了竹简作为隶书的三维载体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书法“隶变”的重要见证,亦为后代书法古法的学习与篆隶融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与经验。

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所长、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晓陆教授:秦封泥文字是秦篆的标准之一。秦封泥文字是摹印篆具体而典型的体现,是中国印章汉缪篆、隋唐盘条篆、宋明后期缪篆发展的必要基础。秦玺印与封泥,基本上全面地承担了对战国玺印的总结,并向汉代玺印、泥封转移过渡的任务。秦封泥与汉封泥,前后相续地造成了中国古代玺印文化与玺印艺术数量与统一风格的高峰。

陕西省国际书法交流协会副会长、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薛军:不受官方文字严格限制的封泥文字因地域、个性、审美的差异表现出风格迥异然,异彩纷呈之丰富变化。秦封泥相对于秦刻石由于地域、个性等诸多因素其风格变化则更为丰富多样,抑或对汉隶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美术学博士刘天琪先生:以往对于里耶秦简的研究主要围绕文化而展开,里耶秦简与秦封泥在当代的书法研究中属于比较薄弱的环节。许多高校对里耶秦简的学习与取法不够值得反思。里耶秦简和秦文字究竟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它是从楚文字基础上发展而来还是因为受到秦始皇统一文字时官方的打压而形成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考察与研究。

考古学家与古文字学者对秦封泥和里耶秦简从文字演变重要史料见证的角度、书写材料、字体、载体等方面做了多角度的分析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王辉:秦统一六国文字不仅是行政命令层面的意义,它本身上承西周文字,但却比较保守,变化较小,艺术性被相对弱化,也较少有异体出现。秦文字在汉字演变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里耶秦简记载了很多文字、词汇的变化,这也是秦统一文字的见证。秦文字和书法的关系渊源很深。书法艺术和文字学学术中间有不可断裂的关系,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要注视文字学上的精确和严谨。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伟:应加强对汉代小篆和秦封泥小篆的文字结构差异这方面的关注和对比研究。基层书吏使用隶书书写的官方文书,官印抑盖泥丸封缄竹简文书。在使用范围上,官方正式的严谨的文字均使用篆体,但范围有限,俗书及隶书的应用较广。在秦代正体与俗体是篆隶并存的。统一文字“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是核心,其实质是废除战国动图文字结构中与秦式写法不同的异体字。书同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西北大学宗教造型艺术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首席艺术家岳钰:秦封泥是秦代行政管理的一种方法。秦文字从早期的绘画图形中简略升华为便于记录的书写形式并且逐步规范出了偏旁部首,形音文字基本定形,为其后面的书体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文字的组合方法、形式、品位、韵律已相当的完整和成熟了。今天书法家的传统书写形式,实际上是对传统已有形式的再创造。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队长刘瑞:随着相家巷巨量秦封泥的发现、公布和研究的陆续展开,对秦汉职官、地理演变的分析在过去的20年间取得突破性进展。秦封泥的发现地恰好是秦帝国首都咸阳的核心地点,因此我们就要以全新的态度来理解秦统一后的国家治理与地域融合。我们第一次清晰地了解到,司马迁所说的“书同文”,并不仅仅是对六国文字的统一,更是对各地同物异名称谓的统一大策。从咸阳与边城迁陵两地出土文字遗存的历史性会面不难看出当时的国家统一、文化融合,在书同文的推行上是如何的彻底。

迁陵秦简古厚在,秦地封泥吟大风。有关里耶秦简和秦封泥的研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从书法艺术角度而言,里耶秦简的书写工具、隶变的特征与规律、审美学、文化学、哲学观的研究、技法体系的研究、文字演变与统一的研究等都将产生多个新的研究课题。开发与利用里耶秦简和秦封泥的艺术资源,为当代的书法创作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养料,成为摆在我们当代学人面前重要的研究方向。

感谢钟明善、雷珍民先生为本次活动题写展名。

新闻推荐

“高新地产杯”小学校园足球赛火热举行 为足球而来 因足球精彩

第二届“高新地产杯”西安小学校园足球邀请赛日前开赛。昨天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小将们在场上奋力拼搏,洋帅在场边淡定指挥,一位校长还当起了摄影师,用影像给孩子们留下精彩瞬间。大家的热情都因...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