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基础知识 关注社会热点 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阶段复习备考对策
西安高新一中高级教师李淳刚
一年一度的高考日益临近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考生和家长都特别关注的问题。建议考生牢牢抓住考前这段“黄金时期”,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使历史成绩较前有一个大的提升。建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研读《考纲说明》
国家考试中心每年在考前都要颁发《考纲》和《考纲说明》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考纲说明》是命题中心的具体解释,它规范了当年考试的内容、命题的原则及目标和要求。故要仔细研读《考纲》和《考纲说明》,把握命题的方向,了解命题的重点,熟悉命题的方式及考核的能力层次,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前提条件。广大考生一定要认真研读,避免在复习备考时南辕北辙。
2016年历史《考纲说明》中的相关要求:
考试内容: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原则: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试题取材将逐渐脱离教材的限制,从更加广阔的领域,选取密切联系我国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的素材,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目标与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整合基础知识
历史学科内容庞杂,知识点细小散乱,要想准确记忆和深入理解,就必须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并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纳入到历史发展的整体中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就会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这对于深入理解和准确记忆无疑是有益的,也符合高考模块式考查的方向。
附:下表是现有教材的知识结构
要求同学们将平常所学知识归纳整理后将其基本特征填入表内,然后运用演绎的方法整合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定格”在网络中,应用时就像中药师抓药一样,信手拈来。
高考新课标卷是以能力立意的,但能力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之上,故考前将平时所学的知识进行认真归纳整理,在答题时就容易对知识“定位”和“定性”,梳理出答题的思路和线索。
如整合中国近代政治时,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政体探索”,由此演绎出: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109年里,教材实际上贯穿了三条主线,即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我们把相关内容分别纳入五次侵华战争(实为六次),四大阶级(地主、农民、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抗争和探索(对地主阶级有争议)这个体系,近代史的主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共产党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便一目了然了。
理解科学史观
科学史观是对历史事件认识和评价的依据。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标准和原则,就会在理解历史知识和解答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和自如。
历史唯物史观,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因和结果;偶然性和必然性;现象与本质;实事求是;英雄与人民群众史观:阶级斗争史观等等。
全球史观,要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将中国史放到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考查。尤其是要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主动融入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原因、表现及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影响。
现代化史观,它强调以工业化为推动力,推动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从而带动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变化。
社会史观,和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
文明史观认为,从本质上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的自身文明化的过程。人类文明史可相应划分为物质文明史、精神文明史和政治文明史,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按照不同的发展阶段,文明史又可分为史前文明、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等。而不同的方面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又可分为不同的阶段,如物质文明史又可分为采集渔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几个阶段。各国各地区的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注重解题方法
熟悉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依照《考纲说明》,真正理解如何“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在具体答题时,选择题采取排除法,强调第一印象;非选择题注意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分析,注意史论结合。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相信自己的分析和判断,不要只凭经验。
解题能力只能在训练中得到提高,科学的训练是提高能力的有效方式。高考试题的规范性、导向性是毋庸置疑的,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训练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
选择题在历史总分里占到48%的比重,在很大的程度上,这部分题目将决定这份试卷最终的分数。选择题的题干一般都不是很长,题干中每一个对做出正确选择有帮助的条件都要抓住,尤其是时间、地点、人物各个方面的条件限制,一些关键词,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线等。另外,出现四个选项看着很近似的现象时,实际上是考查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掌握的精准程度。故做选择题时,对题干要做到三看:一看时间、空间,判断答题范围;二看肯定、否定,确定答题方向 ;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对选项要做到三思:一思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二思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三思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联系。
材料解析题占52%,题目中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在平时学习当中很难接触到的,但是没有见过的材料背后必然有或者至少有一个你学过的知识点在支撑。材料题应该把握住这样几个环节:一个是对于材料进行阅读理解。阅读应该分成两个层次:泛读,就是把材料的大致意思看懂,泛读要具备语文课里的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精读,注意材料里提供的每一个重要的信息,比如每一段材料的出处,这个信息要注意,往往给我们起一个提示的作用。第二是信息的迁移,把材料和教材跟平时学习中掌握的历史知识结合起来,材料的背景究竟跟哪个事件有关系。第三根据题目的设问来做答,回答时要一问一答,以材料中有效信息为主,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教材,正确切入,文字要简练完整,回答相关问题时要看相关材料,看分数回答要点。还要注意题目提出的一些具体的要求,倘若让你依据材料,就是说这个题目的答案可以从材料里提取出来,同时要结合课本当中的观点、认识或者是看法。
关注社会热点
文科综合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的主旋律。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选择当前理论与实际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突出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因此,要高度重视一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以社会热点带动历史知识,以历史知识丰富现实热点。使考生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再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从历史的角度看,对这些关乎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构题时并不十分直露,而是采取隐性介入的方式,微观化切入,冷中藏热,小中见大,注意与中学材料知识的有机结合,往往需要通过对题目内涵的领悟来实现。如教育部提出,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面。
注意调节心理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考试制胜的关键就是要做到心理稳定、思路清晰。备战高考既是备战知识的高考,也是备战心理的高考。在同学们为高考竞争、拼搏的同时,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复习、备考,但压力过大,会造成紧张、心情急躁等情绪,就不利于高考了。所以同学们应学会克服畏惧情绪,缓解焦虑,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放松。尤其是在冲刺阶段,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储备实力迎接高考。
对考生家长而言,应多关注孩子的身体和心理,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增添信心、从容和力量。
新闻推荐
碑林美食购物节盛大开启 5月20日~6月20日吃喝玩游购娱让你惊喜连连
本报讯(记者郭红文通讯员李雅楠赵家儀)在王府井百货品尝各类美食,在省体育场感受运动的活力,持专用的手绘地图参与集章,欣然享受各种应接不暇的优惠……5月20日,“长安龙脉魅力南门——碑林美食购...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