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网信办等多部门进驻百度 将调查“魏则西事件”

三秦都市报 2016-05-03 12:17 大字

魏则西患病后公布在微博上的照片

4月8日,22岁的癌症患者魏则西在网上写道:“我现在唯一的请求只有一个,知道我们一家三口出路的朋友联系我爸妈,如果实在没有,也希望有人可以告诉我们一条拖死我父母,把我活活耗死之外的路……我真的做梦也想不到我会有这么一天,真的,可还是来了。”

4天以后,魏则西去世。18天以后,人们重新开始关注起魏则西的死亡——谁耽误了他的病情:从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到北京的三甲医院,众说纷纭。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言人姜军2日发表谈话指出,近日“魏则西事件”受到网民广泛关注。根据网民举报,国家网信办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百度公司,对此事件及互联网企业依法经营事项进行调查并依法处理。

对此,百度表示,欢迎联合调查组进驻百度。百度将全力配合主管部门调查,接受监督,不给互联网虚假信息和违法行为留下可乘之机。

寻找“活下去”的路

在知乎网站上,人们现在仍然可以看到魏则西生前的自我介绍:“二十一岁(当时的年龄),滑膜肉瘤转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计算机专业。”

魏则西这样描述自己的病情:“二十岁读大二的时候发现腹直肌上有一个包块。做手术取出后,做免疫组化诊断为滑膜肉瘤。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软组织肿瘤……后来我就做了四次化疗,二十五次放疗,生不如死。化疗的时候持续性、不间断地呕吐,胃吐空了就恶心、干呕,器官遭到化疗药的侵蚀,免疫力也几乎崩溃,感觉自己就不像个人。”

面对这样的年轻人,网友们开始为他寻找一条活下去的道路。除了捐款,很多人为他提供治疗的参考。例如一位网友是这样答复魏则西的:“你现在这种情况生物治疗肯定是不能少的,问题是上海生物治疗应该是没有医保的,费用会很高昂,而且需要多个疗程,有效率大概也就在37%。”

“生物免疫”的尝试

这种“生物免疫疗法”,魏家人在四处寻医问药的过程中也有所耳闻。于是,寻找“活下去”道路的这家人动心了,他们也开始在网上搜索起“生物免疫”这种所谓的癌症治疗方法。

魏则西的父亲魏海全说,他们在网上看到北京的几家医院在免疫疗法方面非常有名,便专程来北京几所医院咨询。

“最先去的是307医院,但是我看来这里看病的病人比较少,第二天又去了北京肿瘤医院咨询,一位医生告诉我业内不承认这个技术,但目前比较火,如果真去做的话,武警二院在全国搞得最早,可以去那咨询。”于是,魏海全一家来到了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

“在百度搜索上介绍武警二院的生物疗法是全国翘楚,医院里的电视也在滚动播放他们主任接受知名电台采访介绍疗法的新闻,都在报道,我能不信吗?”魏海全说。

魏则西在武警北京二院总共做过四次“生物免疫”治疗。在做到第二次的时候,魏则西写道:“我做了两次,肿瘤没挡住,不过免疫力确实提高了,还有,很贵,不好报销,报的也不多。”很快,魏则西的“求生之梦”破灭了,用他的话说,几个月后癌细胞转移到了肺,“医生当时说我恐怕撑不了一两个月了,如果不是因为后来买到了靶向药,恐怕就没有后来了。”

突然之间爆发的指责

4月12日,魏海全在知乎网站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我是魏则西的父亲魏海全,则西今天早上八点十七分去世,我和他妈妈谢谢广大知友对则西的关爱,希望大家关爱生命,热爱生活。”

从生前发文指责百度和武警二院到魏则西去世,除了关心他的一些人,鲜有人会关注到这个陌生的“生物免疫”。

有说法称,中国目前广泛使用的“CIK-DC免疫疗法”系欧美临床实验失败,已经被淘汰了,门类繁多的“免疫疗法”没有任何一种经过严格临床测试。

5月1日,随着一篇关于“魏则西之死”的微信公号文章传播,武警二院的“生物免疫疗法”开始遭受质疑。此外,由于武警二院在百度搜索中的位置很高,百度的竞价排名也被网友诟病。

百度方面迅速做出了回应:“针对网友对魏则西所选择的武警北京市总队第二医院的治疗效果及其内部管理问题的质疑,百度正积极向发证单位及武警总部主管该院的相关部门递交审查申请函,希望相关部门能高度重视,立即展开调查,如果调查结果证实武警二院有不当行为,百度全力支持则西家属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5月1日,记者以病人身份对武警二院进行探访,生物诊疗中心的前台护士介绍,与医院肿瘤科不同,生物诊疗中心只进行一种癌症治疗方法,即生物免疫,同时该中心提供的治疗方法不能代替手术,治疗效果因人而异。

当记者问到该中心是否和其他公司进行合作时,这名护士称该中心医生全部来自武警二院,并非合作或者转包。综合新华社、《北京青年报》

新闻推荐

箱子丢失正心急的哥完璧归赵

本报讯(记者李永利实习生闫帛谕)刘先生搭乘出租车从三府湾客运站到酒十路巴黎大厦,匆忙下车之后,却大意将行李箱落在了出租车后备厢里。就在他着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到处寻找时,没想到的哥于次日凌...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