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你屏蔽父母了么?网络时代,记得别落下父母

咸阳日报 2016-04-26 22:15 大字

中国年轻人的现实生活正被微信这样一款免费通讯应用程序解构,试图通过碎片化的时间管理构筑起无数个隔山跨海的网络集群。几乎在同时,他们的父母也自觉不自觉地享受到了新媒体所带来的“福利”。

当你在翻山越岭的另一边忙于工作与学习,是否关注到自己的父母所经历的这一场生活变革?生活不止眼前的屏幕,还有诗和远方。微信江湖里的幸福和烦恼,有你,有我,也有我们的父母。

微信 为父母带来了哪些“福利”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定国1964年考入复旦,从此与燕园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有一组特别珍贵的照片,那是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在曾经意气风发的教室里相拥而泣。

通过微信,当年一个班的同学辗转找到了彼此。“入学50周年,大家都觉得应该聚聚了。一个年级两个班,83人,生源来自华东几个省市外加湖南湖北和广东。迄今最年长者77岁,最小的67岁,已辞世10人。这是一个有‘伤痕\’而不哀怨,历‘磨难\’而不抱怨的群体。”陈定国说。

这是微信为父母一辈带来的第一重“福利”,借助这一有趣便捷的交流平台,很多失散多年的老同学、老朋友、老战友都找回来了。那些50后、60后群体,很多人的青春岁月经历过上山下乡,插队支边,在难忘的年代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才得以完成学业,毕业后又各奔东西。微信的出现,弥补了“寄雁传书谢不能”的遗憾。

某外企白领赵欣这样回忆母亲刚开始玩微信时的转变,当看到好友同意的提醒,赵欣的母亲开心地笑了,然后嚷嚷着介绍加她的大学好友:“这是我们班的捣蛋鬼,你看他这头像应该是他爱人吧,挺漂亮的;这是当年追求我的班长(下意识瞥了眼父亲);这是我最好的朋友……”

赵欣说,那一刻默默听着,想象着属于母亲的青春与大学回忆,突然觉得应该更爱她一点。

微信带给父母的“福利”不止于此。不少受访老人表示,每天至少会刷一次子女的朋友圈,看他们最近在忙什么,有没有新上传的动态或照片。如果有的话,会第一时间“点赞”或“评论”,还会把他们的照片下载到手机相册,或者转发给别的亲戚朋友。

2015年暑假结束后,杭州女孩陶文佳离开江南跨越半个中国去西安念大学。临走前,她特意在微信里建了一个“家庭群”,把父母都拉进了群里。对于陶文佳的父母来说,因为女儿从未离开过自己身边,有了这个微信群安心了不少。通过微信,他们能随时看到女儿不断发回的学校、宿舍、教室照片,还有和同学们相处的点滴。

从浙江某政府机关退休的李女士说,她们当年有个女干部培训班,29名成员都是各单位女干部中的佼佼者,如今大家退休了也没闲着,建了个微信群,每天都热闹地讨论着各种话题,稀释退休后的失落感。

“一起做旗袍,参加淑女班,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等老年常见病,为子女找对象,还有两个女干部的配偶去世了,大家就团结起来给她们找老伴。”李女士说。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赵国秋十分支持老年人拥抱互联网、使用新媒体来丰富认知,活跃情绪。微信、QQ有利于老年人评估自己的行为价值取向是否符合社会规律,让他们从单位回到家中后不至于离主流社会太远,防止因自我价值取向的虚无而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父母时髦了为何子女却尴尬了

近期,一篇个人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引起了舆论关注,在这篇题为“儿子,为啥你的朋友圈变成了一条线?”的文章中,作者夏伦说起了好友小羊的一段尴尬经历。小羊曾经也是可以和父母在朋友圈愉快玩耍的,直到他发现父母的审美情趣实在和他天差地别,一篇篇发酵了的馊鸡汤、标题吓死人的养生文让他不忍直视。加上父母各种催婚帖,各种朋友圈下面的“神回复”,小羊最终无奈之下把父母屏蔽了。在父母的手机上,儿子的朋友圈变成了一条线。

小羊的经历并非个例,有些子女不忍心把父母屏蔽了,但又时常不堪其扰。

在某银行工作的陶逸告诉记者,一开始他没经验,凡是父母转发给他的都会点击看看,后来发现净是各种烧流量的转发好运和人生哲学,干脆不点了。“老爸老妈回头问起来,我发给你的那个段子你看了没?是不是很有道理?发现我没有看之后他们失望的小眼神,又让我特别愧疚。”

还有更惊险的,老人由于缺乏鉴别能力,时常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忽悠,或者一不小心就泄露了家庭隐私。“有一次我看到我妈把接宝宝下课的各种照片发进了朋友圈,上面有明显的地标和识别参照,我就非常担心。后来跟她说了以后,她也担心得不行,好几晚没睡着。”一位受访者说。

“也不知道是谁在朋友圈最开始传的谣言,说是最近的鱼都不能吃了,感染了某种病毒。我妈出于好心,在各种朋友圈里转发这条所谓‘紧急通知\’的微信,结果我点进去一看,那病毒叫SB250,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跟我妈解释她被骗了还被骂呢。”在某企业工作的徐先生哭笑不得地说。

赵国秋认为,老年人刚接触新媒体肯定存在各种不适应,除了有效打击网络诈骗外,社会与家庭都有责任帮助老年人提升对新媒体的认识。

父母的朋友圈子女永远是主角

“爸爸、妈妈,只需要点击‘+’就会出现以下功能图标……”“爸爸妈妈可以对准话筒,给儿子发语音信息啦,说完记得松手哦!”

互联网上,一封写给父母的手绘版微信使用说明书感动了不少网友。作者是重庆邮电大学毕业生张明,这组手绘微信说明书在微博上一经发布,就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转。有网友评论称,短短9页手绘,满满一颗孝心。

张明说,之所以会创作手绘微信说明书,是因为从大学到工作,自己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均不多,而微信可以拉近父母与自己的距离,让远在家乡的父母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近况。但是,假期间手把手并未教会父母学会使用微信,因此才创作了这组手绘微信说明书,方便父母查看使用。

“他们岁数大了接受能力慢,告诉他们很多遍有时也会忘记。我们要耐心一点,小时候我们不会的也是他们一点点教我们的。”张明说。

网民“牛亚搏”的一段网络日志同样湿润了不少网友的眼眶。牛亚搏一个周末闲来翻看与母亲的聊天记录发现,每回母亲问忙不忙,她都一句有点忙把母亲所有的感情硬生生堵了回去。事后,自己也忘了回电话,回想起来十分后悔与自责。“可以想象当母亲一个人在家抱着手机时,是多么希望标名为‘乖妞\’的联系人给她发去一条消息。”

“当我老了,会不会子女也没空理我?我又该向谁取暖呢?”牛亚搏在文中提出的问题,似乎也是抛给天下所有为人子女者的。

的确,多给父母一些适应和学习的机会,始终记住,在父母的朋友圈,子女永远是主角。(来源:新华网)(C)(3)

新闻推荐

二十国集团妇女会议在西安开幕

5月25日,与会代表在二十国集团妇女会议上。当日,由全国妇联主办的二十国集团妇女会议在西安开幕。二十国集团妇女会议是二十国集团峰会的配套活动,会议主题是“平等参与,创新发展”,二十国集团成员、...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