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几多辛苦几多甜 ——记汉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龚尚武

安康日报 2016-04-11 22:24 大字

[摘要]——记汉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龚尚武

本报记者 梁真鹏

龚尚武,生于1937年,汉阴县城关镇人,国家级汉调二黄传承人。10岁从艺,70载的从艺生涯,在他的内心储存了一个汉调二黄宝库。他靠记忆能熟背汉调二黄剧目达上百本。他熟知汉调二黄的表演程式,对很多传统剧里的人物台词、唱腔、表演烂熟于心。他自幼和很多名家同台演出,欣赏过各个汉调二黄流派的表演风格。这些都潜移默化、刻骨铭心地留在了他的心里。他成为汉调二黄稀有的几位传统戏剧报本(记得整部剧目)人之一,2009年6月,龚尚武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进个人。  

舞台表演仍然虎虎生威,有板有眼,指导学员一招一式,一丝不苟,从事汉剧表演行当,至今一晃70个春秋。从丫丫孩童步入耄耋之年,龚尚武先生的汉调二黄表演生涯,有很多值得检视的东西,但认真思量起来,为汉剧表演行当而付出的无比艰辛,洒下的无数汗水,以及收获的无穷快乐和甘甜,更值得回望。

坎坷从艺路

回顾走过的人生路,龚尚武先生感慨万千。傻人有傻福,天公疼憨人,冥冥之中人生似乎有一张无形的手,总在引领着他走向汉剧之路。

1947年阳春三月,天没大亮,年满10岁的龚尚武就起床给东家放牛。太阳暖洋洋地照在大地,草儿青青风依依,孩童贪玩好嗜睡,正当他在梦乡中,牛儿跑到别的山坡上吃草,牧童此时却不知去向。主人家和自己家里索性都不敢回,原来他顺着山梁向相反的方向跑了,如此才能逃避责问和挨打。一片锣鼓喧闹声,不停地有人大声吆喝,他跑到了平梁镇正巧赶上人家唱庙会,三天五天地跟着看热闹,班主问他可愿意唱戏?正是上不着天下不挨地危难之际求之不得之时,他就跟着师傅艾德志学打击乐,走南闯北不图钱只想混个肚儿圆。由于肯学肯钻肯思考,音韵节奏打击得和节合拍,恰到好处,一年后龚尚武竟堂而皇之地坐上了“九龙口”的位置当司鼓,相当于汉剧乐队指挥。

旧社会艺人地位低下,生活没有保障。戏班子的领班是汉调二黄著名艺人杜建德和袁胜录。他们从汉中镇巴县保安团长家里租来衣箱,组织各地的汉调二黄艺人一起演出,赚来的微薄收入供大家均分。艺人们为了生存,哪里天黑哪里歇,走乡串镇,联系演出场次,一天演三场戏是稀松平常的事。大年三十晚,全体艺人主动凑到各家各户去接财神,送万福、报平安。这时主人会给艺人送些米、面、粗茶、烟、米酒或给点红包,大家好过年。到了来年正月初一戏班再开锣唱戏。

龚尚武随剧社上紫阳过镇巴去西乡到四川万县,正在热火朝天地演出时,四川陕西解放了。戏班无法再演出下去了,班主决定回镇巴县送还衣箱后就地解散,相约来年情况好转再聚集。他也跟随几位同乡的师父回到了离别五年的家乡汉阴城。当他来到日思夜想的家里和亲人团圆时,家人恍若梦境,“你个碎娃子还活着!”碎娃子跟解散的剧社命运一样,生活漂泊无着。后来他到汉滨区梅子铺皮影戏班当司鼓,直到1951年汉阴庙会上,安康城“自乐社”班主葛春荣邀请包括龚尚武在内的11名师傅,加入了在当时颇有名气的自乐社。那时,汉剧在城里水起风生正热着哩,民间流传有人生三大快事“一袋旱烟两口二黄三碗稠酒”之说,城里的两家自乐社正争得不可开交,都想争夺霸主地位,一家风头想盖过另一家。长期的颠沛流离,汉剧的耳濡目染,龚尚武啥也顾不得,留着一个铲子式发髻,后脑勺还留着长尾巴,一门心思只顾着打鼓把活路干好。人生光阴无限长,正是学戏好时光,汉剧的唱念做打他都烂熟于心,唱腔念白和一招一式都了然于胸,犹在目前。

如果说龚尚武能走上汉剧之路是人生的第一次转折,那么1952年上半年的一场演出就是他人生的第二次转折。那次演汉剧《定生扫雪》,演定生的武云成不知何故到处找不着,这可急坏了班主葛春荣,他四下里瞅了瞅,急中生智让龚尚武替补救场。龚尚武说我不会演。葛春荣说,谁娘生下来就会演。不会演学嘛!救场如救火,你好好地演,我给你递台词,就这样瞎猫逮住个死老鼠。没想到龚尚武的声韵念腔很有味道,程式招式步步惊心,不是定生胜似定生,大伙都说,没准他还是个演戏的料哩。后来才知道演定生的那个家伙那晚打架不能上场,这一架打得好,龚尚武演定生越演越活泛,嗓子亮,表情准,调门有地方味,节奏符合规律,一招一式深得汉调二黄的精髓,唱腔表白暗合汉剧的原味原声,每场戏都是一个小小的世界,简练浅白的唱腔背后,是一则则暗潮汹涌五味杂陈的故事,激起广大戏迷心灵的共鸣,班主就索性让龚尚武改行演小生算了。

剪不断汉剧情

从旧社会四处飘泊的艺人,到享誉梨园的安康名角,龚尚武人生如戏:青春年少时的执着,中年后对汉剧一度辉煌的眷恋,他痴心不改;文革十年,在走过一段曲折人生路后而曲终人散,奋斗终生的老艺人龚尚武无望哀痛。

人生有好多不可预测性,抓住就是机遇,专心致志就会取得成功。1956年为配合陕西省戏曲汇演,原定的演员在家封闭排练,去汉阴县的演出理所当然地由没有排练任务的演员出场。由唐志莲演花旦,龚尚武演相公的《站花墙》在汉阴连演四场,场场爆满,戏迷久久不散。消息反馈到剧团,团长很是高兴,不动声色地让他继续演出,文艺工作者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不断成长,演员演出也是一种锻炼嘛!龚尚武在这段时间如鱼得水,文生武生由他一肩挑,《双枪陆文龙》、《白门楼》、《辕门射戟》都成为龚尚武的拿手好戏,“锵锵锵锵”,一阵锣鼓响过,“吕布”将手中画戟一摆,紫金冠翎一抖,汉剧《辕门射戟》中的这一幕,让观众如痴如醉,高声叫好,他成了此次活动的中坚力量之一。

这次汉阴之行歪打正着无心插柳柳成荫,观众捧红了龚尚武,团长临时决定省戏曲汇演改由龚尚武上场,他果然不负众望,与黄贤明、王贤珠合演的八岔戏《站花墙》荣获省戏曲汇演三等奖,同时展演节目《吴三宝游春》获得个人优秀表演奖。这两出戏给安康汉剧争了光,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当时由省新华书店出版,并附有个人剧照的剧本在全国发行,并由省广播电台录音在全国播出。龚尚武及他的师兄弟姐妹风光了好一阵子,汉中、十堰、襄樊、荆州等地的汉剧团纷纷前来交流学习。

武生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会沦为花拳绣腿。1956年8月,通过省京剧团的引荐请来一尊真神,南京青年京剧团京剧教练欧阳玉倩的高足张玉昆愿意来安康高薪教授学员,学员们倍加珍惜,戏剧知识、念唱做打,特别是武功套路中的一招一式,又翻又蹦,大开眼界,让学员们目瞪口呆,过目难忘。短短的十个月时间,胜过以往好几年的长进,学员们奠定了坚实的舞台表演基础。五更天起床练腿练腰,练把子功,毯子功,很苦很累。但他白天练功,晚上演出,劳累并快乐着。他苦学“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 ,自己还增加了两个字——“神、情”。他认为要当好演员,不光外形重要,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更重要。在1959年全省举办建国十周年国庆献礼演出中,安康汉剧团选送的参赛剧目《穆桂英智破天门阵》,由龚尚武饰演杨宗保一角获得个人优秀表演奖,同年首届西北五省汇演剧团参赛戏《打龙棚》,由他饰演的主角高怀德获得个人优秀奖,尤其让他骄傲的是,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刘澜涛亲自上台为他颁奖,这一年他被安康汉剧团评为先进个人。

1960年7月,他与师兄弟一块被派往湖北汉剧团学习交流切磋,湖北汉剧被称为安康的“娘家人”,龚尚武见到心仪已久的青衣花旦名家陈伯华、名丑李乐克,兄弟剧团毫不保留地向“娘家人”传授技艺和剧目,靠口传心授心记《宇宙锋》、《海州过关》、《赵氏孤儿》、《凤仪亭》、《八仙闹海》等优秀剧目,他们也向兄弟剧团传授自己的拿手好戏。安康人对汉剧的痴迷,让汉剧大师陈伯华欣喜感动,她说:“安康是名副其实的汉剧窝子。”龚尚武介绍,安康汉剧剧目丰富,有“唐三千、宋八百、野外史传数不清”之称,现在当地还保存了600个脸谱,1000个本戏、折子戏。“就算现在的年轻演员上台,也能演一个月不重样。”学成归来,龚尚武每天除了参加剧团演出担任主要角色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做好帮传带,给其他演员加班排练,让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

汉剧音乐优美,唱词婉转,道白通俗,加上地域的缘故,秦声中夹杂着鄂腔、川味和豫韵,别具风格,形成了浓郁的汉水文化特色。几百年来,汉剧已经成为安康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断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年以后的龚尚武,演出的角色转到了须生行当。如:《四郎探母》里的杨四郎、《大登殿》里的薛平贵、《龙凤呈祥》里的刘备等,唱功老练,技巧娴熟,表演老道。龚尚武主演的古典戏“双轮陆文龙”,白门楼和辕门射戟的 “吕布”,长坂坡“赵子龙”,追鱼里的“张生”等戏颇有影响,被称为“活吕布”“活子龙”“ 活文龙”。正当龚尚武在汉剧艺术不断跋涉和探索中,却遭遇文革的老戏禁演,他只得离开剧团自谋生路。1977年,老戏开禁,他又回到心爱的剧团唱汉剧直至十年后的退休。

老骥志千里

“因为有汉剧,才有我龚尚武。”龚尚武回忆自己70年从艺生涯,非常感慨。他说,“汉剧抚育培养了我,我的事业是汉剧,我的成绩也是汉剧,从事了一辈子汉剧,我对汉剧有感情。”现在他年已80,但对戏曲的热情不减当年,他常和年轻的艺人们一起上下班。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基本上风雨无阻赶赴汉剧班教学上课,晚上还要赶到汉剧团教习唱腔,编排戏剧,指导招式。他还参加剧团的招待演出和下乡演出,为传授传承汉调二黄艺术忙得不亦乐乎。

2011年10月,由省政府主办、省文化厅承办的第六届陕西省艺术节上,安康新编的大型汉剧《大破天门阵》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斩获包括综合一等奖在内的8项大奖,成为“振兴汉剧”工程的大喜事,年逾七旬的龚尚武披挂上阵,摘得优秀表演奖。

退休不褪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了汉剧大发展,几多苦辛几多甜。2008年6月,龚尚武被国家文化部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当年8月28日由他和赵枝敬演唱的传统汉调二黄《南北会》选段,在中央电视台直播的“陕西戏曲展演周”开幕式上演出,这是安康汉调二黄首次在央视展示其古老而独特的风采,他唱腔圆润,韵味十足,颇得行家的称赞。2008年,安康汉剧团代表安康老龄委参加了在西安举办的全省老龄委大型演出活动,他和王发芸联合演出的二黄《营门斩子》一剧获得演出一等奖。在70年的汉剧艺术演艺生活中,龚尚武成功塑造了薛平贵、杨四郞等许多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舞台人物形象,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保持汉剧表演风格的同时,不断吸收兄弟剧种的艺术精华,不断创新,为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全新艺术享受,并毫不保留地传帮带给汉剧后学者。2009年6月,龚尚武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这是对他退休后工作的最好褒奖。

“西皮二黄,尽显古调新韵。老树新花,喜看汉调传承。”谈到汉剧的未来和发展之路,龚尚武充满信心,振兴汉剧除了依靠汉调二黄研究院来传承外,班社对汉剧的推广和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龚尚武说,振兴汉剧不仅要传承,更重要的是要改革和创新,只有走立体、多元、互补、多类型的发展之路,汉剧才会走出瓶颈,获得更大的发展和繁荣。

致敬安康文化名人

新闻推荐

平利富硒农产品西安推介受热捧 客商现场“淘宝”

本报讯(记者张俊安天通讯员刘勇沈奕君)4月20日上午,2016年安康平利县富硒农产品推介活动在西安举行,集中向西安市民、各地客商展示推介绿茶、红茶、绞股蓝、腊肉、苦荞、天麻、土鸡蛋等系列富硒农产...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