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搭建委员与政府沟通平台 加快“四个铜川”建设步伐 ———政协铜川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委员问政”摘登

铜川日报 2016-02-19 21:56 大字

编者按:市政协十三届六次会议期间举行的政协委员和媒体记者“问政”会,让政协委员和媒体记者与政府职能部门及区县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就环境保护、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等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质询问政,听取政府部门的答复和进一步开展工作时采取的举措,这是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渭南市不断改变作风,创新工作方式的一个举措。通过面对面交流,让政协委员能够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帮助委员完善提案,增加提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让政府部门能够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积极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四个铜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侯晓洲(市政协常委、民进铜川市委会秘书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格的措施、最严格的监管、最严格的问责,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请问万局长,比如在控制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拆除高消耗、高污染小企业等方面,“最严格”体现在哪些方面?都有哪些“铁腕硬法”?

市环保局局长 万水库:感谢委员对环保工作的关注。在高消耗、高污染小企业方面:一是取缔,对于非法存在的高消耗、高污染企业一律取缔拆除,限期恢复生态;二是整合,对300万吨石碴100万吨白灰产能,规定工艺、地点、排放标准,全面整合。三是监管,在线监测监控,集中排污口一律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坚持经常性的执法监管检查。道路扬尘管理方面:一是对全市129条道路分区县、部门归口管理、分段包干。二是按季节、路段明确保洁、洒水的频次,随脏随扫。三是提高机扫率,控制保洁过程扬尘。四是设置14个卡点值守检查,严禁精尖装载和抛洒。建筑工地扬尘管理方面:对全市144个工地按隶属归口住建部门统一管理,所有施工做到现场围挡、覆盖、硬化、湿法拆除、冲洗、绿化六个百分百;严格设卡监管好各个建筑工地的拉土车污染。

张波(华商报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大漆水河和沮河综合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多年以来,漆水河、沮河的污染治理一直都是市政管理的棘手问题,给群众生活休闲带来不便。请问杨局长,是否有信心让我们能明显看到漆水河、沮河污染治理的变化?

市城市管理局局长 杨铜林:谢谢您的关注。漆、沮两河是我们铜川的母亲河,我们有责任让我们的母亲河重现绿水情波。市委、市政府一直很重视漆、沮两河的整治。目前影响渭南市河道水体环境的主要原因:一是柳湾村、碳素厂等15处排污口未能接入市政排污管网;二是铜川桥至铁一处段、雷家沟至原铝厂办公区段共有31个排污口、6.78公里管网因标高低,无法收入市政排污管网,需新建排污管网等问题。为彻底治理渭南市漆水河、沮河黑臭水体,改善水体环境。2016年,市城市管理局将在对漆水河流域段排污口和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排查的基础上:一是到2016年年底,完成46个排污口整治工程,全部收入污水管网。二是对市区漆、沮河道排污口、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排查治理,该计划已在市城市管理局网站进行公告,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监督。三是在去年市污水处理厂、新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污水提标改造工程,确保出厂水质达标。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干部群众的关注下,漆、沮两河水质将越来越好。 

许转良(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法制委员会主任):投资一向是经济稳增长、增后劲的主要抓手,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我想我们铜川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压力,请问王书记,市发改委作为促投资、抓项目、稳增长的主要职能部门,2016年主要举措是什么?

市发改委党工委副书记 王延武:首先,感谢委员的提问。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渭南市在新常态下深度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下调了经济增长预期,确定了GDP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的目标。客观地讲,完成这一任务难度依然很大。从渭南市情况看,完成目标的动力依然要靠项目、靠投资。作为项目和投资主管部门,市发改委将围绕这一任务,在深化改革,推进项目,稳定投资三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发展。

在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方面,抓两件事。一是要做好投资在线审批平台运行。按照国务院要求,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委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中、省、市、县四级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要求2016年元月1日上线运行,目前渭南市纵向已顺利运行。和兄弟市区一样,覆盖项目审批涉及部门的横向尚未全部运行,我们将在省上的指导下,解决有关制约问题,尽快全部联网运行。二是要做好权利和责任两个清单的梳理确定工作。通过上述两项改革,使涉及我委投资项目审批的权利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晾晒在阳光下,使责任扛在肩上、落在实处。

在推进项目方面,抓两项工作。一是要全力抓好重点项目的推进。今年全市共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00个,涉及总投资883.3亿元,计划年度完成投资160亿元以上。市委、市政府已明确两会闭幕后,将迅速召开全市项目建设推进会,对今年的项目建设进行再安排再部署,迅速掀起项目建设的高潮。同时安排在4月和7月分别举行一次项目集中开工,9月举行全市项目集中观摩活动,这些活动的相互衔接,将不断加大对重点项目的组织推动力度。二是要抓好项目推进的服务保障和环境保障工作。2014年市政府出台了《铜川市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办法》,执行两年来,对于促项目、稳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铜七条”的落实力度,落实好要素保障等措施,发挥好驻工地专员的作用,全力促进项目的快速推进。同时,要针对项目建设环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研究,适时进行专项打击整治。

在稳定投资方面,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抓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按照中央投资的方向和重点,去年四季度,我委已组织区县和部门上报了项目计划,中省已明确中央预算内投资一季度下达比例要达到50%以上,上半年要全部下达完毕,当前我们的重点是要抓好已上报项目的跟踪落实和组织实施工作,切实发挥稳投资的作用。二是抓好专项建设基金。专项基金是国家完善投资体制的一项重大举措,将过去单一投放改为投贷结合,将国家定向发行的建设基金交由国开行和农发行以信贷方式,按国家确定的投向和项目审定发放。目前已明确全年按季度共安排四批,渭南市上报的第一批专项建设基金已落实到位80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紧抓专项建设基金规模扩大的机遇,协调各区县和部门与国开行和农发行做好衔接工作,抓好后续项目的储备、争取和开工工作。三是抓好项目多元化融资。我们将会同财政部门重点抓好PPP项目的储备、上报、争取和推进工作。PPP模式也是国家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目前虽然还存在着多方面制约问题,但作为投资改革的主攻方向,我们将全力抓好程序的规范、项目的储备、政策的对接及项目的推进工作。四是抓好金融信贷支持。项目推进最大制约问题是资金,解决资金的主渠道依然是金融信贷资金,今年我们将会同市金融办,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改善金融信贷环境,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市域内金融机构加大支持渭南市项目建设的力度,有效缓解资金的瓶颈制约。 

付会玲(市政协委员、市七一路小学副校长):在渭南市“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铜川”的新目标。我们知道,旅游是王益区的弱项,请问王益区“十三五”期间如何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弥补这一短板?

王益区人民政府区长 姜文宏:首先,感谢您对王益的关心和关注。“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围绕全市“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铜川”的总部署,按照“文化引领、错位发展、突出特色”的思路,挖掘整合区内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突破发展。初步设想是优化城市会客厅、擦亮2大文化品牌、打造4个旅游景区。优化城市会客厅:就是发挥王益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三产优势,整合辖区各类接待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和环境品味,在铜川全域旅游大框架中,重点突出服务功能,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接纳能力,打造渭南市全域旅游的中转站和会客厅。擦亮2大文化品牌:就是做强“孟姜女故里”、“耀州瓷家乡”两大文化品牌。深度挖掘孟姜女文化资源,围绕“姜女文化”和“桃文化”,建设以秦风秦韵为特色的田园牧歌式的“秦人村落”和云蒸霞蔚的“桃花山庄”;对“耀瓷”这一文化品牌,在保护的前提下,依托“十里窑场、千年瓷都”,打造以宋文化为底色的耀瓷文化旅游产业园。打造4个旅游景区:就是打造孟姜女故里、山水王家河、民俗义兴村、红色军台岭4个3A级旅游景区。最后,在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随时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来王益参观指导,奉献您宝贵的建设性意见。

罗海峰(市政协委员、市财政局干部):“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富裕铜川”,全市上下都非常关注,对于“四个铜川”的含义我还不是很清楚,请王书记介绍一下“四个铜川”的内涵是什么?

市发改委党工委副书记 王延武:感谢委员的提问。“四个铜川”是“十三五”期间,全市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概括,是全市“十三五”发展的行动指南。对“四个铜川”的内涵,《纲要》中已有表述,郭大为书记在全会上已做过精辟阐释,在这里我再做以简要介绍。

转型是核心。把转型放在首位,就是要统揽全市“十三五”时期的各项工作。建设转型铜川,就是与深度转型相适应。到2020年完成转型任务是国家对资源型城市的要求,有一系列量化考核指标。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降低经济对传统产业的依赖性,力争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40%、8%和5%,煤炭采掘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到8.8%,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5%,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化率提高至70%。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美丽是气质。建设美丽铜川,就是要与“美丽中国”相适应。我们要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主基调,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内外兼修,做美城市,建好乡村,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让绿色成为底色、蓝天成为标配,群众生活更有质感。要以文铸城、以文化人,打造文化特质,提升城市内涵,增强城市魅力。

健康是保障。建设健康铜川,就是与“健康中国”相适应。一是建立完善的健康保障体系。要完善城乡医疗卫生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建立完善的饮水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全民健康保障水平。二是大力培育发展健康产业。要以孙思邈养生文化为主题,以大唐养生园和药王中医药养生体验中心为核心,围绕大健康主线,发展养生保健、养护康复和中医养老产业,将铜川药王养生品牌打造成全国中医药文化体验的样板。三是要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协调健康发展,坚定不移深化改革、依法治市、从严治党,推动全社会健康文明。

富裕是根本。我们发展的目的就是富民强市。建设富裕铜川,就是与“尽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质量速度并重,构建产业新体系,筑牢富裕的基础。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使铜川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6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年均增长9%,“十三五”末达到全省中等偏上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 

王瑛(市政协委员、铜川电视台新闻部主任):2015年渭南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69天,比上年增加了40天,但去年冬季,渭南市雾霾天气仍然比较严重,老百姓非常关注。我想问一下万局长,对2016年治污降霾有什么新的举措?如何确保铜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

市环保局局长 万水库:感谢委员关注。总的讲,我们将继续减煤、降尘,减排、控车、增绿。严格依据《铜川铁十条》和责任追究办法、考核办法、环境污染预案、深度减排机制,依靠政策引领全市落实大气治理工作。一是畅开出口淘汰。对不符合国家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排放标准的产能,坚决淘汰,先后淘汰了57条落后的水泥生产线,所有煤台实施搬迁。二是严把准入口。严把环境容量关,坚决不上一条水泥生产线,有计划、合理开发优质石灰石资源。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不具备环境容量审备条件的产业,一律不审批。三是精细化管理企业。落实一企业、一套台账、一套考核机制,从污染排放到厂区管理、道路保洁和硬化、物料的堆放严格要求,精心管理、精准指导、精细检查。四是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利用网格+微信、媒体参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等方式使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使污染无处藏身。对非煤矿山、烟煤散烧、生物质燃烧等分散污染源实施全覆盖管理模式。通过一系列措施把道路、建筑扬尘降下来,把非煤矿山扬尘降下来,把散烧烟煤和各种生物质燃烧带来的烟尘降下来,让空气质量好起来。 

周校敏(市政协委员、王益区王益乡川口村村委会主任):“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加快村级电子商务建设,扩大农村消费”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的一项重点工作。请问田主任,在“互联网+”时代,作为服务“三农”的“前哨”,你们在这方面的思路是什么?怎样利用互联网促进农村商品流通和消费?

市供销社主任 田芳珍:感谢这位委员关注。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有效降低农村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就业,带动扶贫开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渭南市有着明显的优势产业和丰富的农特产品,但尚未全面有效转化为商品优势和市场优势,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的应有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卖难”问题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农村物流的通达率低也造成一定的“买难买贵”问题。在目前“互联网+”背景下,引领发展农村电商,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农产品的“快销热卖”和农民购物的“方便快捷”,让农民群众享受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是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2015年,市供销社尝试参与3家企业开办农产品电子商务,使全市100多种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上网销售,效果良好。

今后我们的想法:一是稳步发展电商企业。在管理运营好原企业的基础上,有质量地新发展1—2个企业,争取在每个区县建成1个供销电子商务企业,引领全市农村电商快速发展。二是打造特色供销电商平台。自建平台与在知名三方平台开设特色馆相结合,丰富产品种类,创建优质品牌,扩大销售业绩。同时和全国供销电商平台“供销e家”适时对接,建立“网上供销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三是建设农村电商网络。近两年,渭南市农村电商快速发展,但多数是村民网上开店销售自产农产品,规模小,效益不高。而供销社可在有条件的村设立网点,从收购、分检、包装到销售,达到批量快速和相对高价销售效果。同时配套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开展商品供应和网上代购业务,为群众提供方便。

郭怡(市政协委员、市侨联秘书长):渭南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我想问一下彭局长,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中,作为民政部门,如何确保务实高效地把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工作实施到位?

市民政局局长 彭群才:谢谢关注民政工作。我们民政部门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脱贫攻坚中的兜底保障作用。主要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工作衔接。主要是做好精准救助与***在程序、政策和管理三个方面的衔接。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我们将按照相关程序及时纳入到农村低保或五保供养范围,切实做到兜底保障;二是加强规范管理。按照民政部2012年12月12日印发的《关于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的通知》(民发〔2012〕220号)及省民政厅、省财政厅2013年12月10日印发的《陕西省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陕民发〔2013〕31号)的要求,严格执行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三个基本认定条件,将低保申请平台搭建到全市所有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大厅,严格信息核对、入户调查、长期公示等程序,形成低保对象有进有出的良性工作机制;三是完善医疗救助。全面加强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大病保险之间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健全完善门诊救助、住院救助、重特大疾病救助、资助参合参险“四位一体”的医疗救助模式,对建档立卡因病致贫的家庭及重病患者及时实施医疗救助,切实减轻困难群众的医疗负担;四是加大临时救助。根据市政府2015年12月15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铜政发〔2015〕48号)的要求,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妥善解决好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最大限度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事件的发生;五是发挥协调作用。发挥好民政在社会救助工作中“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牵头协调作用,凝聚民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和住房救助等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合力;六是积极引导参与。积极引导全市各级慈善机构和各类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有针对性地对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开展生活帮扶、心理疏导、能力提升、资源链接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王兴(市政协委员、市一中教师):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得知,在2015年度省目标责任测评电话调查中,渭南市群众对“文化生活”满意度为89.98%,排名全省第一,请问鱼局长怎样看这件事?虽然排名第一,但据我了解,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均等化水平不高,请问您下一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市文广局局长 鱼福昌: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鼓舞。排名第一,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问题和差距,相反,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诚如你说,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均等化水平不高,下一步必须补齐短板,兜好底线,精准施策:一是深入群众“送”文化。通过送器材、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送培训、建阵地等形式,基本满足群众就近、便捷地享受文化服务的需求。二是强化培训“种”文化。通过各级文化部门、文化业务单位的培训辅导、示范引导和扶持指导,培养群众文化骨干,打造群众文化团队,提高基层组织开展文化活动能力和水平。三是搭建平台“演”文化。通过组织示范性展演、展览或各种赛事,为群众提供展示交流提升的平台。四是面向群众“评“文化。建立群众评价反馈机制,将公共文化活动及项目纳入群众评价范围,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陈育德(市政协委员、宜君县教育局干部):上午听了杨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特别提出了“加快宜君秀美山城建设”。据了解,这几年宜君在县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整体发展方向来看,县城的基础设施还不健全,规范管理方面还需要完善,请问曹县长,在“秀美山城”建设上您是怎样布局的?具体的抓手是什么?

宜君县人民政府县长 曹全虎:感谢您对宜君发展的关注。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宜君秀美山城建设,再加上宜君人的苦干实干,山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五年三次荣获“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纵向比进步大,横向比差距还不小,今后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围绕山城做特色。宜君是陕西仅有的三个建在山梁上的县城之一,城内龟山龙山环绕,城外良田万顷,在多年秀美山城建设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向现代城市的更高目标进发,通过规划引领和不懈努力,通过永久划定县城周边农业地带,形成城内现代城市繁荣与城外优美田园风光相得益彰,城内外的人们成果共处共享的美丽画卷,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天人合一的美丽山城。二是围绕产城融合做旅游。一个城市没有产业就没有未来和希望,宜君城在绿中、绿在城中,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把全县当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把县城当核心景区来建设,通过规划培育旅游项目来增加就业拉动三产服务业,通过旅游业快速发展来倒逼人文素质提升,从而推动城市永葆活力。三是围绕宜居做环境。就是通过实施垃圾管理、污水处理、城市综合管廊、集中供暖、客运中心、棚改、公共停车场等项目,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围绕修平百姓门前路,点亮百姓门前灯来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改善居住生活环境,让群众共享秀美山城建设成果。 

黄卫平(市政协委员、市作协主席):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渭南市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今年是“十三五”的起点,也是创建工作的关键时期,我想问一下,今年创建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主要抓哪些重大项目的实施?

市文广局局长 鱼福昌:谢谢委员对文化工作的关注。创建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要求,立足铜川转型发展实际,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对标达标补短板,创新创优做示范,求实务实惠民生,着力打造渭南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实现人民群众从文化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的跨越迈进。

今年主要抓的重大项目和工作有:一是开工建设市文化体育基地,各区县也将建成或新开工一批文化设施项目。二是推行“菜单式”服务,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力度,其中购买演出不少于750场。三是举办第三届铜川市文化艺术节,推新人、出精品,同时做好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剧目演出和铜川分会场的组织工作。四是探索运用“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模式,建立统一的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满足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要求。五是配齐乡镇和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其中每个行政村和社区至少配备1名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做到事有人管、活有人干。 

王成栋(市政协常委、工行长虹路支行行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坚持和完善徒步街巷现场管理及巡查考核机制”。据我了解,渭南市徒步检查现场管理已步入常态化,请问杨局长,你们在徒步街巷现场管理和巡查考核方面建立了哪些机制?具体是怎样考核的?

市城市管理局局长 杨铜林:感谢委员提问。杨市长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徒步街巷现场管理及巡查考核机制”,郭大为书记也多次要求:城市管理就是要抓网格化、精细化和徒步检查。在此之前,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各区县、有关部门领导一直都在坚持徒步街巷检查。市城市管理局成立后,我们不仅仅是把徒步检查当做一种工作方法,更把这个制度作为体现干部职工的一种精神状态来抓,以此来提高城市管理部门的标准意识和责任意识。2015年12月份我们出台了《铜川市城市管理徒步检查工作办法》,对局系统及各区县城市管理部门徒步检查的责任分工、检查内容、检查标准和要求、考核奖惩等作出明确规定。一是实现全员全区域覆盖。领导带头,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参与,我们采取“日巡夜查”的方式,在城市管理系统推行全员徒步检查法。市四创办、市级各部门积极响应,全面推行徒步街巷现场检查工作法,形成了政府组织、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大城管”格局。二是规定了检查的内容,实现管理水平大提升。以网格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在抓细节,求实效上下功夫,使市容市貌、市场秩序、城市基础设施管护、城市亮化、施工工地等方面存在的一批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提高,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三是明确了工作流程,实现管理常态化。强化工作流程和标准,全面推进徒步检查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对现场能够解决的问题,利用微信工作群现场解决,责任单位及时整改,形成了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对现场难以解决的问题,登记造册,跟踪督办,限时办结,销号结案;对容易反复反弹的顽疾问题,以点带面,力求解决一个问题,根治一类现象。四是强化责任追究。每月实行通报排名,并将徒步检查纳入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及行业管理部门年终考核,对落实制度好的给予资金奖补,落实不到位的追究责任,以确保把这项制度落到实处,把城市管理得更精细、更美好。 

郭刚华(陕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渭南市GDP增长9%。请问一下王书记,9%的增速在全省处于什么位置?在目前全国上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9%的增速能达到吗?

市发改委党工委副书记 王延武:谢谢您对全市经济工作的关注。当前,在以“经济调速、结构优化、动力置换”为特点的宏观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省主动调低2016年发展预期,全省将原计划的经济预期目标调低2个百分点,确定为8%,结合各地市发展实际,省上要求各地市确定经济预期目标原则是:“陕北经济增速可低于全省但必须高于全国,关中要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陕南要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基于此,省上下达渭南市经济预期目标为增长9%左右。这一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在全省10个地市中,高于延安、榆林、西安,与渭南、咸阳、宝鸡持平,属中游水平。

就完成这一目标预期,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实现9%的增速,虽然压力巨大,但也存在许多有利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从发展环境看,总体有利于渭南市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国内外经济在长时间下行,特别是动力置换过程中,已积蓄着新一轮发展的潜能和势能,特别是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大战略的逐步推进,为渭南市实现深度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为了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中、省都在研究制定稳增长的具体措施。春节前,国家发改委召开了全国发改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对春节后迅速开展工作,全力确保一季度良好开局提出了明确要求,这都将对渭南市稳增长工作提供有利的帮助。

二是从运行趋势看,逐步回升的态势有望延续。去年一季度,渭南市经济增速仅为5.2%,创15年来新低。对此市委、市政府及时进行了审慎研究,并精准施策,从4月份开始,经济呈现逐月回升态势,到年底增速达到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从经济运行延续性看,今年实现9%的增速是有基础的。

三是从发展的动力看,项目建设已积聚了强大势能。去年建成投产的铭帝铝业等8个产业项目,今年达产达效后,有望全年新增产值15亿元左右,实现利税5亿元左右。同时,今年上半年还将有美鑫自备电厂、陕汽三期、丰禾制药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下半年有望贡献10亿元左右的新增产值,特别是美鑫自备电厂1、2号机组的建成将会促进铜川铝厂的复产进度和碳素项目的达产达效,董家河循环产业链项目的产能将会得到初步释放,也会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四是从一产三产看,稳增长的动力有所增强。随着农业园区化步伐不断加快,一产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三产服务业随着文化内涵的不断挖掘,全域旅游的多点开花,一批商贸综合体的建成投运,加之促进消费政策的逐步落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会增长13%以上,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速有望达到11%以上,这些都将为增长9%的增速增添新的动力。 

高尧(市政协委员、市国土局地质灾害防治办主任):在渭南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倡导绿色理念,建设美丽家园”的目标。我本人曾经在宜君工作生活过8年时间,深知宜君气候条件良好、森林资源丰富,是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区,也是省级园林城市,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请问宜君县曹县长,宜君县是如何处理好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在保护宜君青山绿水方面有那些新思路、新举措?

宜君县人民政府县长 曹全虎:感谢这位委员的提问。看一眼宜君地图,就会发现宜君恰似一片绿叶,查一下今年截至2月16日的空气质量,就会看到宜君拥有了15个优、26个良的好天气,这在全省处于前列,好山好水好空气是大自然赋予宜君的宝贵财富,如果得不到更好的保护,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为此,在项目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三不要”,即: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坚决不要;占地多、产值小的项目坚决不要;不符合环保要求破坏生态平衡的项目坚决不要。

在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和这次两会上,市委、市政府对宜君提出了“绿色持续发展”的明确要求,我们将以此为奋斗目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举生态旗、走绿色路,大力实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家园、生态修复五大生态工程,也就是实施好生态工业工程,展示现代工业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的持续之美;实施好生态农业工程,展示农产品绿色无污染的传统道地之美;实施好生态旅游工程,展示宜君自然山水人文之美;实施好生态家园工程,展示宜君秀美山城、优美小镇、美丽乡村、城乡和谐共享之美;实施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被侵蚀的山川河流,展示宜君绵绵青山、潺潺小溪的自然之美。通过五大生态工程,大力发展美丽经济,为美丽铜川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陈世梅(市政协委员、民革铜川市委会机关干部):据我了解,目前渭南市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养老服务供需矛盾也较为突出。请问彭局长,渭南市“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是什么?今年重点做哪几件事?又如何避免建成后的幸福院等不会出现空置现象?

市民政局局长 彭群才:感谢关注,正如你所说,渭南市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3.5万,占全市总人口(常住人口)84.62万的15.96%,老龄化程度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5%和全省平均水平15.48%的0.46个百分点、0.48个百分点。为此,渭南市将“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思路和目标确定为:以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紧紧围绕“四个铜川”(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富裕铜川)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养老服务机构医养融合发展,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的乡镇、街道、城市社区和70%以上的村,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0张(截止2015年底,实有4498张,达到每千名老人33.31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总床位的30%以上,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今年,养老工作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件事:一是修订完善工作方案,建立政府援助居家养老服务综合评估机制,提升服务能力;二是加强规范化管理,探索多元主体承接运营模式,持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三是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加快渭南市医养融合养老事业发展。开工建设市老年服务中心,指导宜君县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力争王益区、印台区两个区级养老机构开工建设;四是完善准入、退出、监管及综合评估等制度,强化行业监管;五是建设和改造消防等配套设施,提高入住安全感。为避免幸福院等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成后出现空置,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一是落实主体责任,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开展等级评定,保障基本运行;三是购买责任保险,降低运营风险;四是加强审计监督,规范资金使用。

(本报记者 刘晓帆 陈娜 张红 郭颖 整理)

新闻推荐

去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05亿元

本报讯(通讯员杨健)2015年,渭南市以改善民生为根基,以完善市场为载体,以强化监测为手段,以促进市场发展为目的,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05亿元,增长13.9%。去年在促进消费方面,渭南市先后举办了...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