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同心共筑幸福梦 ——“辉煌十二五、展望十三五”白河向您报告

安康日报 2016-02-05 22:28 大字

[摘要]——“辉煌十二五、展望十三五”白河向您报告

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 桥儿沟文化旅游街区 社区群众就近就业 干净整洁乡风文明的石梯社区 天宝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狮子山新区鸟瞰 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安置点——茅坪镇枣树社区 新建的白河高级中学

□ 通讯员张吉彩阮郁 纪昌鑫

山水相依、生态宜人的白河,21万人民依山而居,傍水而栖。“十二五”期间,与时俱进的白河人民擎举科学发展大旗,为构建“生态、富裕、文明、和谐”新白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以昂扬向上的斗志和矢志不渝的精神,在“秦楚边城,水色白河”中描绘出一幅“生态美、城乡美、和谐美、产业强、百姓富、保障好”的壮美画卷!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五年,斗转星移。白河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上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以克难奋进、务实苦干的坚强意志,啃“硬骨”、涉“险滩”,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成功战胜“7.18”洪水等特大自然灾害;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刚强毅力,深化改革抓落实,从严治党正风纪,“三严三实”暖民心;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强劲动力,打响扶贫攻坚战,统筹城乡谋发展,全民创业奔小康……白河先后荣获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水土保持文明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省级生态县、省级文化先进县、全省避灾扶贫搬迁工作先进县等荣誉。

五年,辉煌巨变。白河抢抓机遇,奋力赶超,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一个个富民强县的重大项目,促推经济发展;一项项福祉百姓的民生工程,浸润百姓心田!“十二五”的答卷足令白河人民为之振奋: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农业发展迈出新步伐、第三产业实现新跨越、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基础设施得到新改善、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民生保障富有新成效、人民群众得到最多实惠!而答卷中,更有诸多亮点引来外界关注:2012至2014年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工业增速前十名”;组建“秦楚医疗联合体”首开全省县级公立医院跨省办医之先河;高考上线率和万人比连续16年均居安康第一……

五年,硕果累累。6个翻番目标全面实现,经济社会主要指标达到省市平均水平。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2.4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6倍,年均增长14.7%;财政总收入3.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6亿元,年均增长均为20%;全社会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61.8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倍,年均增长27.41%;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00元,是“十一五”末的1.9倍,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8313元,是“十一五”末的2.1倍。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经济走得快又稳,工业提速是根本。“十二五”期间,为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金山银山与青山绿水和谐,白河巧妙化解工业经济制约白河发展的这一“短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跳出“圈”外谋发展,“飞”入安康搞经济,截至目前,安康市高新白河“飞地经济”工业园区成功签约企业12家,开工建设3家,园区被列为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同时,在县内按照“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将县内新型工业有序“汇聚”到两河工业园区,集中精力提质增效,园区企业从最初的几家迅猛发展到如今的80家,一大批生态小微企业孵化壮大。“十二五”期间,白河已形成以汽车装备制造业为龙头、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基础、医药化工新型建材业为支撑、矿产采选加工业为辅助的工业产业发展体系。2015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8.5亿元、增加值27.8亿元,均为“十一五”末的5.2倍,全县规模以上企业35户,工业经济对全县GDP贡献率达到55%以上。

生活小康不小康,钱袋鼓起看老乡。“十二五”期间,白河充分利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发展机遇,构建“现代农业园区引领,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推进,家庭农场支撑,职业农民经营”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以求让农业增效、土地“丰腴”,农民增收、“钱袋”鼓起。发展模式上,坚持绿色种养、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有机融合,通过探索工商资本与农业资源融合,项目建设与企业经营对接,有效破解农民因外出务工或搬迁土地撂荒问题;帮扶措施上,推进产业、项目、资金、技术“四进”园区,推动各级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产业选择上,牢牢抓住富硒特色农业,以富硒茶叶、富硒木瓜、富硒魔芋、富硒核桃、富硒白山羊、富硒土鸡等六大特色的富硒产品推向市场。“十二五”期间,全县新建现代农业园区32个,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04家,发展家庭农场73家。201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2.68亿元,增加值7.35亿元,均为“十一五”末的1.6倍,年均增长5%。

梦里寻她千百度,三产导航致富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升级县域竞争实力的“发动机”。针对白河旅游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立足“秦楚边城、水色白河”定位,着力推进旅游资源开发,积极开展旅游形象包装和整体推介工作,有效激活旅游产业后发优势,撬动生态风光、人文历史、美丽乡村三大旅游资源板块,以县城、麻虎、冷水沿线国道为重点打造汉水风情游,以红石河、平顶山、庙山寨沿线景点为重点培育生态观光游,以桥儿沟、绣屏山、卡子张黄大院等明清古宅及休闲茶园为重点发展文化休闲游,以茅坪枣树、西营蔓营、仓上天宝等沿线村庄为重点突出美丽乡村游。同时,支持发展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文化娱乐、休闲观光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仓储行业,规范发展邮政通讯、金融保险业务,鼓励本地企业开展产品网上直销,全面围绕一产、二产提供各项配套服务,满足群众消费需求,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打造现代商贸流通体系。2015年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47亿元,是“十一五”末的1.8倍,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85亿元,是“十一五”的1.9倍,年均增长15%。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

人居环境好与差,关键在于城镇化。2013年7月31日,省委书记赵正永在市委书记郭青、市长徐启方等同志的陪同下,深入白河县西营镇天逸小区调研后说:“房子要建好,生活更美好!搬迁改善了群众生活条件,我们还要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上下功夫,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白河牢记并认真落实省委赵书记的指示。“十二五”以来,全县以“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的原则, 按照“11135”城镇体系布局,通过政府搭台、部门唱戏、群众受益的工作方式,帮助群众“排险患,挖穷根、奔小康”,在地理条件极差、自然环境艰苦、承载能力十分有限的县情下,实现了全县困难群众的安居梦、创业梦和致富梦。县城建设步伐加快,片区开发稳步推进,防洪保安、国道改线、棚户区改造“三项”工程取得实效。集镇建设成效显著,启动实施了8个集镇垃圾、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完成一批配套设施和绿化靓化工程。陕南避灾扶贫搬迁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搬迁15166户57023人,建设集中安置点64个,集中安置率达到90%以上,在移民搬迁社区创办服装制造、特产加工、家庭农场等各类企业38家,就近解决社区群众就业1.2万人,群众实现人均增收2万元,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9%,比“十一五”末提高10.5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要发展,基础建设走在前。如果说“十一五”时期白河的基础设施建设是“2.0版”,那么,今天的白河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进入了“3.0版”!这期间,白河将基础设施建设都按照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要求去落实,成绩斐然。十天高速建成通车和国道316改线贯通,让长期制约白河发展的交通瓶颈得到彻底缓解,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让白河成功融入到十堰、安康“1小时”,西安、武汉、重庆“半日”经济圈,白河经济社会由此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十二五”以来,全县累计完成建设投资10.6亿元,修建各类道路1180公里,建各类桥梁228座;建成农村集中饮水工程287处,解决13.6万人饮水困难。冷水110KV输变电站建设有序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快实施。移动电话、宽带上网日益普及,网络传输覆盖面不断扩大。有线电视通镇进社区工程全面启动,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85%以上……

白河生态美不美,看看青山和绿水。“一江清水送京津”是白河对首都人民的庄重承诺和永恒责任。为保护好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点水源区,白河坚持“生态立县”发展理念,建座座青山,护条条绿水,同时给自己戴上了“紧箍咒”——限制开发。但限制开发不是限制发展,如何从限制中快速崛起?解铃还须系铃人,白河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家园、发展生态产业谋划新蓝图,在保护中不断强化生态“产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融合,城乡因生态而美,百姓因生态而富。“十二五”期间,全县造林126.9万亩,退耕还林57.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9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63.45%。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拿出2.02亿元实施集镇“两厂(场)”建设,全县排污管网、公厕改造、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换来的是360天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类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汉江出陕断面水质始终保持国家II类标准。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白河县委、县政府执政为民最大的主题,各项民生建设工程横空出世,不胜枚举……

很多人都会问起白河教育何以传奇、经久不衰?在白河,最好的地段给学校,最优的待遇给老师,最新的设施给学生。五年间,举全县之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投资3.5亿元,建成标准化白河高中,实现城区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整体质量不断提升,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合格县、省政府“双高双普”达标验收。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完善,“一院两中心”建设被确定为“白河模式”在全市推广;作为首批全省10个试点县之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秦楚医疗联合体”有效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问题,县中医院通过“二甲”命名;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有效覆盖全县11个镇117个村和社区。全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合格县和人口计生基层基础示范县创建通过验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8%以上。建成县城老年公寓、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23所农村敬老院,初步实现“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目标。

也有很多人会探究“十二五”期间白河“高速奔跑”的原因?在白河,良好的政治生态释放出干群全部的工作热情,“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成为众心所向的目标。县委坚持“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 从严管党治党,夯实党建责任,坚持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论、重基层的用人导向,选好、用好、管好干部,积极探索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建强基层组织、扩大党组织和党建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和党建引领作用,大力实施创业人才工程。其中,白河县创新农村社区党建管理服务模式得到省委书记赵正永的充分肯定。一项项务实创新的举措,进一步密切了党群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全县上下呈现出同心协力促发展、风清气正干事业的氛围,为建设美丽富裕新白河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如今,走进白河,一面面掩映在村庄院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引导着群众崇尚文明;一块块“新十星级文明户”牌子,激励着村民崇德向善;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丰富着群众的文化生活。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的人居环境相得益彰。“十二五”以来,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进”活动蓬勃开展,深入人心,“百姓文化教育讲台”、“乡村文化传播平台”、“群众文化活动舞台”全面提升了农村群众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养,实现“文化安民”、“文化富民”。五年来,在“中国梦”、“陕西梦”、“安康梦”、“白河梦”的感召下,白河“道德星空”群星闪耀,“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定学、“全国百名美德少年”吴俊、“中国好人”刘建国和聂国松、“陕西好人”耿正秀、“最美安康人”陈绪武……一大批先进典型相继涌现,激励着全县人民崇德向善、奋发向上!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当时针指向2016,一个充满希望的“十三五”拉开序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已牢牢地烙在白河人的心中,“秦巴明珠、生态安康”的大美画轴离不开“秦楚边城、水色白河”的渲染。

起跑决定后市,开局关系全局。“展望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还有许多“暗礁”“险滩”等着我们,众多的创新资源急需我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感召下科学“挖掘”;打赢扶贫攻坚战更需要全县党员领导干部用心“协调”,优先“扶志”,让更多的农村困难群众同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一江清水送京津”使命光荣、任务艰巨,仍需要我们用“绿色”的心态去守山护水……我们有理由相信,当21万白河人民手牵手紧密团结,共建共享,白河的“朋友圈”会愈加广阔,“利好红包”更会层出不穷。

未来的五年,白河将认真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县域经济追赶跨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镇建设强力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全面实现”六大目标,以不忘“为山九仞”、不怕阵痛磨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坚定信念乘势而为,全面落实“壮大循环工业、提升经济总量;发展生态农业、促进体制增效;加快旅游开发,实现突破发展;突出现代服务,推动融合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建设宜居白河;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加强民生保障,提升幸福指数;实施脱贫攻坚,确保同步小康;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发展潜力;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白河”十大重点任务,努力实现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建成美丽富裕新白河!

新闻推荐

城区汉江一桥南桥头交通组织工程获国家奖 全省有4个项目获奖

全省有4个项目获奖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