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名家说年俗腊月二十七 说说宰公鸡 赵季平:初学音乐绕不开“杀鸡”

华商报 2016-02-05 16:36 大字

与华商报“名家说年俗”报道系列同步推进的,是日甚一日的“年味”。今天我们请到了著名音乐人赵季平来谈年俗。赵先生在音乐天地里可谓光彩照耀,曾任中国音协主席(现为名誉主席),他作曲的《红高粱》、《孔繁森》,曾斩获过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音乐奖。关于“二十七,宰公鸡”,他结合音乐,有话要说。

从不杀鸡

但“听”过“杀鸡”

华商报:赵先生好!关于“二十七,宰公鸡”,有种说法是,母鸡能给人下蛋,杀之可惜,所以人们常常选择杀公鸡。

赵季平:是有此一说,但我认为,可能不完全是这样子的,因为有美食家总结过,在隆冬,尤其是腊月,公鸡的肉会特别好吃,且极富营养,所以,人们需要满足口腹之欲时,当然首选的是味美可口的公鸡。

华商报:你自己杀过鸡吗?

赵季平:从来没有,因为我是1945年生的,属鸡,所以一辈子不杀鸡。除了这个可以说是天然的原因外,公鸡那么俊美,母鸡也勤劳,家禽家禽,与家相伴,怎么忍心举刀相向呢?

华商报:有没有见过别人杀鸡?

赵季平:一般下意识避开了,但确实听过“杀鸡”。

华商报:听过?

赵季平:(笑)我是学音乐出身的,人们经常形容初学音乐尤其是弦乐的人,拉起琴来,嗞嗞呀呀,声如“杀鸡”,以形容其声之凄惨和不着调。坦白讲,这种“杀鸡”,恐怕是任何一个初学音乐的人,都没法绕开的环节和阶段,每人都曾有“杀鸡”时,虽然青涩,毕竟难忘。这种“鸡”,我还真的听过也“杀”过(笑)。我大哥赵振霄,是中央音乐学院第一届专家班的大提琴高材生,小时候我看过他们排练,回来后就在院子里组织孩子们一起成立了一个“乐队”,把羽毛球拍子夹在脖子底下就是小提琴,扫帚就是大提琴,大家一起“杀鸡”,我呢,跳在桌子上,是作曲兼指挥,玩得不亦乐乎。

曾在陕北

“追”过一个月的公鸡

华商报:家里有没有养过鸡?

赵季平:这个还真没有。我在甘肃平凉出生不久就随父母到了西安,然后一住至今。城市里,你想嘛,条件不允许,没法养。倒是见过很多鸡,尤其是大公鸡。记得是在1984年吧,也是在春节前,因为要给电影《黄土地》作曲,我就跟陈凯歌、张艺谋,还有何群,我们四个人在陕北跑了很多地方,从延安到安塞,再到青化砭。当时零下二十多度呀,一个来月,在陕北见了很多公鸡,是那种大红公鸡,一个个昂头挺胸,真是雄赳赳气昂昂,感觉叫声都比关中的鸡更嘹亮,尤其是在安塞,见到的最多。每天早上,一只公鸡打鸣,全村鸡纷纷打鸣,一时间山鸣谷应,那场景确实难忘,也让人振奋。

华商报:有没有把这些见闻放到音乐里?

赵季平:后来,凯歌把公鸡写进了歌词,《黄土地》里有四首人物主题音乐,其中凯歌作词的、关于人物顾青的《镰刀斧头歌》中,有一句“芦花子公鸡飞上墙”,我作曲时处理成了特别激昂欢快、充满希望的调子,因为眼前出现的就在陕北看到的那些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鸡的形象。

我曾像大公鸡一样

护过俩“小鸡”

华商报:你刚说自己属鸡,那对鸡到底有多少了解?

赵季平:过去文化人不是给鸡总结过“五德”吗?说鸡是“文、武、勇、义、信”。文呢,它头顶有冠,谐音当官,有所作为;武呢,鸡爪子是黄的,这叫穿黄马靴,很威武嘛;勇指它的好斗和勇往直前;义,公鸡总护着母鸡和小鸡,讲义气;至于信,应该指的是它报晓准时,风雨无阻。你细琢磨,还真是这回事儿。

华商报:你对鸡的“五德”有什么体会?

赵季平:说来有趣,我还真的是当过一回“大公鸡”,就在过年期间,护过家中俩“小鸡”。那是在1961年春节前,父亲写信给母亲,让带俩孩子去北京过年,母亲就挑了老三和老五,因为老三(赵振川)是学画的,可以当面接受父亲的指导,老五(赵振武)喜欢厨艺,他俩就幸运地“进京”去了。老五有厨艺天赋,母亲烧的烩菜,就属他学得最快,味道最接近,别人再怎么学也不行,奇怪!他们走后,我就奉命留守西安,带着老六、老七,他俩分别是9岁、11岁,我16岁嘛,就临时充当了大管家的角色,用母亲留的菜和钱、饭票,管俩弟弟吃饭,曾经斗胆买过一只獾,美美吃了一顿。当时伙食限量供应,我就把“一日三餐”改成“一天两顿”,早上不让他俩起床,这样可以免去一顿饭,中午吃6两,下午吃4两,两人后来长时间对此“耿耿于怀”(笑)。

华商报:马上就是猴年了,能否给华商报的读者说几句?

赵季平:说到猴年,我母亲属猴,我女儿属猴,我孙女也属猴,所以前几天我还买了些印刷的猴图,吉祥物嘛,在家里贴了起来。转眼又是一年,感觉真是时光匆匆。5月我在上海有一场独奏音乐会,10月还会有场演出,正在写个协奏曲。我认为,“年”就是提醒人们,又是一轮时光更替!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恭祝大家劳逸结合、新年康乐!华商报记者 王锋 

新闻推荐

过年别忘爱的表达 春节收假后就是情人节,快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吧晒情书 写情书 把爱藏进“爱情森林”

华商微信官微...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