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移民村里的春节环境变好了就是不够热闹

华商报 2016-02-17 15:56 大字

西安市长安区滦镇滦白路中段,有个移民村——皇峪寺村。2012年8月,81户的300多位村民响应政府号召,从30里外的秦岭大山中搬到了这里,已居住了4个年头。

说起过年,村民们喜忧参半。

住在山上时 过年很热闹

今年53岁的辛仓民,年轻时从老家商洛“上门”到了皇峪寺村,“山上一住就是几十年,现在下山来住,有些不适应”。正月初六,辛仓民穿着黑白相间的棉制睡衣,坐在家门口晒太阳。地面还结着冰,他一边抽着烟,一边笑谈山下过年与山上的不同,“山上时大家住的比较密集,房挨着房,过年做豆腐、杀年猪,很热闹,鞭炮一响,整个村子就有动静。现在居住条件好了,但不出去也就自家屋里几口人……”

以前,辛仓民常和妻子在山上采草药卖,下山后,虽然房子敞亮了,可是要再上山采药,就没那么容易了,为这,2015年5月他和妻子安顿好孩子后,上山找了个房子住下,一直住到9月才下山回家,在他们看来,山上有他们的生计,多少有些不舍。

每年除夕村民们都上山“上坟”

除夕(2月7日)当天,村里很多人都踏上了上山的路,他们经过沣峪口、三面佛,又走过二道桥,步行近三十里后,回到那个记忆中的老村,为逝去的亲人们“上坟”。村民们说,很多人家的老人都葬在大山里,为了不让故去亲人过年时孤单,除夕去“看看”他们,给地下的亲人“送点钱花”(烧纸)。据说,4年来,这一天的往返奔波,已成了该村的惯例。

“比起以前,生活条件好了,可是,别说是老人,就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当初都不愿下山来住。”村民王六斤介绍,他老家在山阳,父亲是来这儿“上门”的。王六斤说,因当年山上的日子太艰难,他年龄很大了才娶妻,但没多久就分开了;和第二任妻子结婚后,两人关系很好,但几年前妻子意外去世;目前他已是第三婚了。

村民在客厅摆果品祭拜祖先

正月初八下午,村民吕根红正在整理门厅供桌上的果品,他面对的客厅白墙上,贴着一张红纸,上书“吕门三代祖宗神位”。在村里,几乎每家都会在过年的时候,在客厅这样摆设,以纪念和祭拜祖先。

47岁的吕根红10岁时,父亲半身不遂,随后母亲离家出走,当时家里包括他在内的4个孩子,靠祖父、祖母抚养长大,如今,条件好了,可爷爷去世了,92岁的奶奶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

早在山上时,吕根红就会开农用车,靠运输供养出了两个大学生,“一年光跑运输的收入在10万元左右”,可去年上半年,他的一条腿折了,不得不将车卖掉,时至今日,腿伤渐好,他对生活又有了新的希望。

年轻人还是觉得山下好

皇峪寺村的村民过年聚到一起,便会不由自主谈起山上生活。

实际上,大山里的皇峪寺村是贫困和落后的,2008年才通路通电,但路也只是一条可以开着农用车上下的山道而已。说起山上的辛苦,一位村民形象地比喻:“一尺的头,二尺的把,勾子(屁股)撅起,腰猫下”,不仅天天要在地里忙活,种庄稼也常有野猪来祸害,吃饭靠天,遇着天旱就要饿肚子。一位村民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大旱了两年,没粮食,村民只好下山找亲戚买返销粮、救济粮糊口,通常是借上个背架子(一种类似小梯子的工具)把粮一步步背上山去。

下山来住,受到绝大多数年轻人的欢迎。尤其过年,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去城里逛,即便不出门,也可在村里打打乒乓球等。只是在很多中老年人看来,由于远离了赖以生存的果林、野生药材,生存会面临很大挑战,“年轻人可外出打工,机会也多,但中老年人的劳动技能有限,以后生活就会慢慢变得艰难”。华商报记者 潘京 文/图 

新闻推荐

“上元灯节家庭纪念册”活动50组家庭集结完毕周日到北大街 围观汉代元宵节

...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