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书的故事 莫伸

咸阳日报 2016-01-14 22:33 大字

作者简介:莫伸,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报社记者、电影制片厂编剧、导演、文学部主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艺术研究所所长,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出版个人专著20部。长篇纪实文学有《大京九纪实》、《一号文件》等,创作拍摄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东方潮》、《郭秀明》等。影视作品先后获建国四十周年优秀电影剧本奖、夏衍电影剧本奖、全国第八、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华表奖、电视剧飞天奖、陕西省首届文艺创作大奖等。

偷书

我是在陕西宝鸡市上马营铁中上的中学。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几乎所有的书都遭到了批判。学校图书馆不敢再开放,但图书馆里那么多的书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干脆锁闭房门,将它们全部封存起来。

眼看着图书室里放着那么多的书却不能读,这使得我们这些爱读书的学生心痒难熬。

我们的校舍是座三层高的楼房。封存图书的屋子就在三楼。这间屋子与从前各机关那种办公室类似:一个门,门上还带有一扇扁长形的小窗户。对我们来说,这个小窗户最大的好处是它面对走廊。我们只要搬张凳子或者搭个人梯,就可以推开小窗户爬进去。结果图书馆封存没几天,就有学生从门上的小窗户里爬进去偷走了不少书。

管理员一看不行,干脆把房门上的小窗户用板条钉死。

那时我觉醒得比较迟,一看书快被偷光了,心里很急,于是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在那间存书的屋子前反复琢磨怎样才能进去偷书。但房间门是暗锁,除非有钥匙,否则没法打开。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其他同学都由于无望而不再企图,只有我不死心,念念不忘地仍然想偷书。

有一天,我站在楼下,远远地看着三楼封存图书那个房间的窗户,结果有了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发现:那是一个两扇的窗户,由于变形,两扇窗户已经无法关严并插上插销,而只是虚掩着的。如果那间房子不在三楼而是在一楼,我们完全可以很轻松地从窗户上进去偷书。问题只在于它在三楼。我们无法做飞燕。

但是继续细看,又有了新的发现。不知是结构使然还是出于加固的需要,这座楼房的外墙壁上有许多凸出的水泥横条,这些细小的水泥横条一条横在窗户上方,一条横在窗户下方,之间的距离基本等同于我们的身高。假若我们能够从三楼其他房间的窗户翻越出去,再手扒着头顶上的水泥条,脚踩着脚下的水泥条,像壁虎一样小心翼翼地朝图书馆的窗户挪去,那么完全可以实现偷书的梦想……

更绝妙的是,我发现紧挨着图书室的房间是厕所。厕所不仅可以任人出入,而且窗户是一年四季大开着的。

当这个基本完整的偷书计划在我脑海里浮现时,我浑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了,要知道,能够偷到那么多的书,这对我的诱惑几乎是天大!

问题只在于,像壁虎一样手扒脚踩在凌空的墙壁上,这可是拿命在打赌!万一脚下一滑,从三楼上摔下来呢?

那天我站在楼下呆呆地看,也呆呆地想,但始终不敢行动。

第二天我又继续去看,继续去想。紧接着是第三天、第四天……

没想到时间累积起来之后,也会增加人的胆量,再危险的事情,架不住你天天去看也天天在想,终于有一天,我下了决心——晚上10点多钟,我把哥哥叫来(他也是上马营铁中的学生),让他拿个大麻袋在三楼图书室门外等候。我自己则乘着天黑无人发现,从厕所的窗户翻出去,扒住楼外墙壁那一上一下两条水泥条,小心翼翼地向图书馆的窗户挪去。

谢天谢地,非常顺利地挪到了。

那晚把书偷回家后,我才发现有很多书其实是我当时还读不懂,或者根本不喜欢读的。印象最深的一套书籍是《诸子集成》,我连续几天翻看它,却始终没读懂,于是把它们郑重地放在家里的阁楼顶上,准备以后有时间了再读。但是没有想到,随着形势的发展,抄家风愈演愈烈。我担心自己存放这么多“封、资、修”的书籍会给全家带来祸端,只好把它们扔掉!

后来没过多久,又有一位姓李的同学和我一样去偷书,但是他从三楼上掉了下来,幸运的是没有摔死。

多少年后,我还想起这件事,我从来没有想到,为读几本书,竟然要冒着生命的危险。

那时候的孩子,有书读是多大的幸运!

现在的孩子们身边有那么多的书可读,却没有多少孩子再喜欢读书了。

生活发生了多大的变化!生活又变化得多快呀!

德莱赛和他的《美国的悲剧》

读德莱赛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时,我已经结束了在农村插队当知青的岁月,被招到宝鸡铁路东站货场当上了装卸工人。

早在中学时代,我就知道了《美国的悲剧》这本书,印象中好像是瞿秋白写文章推荐的。瞿秋白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政治家。而《美国的悲剧》这样的标题又太没有艺术色彩,所以我一直以为这是一部政治著作。等几年后终于捧到手时,才知道是小说。

那时候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小说仍然是被批判和禁毁的重灾区。连《青春之歌》、《红旗谱》、《红岩》、《红日》这些革命得不得了的小说也全都成了不许阅读的禁书。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能够读到一位美国作家写的小说该多么困难!

当时我们都喜欢读书。不管谁有一本小说,只要拿到货场里来,马上就会有无数人迫不及待地排队预约。

已经记不得这本书最初的拥有者是谁了,总之经过无数人的传阅,它终于传到了我的手里,传给我的“上线”严格地向我规定了阅读时限,下一个班就要交还。记得我拿到书时,正好是下夜班。由于我们每天都是装卸水泥煤炭等物品,满身满脸全是灰,所以和往常一样,我先去公共浴池洗澡,之后吃饭,之后躺在床上,迫不及待地开始读书,心里计划着最多读两个小时就睡觉。

谁知没读几页,竟被吸引住了。直到今天,我还记得书中那个叫克莱特·格里非斯的美国青年面对着灯红酒绿是怎样垂涎三尺,而为了摆脱贫困又是怎样全力钻营。当他处于贫贱时,他和纯洁而美丽的女工洛蓓达热恋着,当他经受不住锦衣玉食的诱惑而想攀高枝时,则心狠手辣地将这位心地纯洁且已怀有身孕的姑娘设计害死,整个过程栩栩如生,读得我时而紧张,时而愤怒,连丝毫睡意都没有了。

从上午读到中午,又从中午读到晚上,肚子饿了,爬起来胡乱填点儿东西继续读。整整一夜未睡,凌晨4点半,全部读完。

多年后,我在西安东大街一家小书店偶然看到了这部书,但是只剩下最后一本了,我当即提出要买。但服务员却说已经有人买过了。是一位年轻的女性买下的,我急忙与这位女性商量,能否卖给我,但是她不肯。

她会不会和我一样,也是此前读过这本书,想把这本书握在自己手里,以便有时间再读呢?

岁月流逝,那种为读一本书而排队预约的场面已经不再。但是阅读《美国的悲剧》的过程却始终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并由此使我常常思索。

为什么我们会那样如饥似渴地读书?

其实很简单,人是需要精神生活的。人需要憧憬,需要向往,需要美好的心灵和崇高的灵魂,还需要很多精神的娱乐和享受,正是它们,与物质上的需要一样,构成了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如果精神与物质两项中有任何一样空缺,生活就会贫乏和苍白。(B)(11)

新闻推荐

咸阳市学生刘悦:获评全国“最美中职生”

近日,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等联合发起的2015年度在全国寻访一批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美中学生”和“最美中职生”评选结果揭晓,咸阳市秦都职教中心学生刘悦获得“最美中职...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书的故事 莫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