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关于咸阳市第四届道德模范投票评选活动的公告

咸阳日报 2016-01-18 22:33 大字

咸阳市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经市组委会联审联评,确定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候选人83名,现通过咸阳文明网和咸阳日报对候选人事迹进行公示,通过“文明咸阳”微信公众号和咸阳日报“亲网”微信公众号进行群众性投票。希望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踊跃投票。

1、投票时间:2016年1月15日15:00至1月20日24:00止,宣传展示及投票时间6天(纸质选票以寄达当日邮戳为准)。

2、投票范围:咸阳市第四届道德模范候选人,共83名。

3、投票方式:投票方式分纸质投票和网络投票两种。纸质投票请关注咸阳日报,沿选票边框裁剪后填报,邮寄至市组委会办公室(市文明办宣教科)。网络投票请关注“文明咸阳”微信公众号,咸阳日报“亲网”微信公众号,并按提示参与投票。每位候选人均有一个唯一的ID号,选择完成点击提交即可。

4、报纸选票注意事项:

①选票不能复印,必须是咸阳日报公示的选票格式,沿边线裁剪整齐。

②填写选票时,用钢笔、碳素笔或圆珠笔将所选候选人姓名准确填写到相应栏目。其中,诚实守信类选投5人,其余4类候选人每一类最多不超过10人,每张选票所选模范数总计不超过45人,否则视为无效票。纸质选票须填写投票人真实姓名和有效身份证号码。涂改、复印、字迹无法辨认的视为无效票。

③委托他人代为投票,须附有委托人本人签名的书面委托书。委托书应写明委托人姓名、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否则视为无效选票。

④邮寄选票地址为:“咸阳市文明办(咸阳市检察院东5楼、咸通南路)”,邮编:712000。信封下方必须写明邮寄所在地。联系电话:33193607。

5、微信公众号投票注意事项:

①在微信中搜索“文明咸阳”微信公众号或“亲网”微信公众号,关注后进入公众号,点击下方“道德模范投票”按钮,进入投票系统,按提示投票。

②一个手机号码可同时给不同类别的不同候选人投票一次,但一天最多只能给一个候选人投票一次。

③本次网络投票一律免费。

6、本次评选活动坚持公众自愿投票原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包办投票、指定投给特定候选人等弄虚作假行为。如发现以上行为,可向市文明办反映。

市组委会办公室联系人:马宏、杜龙江

监督电话:33193607;传真:029—33193606电子邮箱:glk33210304@163.com

邮编:712000;邮寄地址:咸阳市检察院办公楼东五楼(咸通南路)

咸阳市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2016年1月15日(B)⑥

孝老爱亲(24人)

常玉岭事迹简介

常玉岭,男,汉族,1958年1月生,淳化县石桥镇富德村人。

淳化县石桥镇富德村王成琴的丈夫因病去世后,她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公公一起生活。1995年,经人介绍,常玉岭与王成琴结婚。婚后的第二年,王成琴患上了类风湿性心脏病,要靠拐杖协助才能行走。1996年,老公公不慎摔伤,从此卧床不起,一日三餐都要靠人喂,大小便也不能自理。1999年,王成琴病情继续恶化,坐上了轮椅。平日里,常玉岭照顾了老人、再照顾妻子,还要拉扯孩子,忙得不可开交,他比平时起得更早睡得更晚。每天,他做好饭先喂老人吃,照顾好老人后又赶紧帮妻子王成琴洗漱、喂她吃饭,紧接着打扫庭院,收拾完家务后,三步并作两步走,紧跑着下地干活。农闲时,他坚持捡废品、卖破烂补贴家用。2001年,妻子王成琴的老公公去世,常玉岭为老人披麻戴孝。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灾难再次降临。王成琴的小儿子在蓝田打工时,骑摩托车出了车祸,造成严重头颅出血、左半边脸粉碎性骨折。巨额的开颅手术费曾一度让常玉岭一筹莫展,他四处借钱,多方奔走,终于为孩子治好了病。接踵而来的灾难并没有使这位北方汉子退缩,他咬紧牙关,默默承受,不离不弃,用爱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B)(9)

仇喜会事迹简介

仇喜会,女,汉族,1963年3月生,小学文化程度,永寿县御驾宫镇村民。2014年,永寿县第三届“感动永寿”道德模范。

仇喜会幼年丧母,父亲体弱多病,腿部残疾,弟弟11岁的时候就患了精神分裂症。一次意外,父亲摔进沟壑,昏迷不醒,医生确诊为脑出血,腿部、腰部严重骨折,当时的病情已相当严重,她说:“就是倾家荡产,也要尽力抢救父亲!”经过抢救和长期治疗,父亲总算保住了性命,但几近瘫痪,生活不能自理。23岁那年,仇喜会带着傻弟弟,一并出嫁到了婆家。当时,公公也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丈夫在外打工,地里的农活和全家人的衣食起居全包在她一个人身上。面对这样艰难的两个家庭,她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责任,任劳任怨,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支撑着这个家。从此,仇喜会既要尽一个儿媳的孝道,又要尽一个女儿的孝道,还得照顾好弟弟、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多年来,仇喜会娘家、婆家两头跑,照顾完公公、经管父亲,经常忙得不可开交、昏天黑地。平时除了忙地里的活,她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去照顾,给老人们洗脸、洗头更是常事,还要时常带着弟弟随处转转。由于年老多病,老人性格怪异,经常无故发火,每次她都忍着、让着老人,从不计较,不让双方老人受任何委屈和伤害。公公逢人就说:“我娃娶了个好媳妇!”父亲见人就讲:“好女子、好女子,养女胜过养儿呀!”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硬是咬着牙坚持了25个年头,直至几位老人相继离世。

作为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仇喜会用20余年如一日的孝行演绎了人间大爱、中华孝义,她视亲人视父母如天,面对重重困难和打击,不抛弃不放弃,风雨兼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美德!(B)(9)

崔雪利事迹简介

崔雪利,女,汉族,1974年9月生,三原县住建局干部。

崔雪利生活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三代婆媳和睦融洽。十多年来,婆媳之间从未红过脸。公婆身体不好,雪利就担负起照顾家庭的重担。每天早早起来,给公婆和九旬的奶奶做早餐,下班匆匆回来,挽起袖子就收拾家务,照顾几位老人。奶奶生重病行动不便,她便守候在奶奶身边,每天给她端屎倒尿,早晚伺候奶奶穿衣和梳洗,有空就推着老人出去散步,陪老人聊天。平日里,为了让奶奶吃好,她总是挑奶奶最爱吃的菜买,变着花样做可口的饭菜,做好饭后,总是先照顾奶奶吃完饭后自己再吃。一段时间,公公得了抑郁症,心情烦闷,时常发火,有时还会故意找茬找事,全家人都着急,崔雪利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没事就和公公拉家常,周末就带他去散心,渐渐的公公解开了心结。经常有人问老人:“这是你的女儿吗?总陪在你身边。”公公都会笑着说:“这是我儿媳,她比我女儿对我还亲呢!”崔雪利不仅孝敬父母,对待朋友、同事也十分热心,在“代理妈妈”活动中,她主动认领了嵯峨镇三联村的留守儿童陈洁,并结成“帮扶对子”,工作生活之余,给孩子带去学习用具、衣物等,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B)(9)

党珍珠事迹简介

党珍珠,女,汉族,1939年6月出生,长武县枣园镇张家沟村人。2013、2014年,被长武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孝老爱亲”先进个人。

党珍珠是左邻右舍公认的“好媳妇”,也是十里八村公认的孝老典型。党珍珠的丈夫七十多岁患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稍有不慎,丈夫就走失迷路,几天找不到人。家里还有一个年过九十的婆婆,双目失明、常年卧床不起,吃喝拉撒都要她一人承担,伺候婆婆吃药、吃饭、穿衣等日常起居,接屎接尿、擦洗身子这些脏活累活也是她独自承担。夏天不管多热,她都坚持每天给婆婆洗身擦背、换洗被褥;冬天整夜整夜操心为婆婆掖被子、添衣服,生怕冻着,日复一日地精心照顾。农忙季节,她既要干农活、忙家务,又要服侍婆婆、照顾丈夫,每天起早贪黑,家庭重担全压在她一人身上,忙得团团转。就这样,她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她说:“有我在这才像个家!”

她只是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却有着惊人的毅力和担当,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数十年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爱”的真谛,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大爱之歌。(B)(9)

郭舒事迹简介

郭舒,女,汉族,1974年12月生,秦都区文林路棉麻公司东院居民,原棉麻公司织布厂工人。

2004年,郭舒的母亲刘玉霞突患脑溢血,因发现及时、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由于父亲身体也不好,弟弟常年在外打工,照顾母亲的重担全落在了她身上。为了照顾好父母、照顾好家庭,她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家中挑起全家的重担。母亲瘫痪后,饮食起居都得有人伺候,她想方设法为母亲调整食谱,学习日常护理知识,陪老人聊天谈心,为老人进行康复锻炼,端屎接尿、擦洗身子、按摩手脚等,母亲虽然没能恢复过来,但老人的情绪总算平稳下来。然而,命运多舛,祸不单行。 2007年,父亲的身体也急转直下,意识模糊,到医院检查确诊为小脑萎缩,有时候连她和母亲、弟弟都不认识。面对接踵而来的灾难,她紧咬牙关,坚强面对,11个年头,3900多个日日夜夜,她默默承担,始终尽孝床前,不放弃不退缩。邻居们都建议她给父亲母亲找个保姆,或者叫在外地务工的弟弟回来,一同照顾父母,她总是微笑着摇摇头说:“姐弟两人总得有一个好好干工作!我是姐姐,就尽量替弟弟多担一些!”逢节假日,弟弟打电话回来,她也告诉远在上海的弟弟说:“你放心吧,家里有我呢!”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郭舒不愿拖累别人,狠了狠心,放弃了成家的念头。如今41岁的郭舒依然孑然一身,没有成家,与父母3人相依为命,靠父亲每月2400元的退休工资维持生活。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郭舒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用11年的坚守、11年的孝行生动诠释了为人子女的浓浓情意、感人至深的人间大爱。(B)(9)

郭建华事迹简介

郭建华,女,汉族,1961年6月30日生,兴平市酿造厂退休职工。2014年,被兴平市委、市政府评为“最美兴平人”、孝老爱亲模范。

2012年1月13日,丈夫徐永昌骑电动车在咸阳返回兴平的途中发生车祸,经过20多小时抢救,依然生命垂危。医生告诉她:“准备后事!”郭建华不放弃哪怕一丝希望,在她的一再恳求下,丈夫徐永昌被紧急转往省城大医院抢救,经过漫长的抢救和治疗,终于保住丈夫的生命,但却成了生活无法自理的植物人。从此,吃喝拉撒都在床上。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郭建华义无反顾、咬紧牙关,用自己孱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平日里,她既要照顾丈夫,为他翻身、擦洗身体、喂饭喂药,端屎端尿,又要料理家务,里里外外忙得不可开交。为了防止丈夫肌肉萎缩,她学习了按摩知识,每天清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帮丈夫擦洗按摩身体、活动关节。在丈夫的饮食上她费尽心思,丈夫吞咽有障碍,她如同呵护婴儿般用小勺一口一口细心灌喂。丈夫长期卧床,经常便秘,排便不顺畅,她就戴上手套,用手帮丈夫抠出粪便。在丈夫出事后,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几年来,她从不当着孩子的面流泪,不让孩子为家里的事情烦心,经常和孩子谈心聊天,开导鼓励孩子学会坚强和独立,用无私的母爱帮助女儿走出悲痛。2013年,女儿以523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西安理工大学。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是一家人,就应该风雨同舟、患难与共!”郭建华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却展示出她善良贤惠的美德,她是一个伟大的妻子,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B)(9)

韩娟霞事迹简介

韩娟霞,女,汉族,1979年6月出生,武功县普集街何家村何家庄村民。

韩娟霞个头不高,身材瘦弱,可她十五年如一日,孝敬公婆、照料瘫痪丈夫的事迹却感动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临近几个村子的村民都夸她“孝顺的好媳妇!”2000年,韩娟霞经人介绍与梁建昌结了婚,可好日子不长,很快婆婆陈元芳患上了腹腔肿瘤,她四处借钱求医,精心照顾老人,但手术后仍然落下了严重后遗症,丧失了劳动能力。2008年2月,丈夫梁建昌也因肿瘤压迫神经,引发颈椎病发,术后颈椎以下基本失去知觉,除了语言思维基本正常外,手脚不能动,从此瘫痪在床。为了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尽快还清借债,他和公公在自家的地里建起了一座温室大棚。然而,由于不懂技术、管理跟不上,仅三年多时间,土壤就发生了病变,生活的重担迫使她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2014年8月,灾难再次降临,公公梁志斌高烧不退,咳嗽得非常厉害,经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肺癌。韩娟霞心如刀绞,精神几近崩溃。看到病重的公公,瘫痪的丈夫,丧失劳动能力的婆婆,一双未成人的儿女,她泪如雨下,她明白:全家的重担从此将完全落在她一人肩上!她必须坚强地担起责任,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撑起一片天。

爱是一份付出,爱是一份担当,爱是即便风雨冰霜亦能携手前行的坚守和执着。岁月更替,寒来暑往,十五个年头,韩娟霞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担起了六口之家的生活重担,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孝老爱亲之歌……(B)(9)

李存跃事迹简介

李存跃,男,汉族,1959年6月生,下岗职工。2013年,秦都区“十大公民道德模范人物”。

1984年8月,李存跃的父亲因脑溢血住院,落下了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都在床上。30年来,李存跃每天坚持早起晚睡,细心照顾父亲,每天坚持把床褥收拾得干干净净,倒屎、倒尿,擦洗身子,然后给穿上衣服,洗脸、刷牙。天天按时喂饭、喂水、喂药。半个月给父亲理一次发、刮一次胡子,为给父亲理发,李存跃买来理发工具、书籍自己学习理发技术。为防止肌肉萎缩,他坚持在床上给做肌体活动。李存跃的母亲今年86岁高龄,行动不便,妻子患有哮喘,不能干体力活,家庭的所有重担都落在了李存跃一人身上。只有到了下午,李存跃才能放心出门打工,补贴家用。

在谈到为何能30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照顾家庭时,李存跃说,“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照顾,在社会上哪有立足之地呢?行孝要尽早,父母亲在世一天,我就有责任尽心尽力行孝、侍奉老人。让老人过得舒服,活得幸福。”(B)(9)

李永强事迹简介

李永强,男,汉族,1968年12月生,兴平市丰仪镇郭公村。

李永强从小家境贫寒,幼年时,父亲病故,留下他和母亲李妙英两人相依为命。2005年,一次腹腔内的病变及脑瘫等手术后,母亲开始变得生活不能自理,每日还得靠药物维持治疗。2005年年底,在征得江苏吴江打工企业同意后,李永强背着母亲,前往江苏打工。10年打工路上,母亲和他在南方企业同吃同住,照顾母亲无微不至。在打工日子里,每天下班及周末,李永强都会骑三轮车载着母亲,前往附近的菜市场、公园、湖畔,让她散心、养病。不仅如此,疲惫了一整天后,每天晚上为母亲洗脚擦身、按摩、端水送药,更成为他这10年来雷打不动的睡前作业。2015年,担心年岁已大的母亲思乡心切,李永强毅然再次背起母亲,从江苏返回兴平老家。

“百善孝为先。”李永强的事迹被咸阳日报、咸阳文明网、陕西文明网等省市媒体争相报道之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他是工友眼中的“好搭档”,也是母亲眼里的“好儿子”,更是乡亲们眼里的“大孝子”。(B)(9)

井军鹏事迹简介

井军鹏,男,汉族,1972年4月生,大专文化程度,中共党员,复转军人,咸阳市渭滨粮食储备库职工。

井军鹏的母亲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弟弟语言障碍,离异后带着8岁的侄女生活。2008年,父亲因车祸,造成神智不清,从此,导尿管不离身。老岳父患脑癌,长期住院,需要人照顾。灾难接踵而来,这个北方的汉子紧咬牙关,毅然承担起照顾亲人的责任。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维系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井军鹏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2011年正月初二夜里二点多,母亲突发脑血栓,住进市中心医院,由此引发心脏病、糖尿病复发,病情再度恶化,先后在市中心医院、中心医院二分院、市二十局医院、中医学院等医院进行治疗。出院回家后,他精心护理,每天为老人搭配营养餐,为老人换衣、洗澡、按摩,翻身、倒屎倒尿,确保老人血脉通畅。侍奉老人耐心细致,无怨无悔,三年如一日。三伏天,两位老人因为天气太热睡不着觉,他就想办法给老人装了空调;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受凉,他给老人铺上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袋,放在老人手边、脚边,每晚为老人坚持用热水泡脚,让老人天天都干干净净,从未因照顾不周而感染褥疮。现在的老人能自己在床上坐起、能自己吃饭,精神状态也很好。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井军鹏以一颗善良感恩的心,一份关爱残疾弟弟的情,诠释了为人子女,为人兄长的全部价值。(B)(9)

刘盈哲事迹简介

刘盈哲,女,汉族,2004年9月生,彬县水口镇晁塬村人,在校学生。

七年前,刘盈哲的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在外打工,也音讯全无。她四岁开始跟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已80多岁,患有严重的脑动脉硬化症和美尼综合症,头、手不间隙地颤抖,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她为爷爷喂饭,喂药。奶奶78岁,患心脏病、内风湿关节炎。每天放学后,懂事的盈哲都会急急忙忙跑回家帮奶奶烧火、做饭、打扫卫生。8岁那年冬天,她放学回家,发现犯了心脏病的奶奶躺倒在灶房地上,上气不接下气,她和爷爷把奶奶抬上炕。飞快地跑出家门,一口气跑到邻村的乡医家。由于救治及时,打过针后,奶奶慢慢缓过神来。天快黑时,天开始飘雪花,奶奶突然呼吸变得急促,大口大口喘着气,她又到乡卫生院去给奶奶买药。谁都不知道,在那个漆黑的冬夜,往返十余里地,一个11岁的孩子是怎样找的医生,又是怎样一路蹒跚跑回家的。平日里,亲戚给她的零花钱,她从不乱花一分,她说:“省下给爷爷奶奶买药。”每逢农忙季节,11岁的她,便成为家里的“小大人”,里里外外的事情她都能帮爷爷奶奶跑腿张罗。

在这个家徒四壁的家庭里,唯有墙面上一张张醒目的奖状,证明着这个寒门出身小姑娘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少年。她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最美少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B)(9)

吕宏军事迹简介

吕宏军,男,汉族,1971年9月生,旬邑县清塬镇吕家村农民。旬邑县2013年“十大孝子”之一。

吕宏军幼年丧母,父亲含辛茹苦,一手把他拉扯长大。成年后,为补贴家用,吕宏军常年在外打工。1992年,哥哥不幸患上脑瘤,医治无效,于1994年离世。当时,吕宏军只有21岁,想着家中的老人、看着三位年幼的侄儿,他毅然擦干眼泪,承担起照顾全家老小的责任。1995年10月,在外务工的大嫂又因车祸离开人世。面对接踵而来的灾难,吕宏军咬紧牙关,暗下决心,一定要让父亲安享晚年,要让三个侄儿学有所成。从此,照顾年迈父亲、养育三个侄儿的重担全压在了他身上。十几年如一日,他每天早起晚睡,对老人无微不至,对侄儿关怀有加。在种好庄稼的同时,挤时间在建筑工地、私营企业打工,有时在外要打几份“零工”,他竭尽全力让家里每一个人过得好一些。20多年来,他用一个男子汉的担当和责任为这个家默默付出,撑起了一个支离破碎的家。他是一个好儿子、好父亲,更是一个大孝子,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诠释着“百善孝为先”和“铁肩担道义”的人间大爱。(B)(9)

乔金明事迹简介

乔金明,女,汉族,1951年9月生,淳化县石桥镇石桥村人。

1968年2月,乔金明与张再岁结婚。公公早逝,婆婆悲伤过度,身体每况愈下,乔金明勇敢挑起家庭重担,既要照顾老人,还要操持家务,经常忙得不可开交,但她从没有一丝怨言。1988年8月,婆婆在下楼梯时,不慎摔伤,造成了腿部严重骨折,瘫痪在床,她服侍老人尽孝床前,把各种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恢复出院后,老人又相继两次腿部骨折,她每次都及时送老人到医院医治,住院及回家恢复调理期间,她日夜陪护,端屎端尿,嘘寒问暖,坚持每天给老人按摩、搀扶老人进行锻炼,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如今,婆婆已是90岁高龄的老人,但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乡亲们都说:这多亏了好儿媳乔金明。

27年坚守不离不弃,27年孝行感天动地。乔金明用27年如一日的大爱和善行谱写了一曲爱的奉献之歌。她坚守清贫、任劳任怨、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她的事迹也时刻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在婆婆90岁寿典时,她说:“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是我们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让老人安享晚年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B)(9)

孙军峰事迹简介

孙军峰,男,汉族,1983年2月生,高中文化,永寿县监军镇东寨村人。

2001年8月,孙军峰的母亲突发脑溢血,不省人事,连续治疗两个多月,命算是救下来了,却落下了终生瘫痪的后遗症。为了照顾好母亲,尽快偿还因母亲住院欠下的巨额医疗费,不到20岁的孙军峰走出了家门,走上了艰辛的打工路。然而好景不长,父亲也很快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最终撒手人寰。接连的不幸把一个幸福的家庭折腾得家徒四壁,债台高筑,妻子不堪重负,弃家而去。面对空荡荡的家、瘫痪在床的母亲和嗷嗷待哺的3岁儿子,孙军峰近乎绝望,他甚至想到了死,一了百了,但是想着母亲的养育之恩,想到作为一个儿子、一个男人、一个父亲应该承担的责任,他咬牙挺了过来。他用双手给母亲和儿子、给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创造一点温暖、增添几分阳光和希望。他洗衣做饭、给母亲擦洗身子、晾晒被褥、给孩子辅导作业……这一切,都成了孙军峰每天的必修课。他的身影经常在车站、工地、砖厂穿梭,帮人装车卸货、上沙子水泥……每天都累得精疲力竭。即使这样,照料母亲、照顾家庭的活儿却从来没有懈怠过。用他的话说“多挣点钱,让母亲吃好点、过得舒心些,是做儿子最大的福分。”

十几年来,他用瘦弱的身躯撑起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家,演绎人间的真情与大爱。(B)(9)

马艳事迹简介

马 艳,女,汉族,1976年1月生,西北国棉二厂下岗职工。2014年,被渭城区委、区政府评为“十佳好媳妇”。

1999年,马 艳生女儿时因大出血患了“席汉氏综合征”,伴有严重的贫血症状,整天疲乏无力,心慌气短,需要常年服药、定期输血。2003年夏天,公公腰椎病情加重,瘫痪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马艳每天既要给自己煎药,又要给老人煎药熬汤、做饭洗衣、端屎端尿,还要定时给老人翻身按摩,推老人出去晒太阳。多年尽孝床前,虽然辛苦,但她无怨无悔,老人的房间总是被她收拾得干干净净,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整整齐齐,寒来暑往,老人从没有患过褥疮、肺炎等。2011年10月,灾难再次降临这个多难的家庭,马艳的丈夫患了胃癌,手术后一年就去世了。老年丧子,婆婆精神受到很大刺激,致使精神失常,疯疯癫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看着瘫痪在床的公公、精神失常的婆婆和年幼的孩子,马艳几次默默落下泪水。但她没有放弃,“无论如何,这个家不能散!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这个残缺的家庭撑起来。”婆婆患病后,脾气变得越来越难琢磨,经常无缘无故地发火,打砸东西。她就耐心劝导,陪她说话,逗她开心,给她买好吃的,处处包容忍让。每次吃饭,她都先把最好吃的饭菜送到公公和婆婆床前,照顾两位老人吃完后,她再和孩子坐下来吃饭。有人给她说:女子,你现在还年轻,完全可以离开这个家,只要离开这个家你的苦日子就到头了。每当听到这些话,她总是摇摇头。她知道:“这个家不能没有她!”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苦难之中有大爱。当命运的风雨来袭时,马艳没有退缩,她毅然扛起生活的重担,用爱心撑起一片艳阳天。(B)(9)

田水耀事迹简介

田水耀,女,1962年5月出生,彬县太峪镇沟渠头村三组村民。或许是受到从医的丈夫济世救人、与人为善的优良品质的影响,田水耀勤劳善良、待人和气。1998年,丈夫的二妈去世,剩下二爸一个人既要操心地里的农活,又要照顾痴傻的儿子。看到二爸的艰辛,田水耀主动挑起了照顾二爸和堂弟的重担。2000年,丈夫的二爸突发脑溢血,落下了下肢瘫痪的后遗症。从此,田水耀彻底挑起了这一家人的重担,既当女儿又做母亲,做饭、送饭、喂饭,洗衣、拆洗被褥,悉心照顾着这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父子。她的坚持,赢得了村民的交口称赞。

2003年,丈夫的二爸因病去世,田水耀同丈夫一起料理完二爸的后事,又独自承担起了照顾堂弟的责任。堂弟不仅痴傻,还患有前列腺炎,小便常常失禁。作为弟媳,田水耀像母亲一样悉心呵护着这个特殊的成年“孩子”。面对散发着难闻气味的脏衣,她从不嫌弃,总是及时给堂弟换洗干净。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七年。在十七年的时间里,田水耀没有一句怨言,默默做着她认为的“该做的事情”。

2008年,田水耀和丈夫张罗着为堂弟在新村盖起了3间瓦房,让堂弟有了属于自己的新房。凭借一颗朴素的爱心,田水耀让一名残疾的“孤儿”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和温馨。(B)(9)

王利利事迹简介

王利利,女,汉族,1972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程度,武功县苏坊镇佑所村人。2015年武功县“十大贤媳”之一。

2007年,丈夫徐二红突患神经性肌肉萎缩症,生活无法自理。为了给丈夫治病,王利利东挪西借,四处借债,背着丈夫前往西安、上海、北京等省内外医院进行医治。其间,为了节省开支,她把自己的伙食降到了最低标准,经常啃一个馒头、喝一杯水,很少能吃上一个像样的菜。但在丈夫的饮食上,她却从不吝啬,严格遵照医嘱调理搭配,确保营养可口,自己再苦再累也舍不得让病中的丈夫受苦。2010年,在多方求医无效后,她将丈夫带回家,全身心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为了防治丈夫长期卧床压烂身体,每天不管多忙她都坚持给丈夫按摩,每周定时给丈夫擦身洗澡。天气晴好时,她用轮椅推着丈夫晒太阳,农闲时间,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散步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推移,丈夫身体机能不断下降,三餐基本以流食为主,她总是在做好家人的饭菜后,单独为丈夫开小灶,变花样让丈夫吃好。丈夫卧床8年,但丈夫的身体从未压烂过一处,她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也没有添过一件新衣服,她说:“就是再苦再难我也要坚持,只要娃他爸在,我这个家就是完整的。”两个孩子在她的言传身教之下也特别懂事,勤俭自强、孝敬老人,总是争着帮父亲洗澡擦身,外出打工回来,一定会记得给父母买点日用品、可口的吃食等。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风雨之后,彩虹才会更加美丽。王利利,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用自己默默无闻的终生坚守和付出,诠释着人间的真情和大爱。(B)(9)

吴礼斌事迹简介

吴礼斌,男,汉族,1968年11月生,泾阳县泾干镇瑞宁村张北组村民。

1994年,经人介绍,吴礼斌自陕南到泾阳县泾干镇入赘姜家与姜腊荣结婚,婚后育有一儿一女。20多年来,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岳父姜金发、岳母杜述昌均年事已高,身体一直不太好,2005年,岳母突发脑溢血,经多方医治,最终还是留下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吴礼斌与妻子精心照料。谁料想,岳父姜金发,不慎两次被塌伤,致腿残疾并引发脑梗,经紧急救治后,只能靠拄双拐行走。在给两位老人看病期间,吴礼斌日夜守在床前,随叫随到,嘘寒问暖,连续数日不合眼,守在病床前给老人擦洗身体,接大小便,吃药喂饭,按摩、洗衣服,照顾得无微不至。为了能让二位老人病情尽快好转,他多方求医,病情稍有好转,他就搀扶着老人锻炼,还为老人购置了锻炼所需的用品、器械等,他一边照顾老人、一边料理家务,还要抽时间帮孩子复习功课,忙得团团转,一天下来腰酸背疼。但吴立斌紧咬牙关,任劳任怨。邻居们都说:“礼斌这娃,勤快朴实、孝顺得很!”

百善孝为先。吴礼斌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孝老爱亲之歌。2014年泾阳县委、县政府授予吴礼斌“十大孝子”荣誉称号。(B)(9)

张淳安事迹简介

张淳安,男,汉族,1974年1月生,中共党员,淳化县车坞镇贤仓村村民。

十年前,车坞镇大店村31岁的张淳安“下嫁”贤仓村,娶了已有两个女儿的柯西利,当起了上门女婿。2005年8月,妻子柯西利患脑炎,突然晕倒,住进了咸阳二一五医院。住院半年时间,张淳安既要照顾生病的妻子,又要抽挤时间回家忙地里的农活,照顾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为了节约费用,张淳安省吃俭用,经常只吃半饱。妻子不忍心,几次坚持说不看了要出院回去。张淳安心里明白,妻子原本就很不幸,前夫因病去世,自己有病还硬挺着下地干活,一心要还清以前欠下的债务。想到这些,他便暗下决心:再苦再累都不能泄气,一定要给妻子和两个女儿撑起一片天。2008年11月,妻子柯西离开了人世,使这个家庭更加贫弱、生活更加无助。巨额医疗费用要偿还,两个女儿还要继续读书,一个原本不幸的家庭变得更加风雨飘摇。有朋友劝他,不做这个上门女婿,返回原籍大店村再重新开始。他总是摇摇头说:“娃们已经够不幸了。我就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我们是一家人,我不能撇下她们!”现在,大女儿薛乐已考取西安外国语大学,小女儿今年也要参加高考,张淳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的心里却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苦难之中有大爱。当命运的风雨来袭时,张淳安没有退缩,毅然扛起生活的重担,用爱心撑起一片艳阳天。(下转封3版)

新闻推荐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解读(一) 找出问题 直面问题 解决问题 防控五大风险全力维护公共安全

平安,才有心思谋发展。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大局总体稳定,杀人、爆炸等8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已连续11年下降,去年更是大幅下降12.5%。同时,当今世界已进入风险社会,我国国内风险因素也日益突出,新隐患增多,各...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