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科技统筹创新工程 促进科技产业民生融合 ——“十二五”期间安康科技工作发展成就综述
[摘要]——“十二五”期间安康科技工作发展成就综述
开展桑树病虫研究 林下魔芋科学栽培 绞股蓝胶囊 民生科技
安康市科学技术局
“十二五”以来,全市科技工作以“循环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推动安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决策的实施,以科技项目为抓手,大力实施科技统筹创新工程,积极促进先进科技与主导产业、民生事业的融合,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十二五”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6%。全市科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
技术创新成效显著
“十二五”以来,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选择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展科研攻关、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全市共实施各类科研开项目612项,围绕培育重点产业,策划包装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2个,重点实施了18个科技产业化项目、35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扶持重点科技型中小企业100余家。有219个项目分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和省科技统筹工程计划等中、省重点科技计划,争取项目资金近1亿元,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共取得市级科技成果239项,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37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有 16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有145项;培育、引进、研发新品种、新技术370余项,有580多个新产品和新技术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并有效地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累计技术交易额达9600余万元。全市申请专利 1600件,授权78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60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320余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440 件,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呈现出逐年增长良好态势。汉阴县和旬阳县被列入省级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实施县,平利县被列入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市科技局多次被省知识产权局评为全省专利工作先进单位。市科技局孙锋同志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先进工者。
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完善
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十二五”期间,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合作取得的科技成果120项。通过项目支持、技术培训、定性服务,全市有 9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120多家企业通过民营科技企业审核备案,获得省民营科技企业证书,科技型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产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省、市级专家大院23家。以企业为主体开发新技术280多项,研制新产品160个。安康市汉水韵茶叶有限公司等4家茶业生产企业列入省级茶叶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省内外多家院校及科研院所签订了院校地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全省茶产业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
科技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围绕科技创新、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民营科技企业申报、科技成果申报、专利申请等服务,创建了安康市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由安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全力运营,为全市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自平台创建以来,累计为企业提供各类咨询服务6000余次,策划包装项目600个,科技查新检索80项,科技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二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网络,组建了由126名科技人员组成的专家团队。在全市推广“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技企、技物结合、农技农资双向服务、农资农副双向流通、农业科技双向推动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大荔模式”。“十二五”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5000余人次,法人科技特派员120个。围绕富硒粮油、涉水产业、山林经济、魔芋产业、茶叶绞股蓝等产业,形成利益共同体500余个,创办或领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专业协会600多个,发展会员10万多人,服务农户近30万余户,辐射带动农民近百万余人。安康市权群学、陈恒、李华海、陈子培4名特派员被科技部评为为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开展“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村”行动。以企业为主体,推广农技服务“大荔模式”,10名农技专家被聘任为省级首席农艺师,旬阳、岚皋、宁陕等8县区列为省“大荔模式”推广建设县,石泉、汉阴列为省“千人千社”示范县。
高新区创建实现新突破
根据国家对安康发展的战略定位,安康高新区以建带创、加速升级。2015年9月29日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陕西南部、秦巴山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也是陕南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区。该区按照建设现代城市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创新示范区的战略思路,建成了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孵化器形成科技统筹体系,引进各类企业400余家,成功探索实践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孵化推动成果转化,惠及秦巴民众的循环发展之路。2015年1月,启动旬阳工业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工作。通过近一年的创建筹备工作,旬阳县工业园区升级创建省级高新区顺利通过省上专家论证会,省科技厅已正式向省政府上报《关于建设旬阳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请示》,待省政府正式批文。
富硒食品产业持续发展
通过积极争取,“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基地建设”通过陕西省科技统筹地方重大专项立项,获得910万元资金支持。围绕项目实施,以硒资源普查、详查,富硒食品服务体系建设、富硒食品标准制定,富硒食品基地建设,富硒产品技术开发与深加工五大板块,深入推进富硒富硒食品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共建设富硒种植科技示范基地10.8万亩,发展食用菌6650万袋,栽培珍稀食用菌2万平方米,建设富硒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10.3万头。开发新产品开发23个,申请专利22个,申报科技成果21项,制定标准27项,制定操作规程7项,建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完成《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专著1部,调查报告3篇。共有127个企业从事富硒产品加工生产,其中75户企业的102个产品获得使用富硒食品标志,15个产品正在申报富硒食品认证。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证明商标。富硒葡甘聚糖、魔芋系列食品在全国同类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并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富硒粮油产品、干鲜果、方便食品、食用菌等产品也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金元硒肽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开发取得较大进展。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紫阳富硒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富硒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14年全市富硒食品产业实现产值176.11亿元、同比增长33%,产业规模、增长速度、企业效益均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富硒食品产业正在成为安康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
民生科技取得新成果
一是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十二五“以来,围绕秦巴连片特困县区实施“科技人才选派与培养计划”行动,建立全市科技人才信息库,面向全市各领域筛选303名科技人才入库,初步完成了安康市科技人才超市建设工作。建立了安康市科技项目、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库,吸纳 238名技术专家入库。组织推荐受培科技人员209名,推荐了20名科技特派员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了 “秦巴山片区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骨干培训班”;组织推荐60名“三区”科技人才受培人员,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加 “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培训。二是加大科技扶贫投入。自2012秦巴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秦巴山区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以农业和农村实用技术的集成示范为抓手,积极推进秦巴山区科技扶贫工作。围绕民生科技,组织实施科技项目98 项,取得节能环保、卫生健康等各类民生科技成果123项。通过积极争取,以产业科技扶贫为切入点,围绕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以农业和农村实用技术的集成示范为抓手,积极探索科技扶贫的有效形式。全市建立科技扶贫示范村11个,发展茶叶、生猪、绞股蓝、核桃、中药材、魔芋、中华蜜蜂等特色产业,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户,带动贫困户3000余户,户均增收2500元,示范带动了全市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三是认真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围绕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开发,推动现代农业走上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轨道,积极创建现代农业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十二五”安康市创建省级科技创业示范基地5个、陕西省药用植物科技示范基地 5个,“陕西安康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3个。
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入
近年来,针对安康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状况,市科技局牵头,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中科院、农科院、中国药科大学、云南农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紫阳县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就建立硒产业研究院、“硒转化中试试验中心”和中国地质大学安康工作站等具体事宜达成合作意向。与云南农大在富硒功能研究、硒含量与茶叶生长变化规律等基础性研究达成合作意向,与陕西科技大学在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果酒果醋新产品研发、新型材料加工、硒肥料研发五大领域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华银科技公司、阳晨牧业科技公司等企业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有色金属研究院、陕西师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3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签订了产学研技术合作协议,通过开展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选派工作,联系100多名高校专家、教授长期对企业进行科研指导和技术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防震减灾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十二五”以来,安康市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求援三大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县级信息节点10个,争取项目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了地震台站18个,市台网中心1个。目前全市投入运行地震台站达20个,共有30个测项,地震台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群众业余宏观测报点69个,完成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备案1000余项,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取得实质性进展。启动安康市城市小区划工作,创建市级地震安全农居示范点26个,省级防震减灾示范社区4个,国家级防震减灾示范社区3个,17 所学校被省地震局、教育厅命名为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成立了全市地震应急救援队,修订下发《安康市地震应急预案》,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地震备案率达到100%。全市完成了以村为单位的地震应急基础资料收集,成立了市县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
县域科技推动有力
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抓产业示范、抓关键技术推广,新型材料、装备制造、富硒食品、生物医药、生猪、魔芋、茶业、水产、核桃、设施蔬菜等县域主导产业已成为县区科技工作的主战场。旬阳县被列为陕西省创新型县区试点县。旬阳、白河、石泉、宁陕、平利、镇坪六县区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其中旬阳和白河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宁陕县组织实施的“秦巴山区大鲵繁育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紫阳县组织实施的“紫阳富硒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列入国家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安康市科学技术局供稿供图)
新闻推荐
打造旅游生态大品牌 树立区域旅游新标杆 问水瀛湖 ——安文旅“十三五”下的大发展
——安文旅“十三五”下的大发展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