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让爸爸当主角
通常学校有活动,参与的多是妈妈,然而,12月11日下午,西安交大附中分校却只邀请了初一学生的爸爸们来参加,原来,学校的“家长讲堂之爸爸篇”之“做个好父亲是男人的终身事业”开讲啦,这也是该校首次只邀请爸爸来参加主题活动。
主讲人西安交大附中分校德育处副主任曹培松指出:男孩在4岁前缺失父亲的陪伴和教育,会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表现;女孩在5岁前缺失父爱,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易出现焦虑不安或无所适从等问题。
现状:80%的父亲没时间与孩子交往
曹培松在讲座中说道,中国爸爸把孩子的养育大都推到了妈妈身上,调查显示,在1988名被调查者中,60.7%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仅有13.0%认为“父教并不缺失”。在回答“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教育责任?”时,46.9%选择了母亲,28.7%表示“父母均担”,仅有13.0%表示是父亲。
有媒体一项针对北京3-6岁幼儿的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显示,在被问到“心情不好时,谁最能理解、安慰你”时,仅有10.0%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空闲时间,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时,仅有6.9%的人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谁最尊重你,让你感到很自信”时,仅有15.5%的人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内心的秘密,你最愿意告诉谁”时,仅有8.5%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
“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曹培松说。
究因:家里为何会出现“小大人”?
“每天早上,中国很多家庭上演着这样的一幕:孩子不愿起床,妈妈作战般催促孩子,爸爸熟视无睹,一个家庭的情况就呈现出来:焦虑的妈妈,缺席的爸爸以及无力成长的孩子”,曹培松分析说,当夫妻情感出现问题,内心孤独的妈妈不自觉地将更多焦虑和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甚至用注意力将孩子裹挟,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当家庭不那么需要自己时,爸爸则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父亲的世界。
“不少家庭存在以教育孩子的矛盾来掩盖夫妻矛盾的问题,这种现象隐藏的是家庭问题:父母或者夫妻间存在矛盾。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夫妻间情感生活,出现问题后无法良性地交流和解决,往往导致男人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这些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看上去,男人变成工作狂,妈妈则沉溺于对孩子的爱。两个人都以理直气壮的态度拒绝处理夫妻间的嫌隙。”
“孩子被母爱过度包围,和爸爸过度疏离,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那么,孩子也承担了一部分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或者孩子会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而家庭对孩子的娇惯,让丈夫更觉得没有自己的位置,更觉得心灰意冷。最终,成为一个怪圈。父亲的淡出已经不是孤立、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爸爸对孩子真正的影响,其实体现更多的是爸爸对妈妈的态度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曹萍说,如果爸爸对妈妈的态度不够好,会让孩子感觉到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不公平的,“我觉得这点是挺重要的,但是很多人没有考虑到父亲对母亲情感和关系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因为健康的夫妻关系是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可喜的是,80后父母最大的特点是不把孩子推出去,他们认为‘我有能力教育好子女\’”。
问题:女孩在5岁前缺失父爱,容易早恋
曹培松谈到,父亲对孩子的独有影响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格发育。跑、跳、钻、投、抛、攀、翻滚等活动,能促进孩子的体格和大脑发育,提高抵抗力,而运动显然是爸爸们的强项,孩子和爸爸一起游戏,才会更有活力,玩得更“疯”;二、智力发展。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爸爸常陪伴,孩子更聪明,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三、良好的个性发展。孩子如果只接受女性方式的教养,缺乏男性方式的陪伴,易养成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等特点,尤其是男孩,更需要从父亲那里学习坚韧、大胆、果断、豁达、豪爽、独立等具有阳刚之气的品质;四、性别意识。父亲的陪伴有助于孩子适当而灵活地理解两性角色,男孩在4岁前缺失父亲的陪伴和教育,会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表现;女孩在5岁前缺失父爱,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易出现焦虑不安或无所适从等问题,容易早恋,并且早恋的对象往往是叼着烟卷的“小混混儿”。
新闻推荐
每周巷议报告2020年 西安将新增综合医院48所基本都在新建城区 快看看你家附近有没有
随着城市半径不断扩大...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