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病致贫现象严重救助对象就业率不高及收入水平低陕西临时救助仍存在着一定的救助盲区

西安商报 2015-10-22 23:04 大字

本报讯(记者高宇实习生高耀)10月20日,据省统计局公布的调查资料显示:随着临时救助工作有序推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群众临时性特殊困难,在“救急救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一定的救助盲区,尚未发挥出制度的最大效用,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临时救助政策措施仍需细化、救助程序亟需规范、多部门联动机制有待完善,救助对象的参保意识、再就业能力需要增强,救助标准、特别是大病报销比例需进一步提高,才能有效解决了突遇“急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发挥“托底保障”作用。

申请临时救助方式及原因

被访者中申请家庭救助11人,申请个人救助8人。其中重大疾病救助16人,火灾事故救助3人,重大疾病成为申请的主要原因;本次调查19人全部接受现金救助,另有8人接受过社工人员的心理疏导。其中接受救助金额达2000~5000元有11人,5000~10000元有5人,10000以上3人,现金救助水平较低;19名被访者均认为经济负担非常重或比较重,主要经济负担依此为医疗、生活费和住房负担。被访者对生活状况满意度不高,13人对生活现状不满意,满意者仅有6人;19名被访者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其中参加大病医疗保险仅有2人,4人购买了商业保险(指医疗、意外伤害、家庭财产、养老方面),分别为医疗保险2人,养老保险2人。

在本次调查的19户中,因重大疾病提出申请16人,占到84%,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经济负担较重,家庭经济负担主要来自医疗、其次为生活费和住房等。从实际救助情况看,19户救助对象中救助金额为5000元以下占58%,10000元以下占89.4%。这对于尿毒症、慢性病、重度残疾等病人无疑是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活窘境,加大救助力度,提高大病报销比例刻不容缓。

救助对象保险意识不强、社会保险参保率不高

从参保情况看:基本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但参加大病医疗保险人数仅占10.5%,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意外伤害、家庭财产、养老等方面保险的人数更少,政府应积极引导、鼓励临时救助家庭成员适当参加社会保险,提高保险意识并制定相应的保费补贴或减免政策,为其将来生活提供长久保障。

基层救助程序亟待规范

延安富县调查显示:由于县(区)民政局无法逐一核实和掌握每位救助对象的基本情况,临时救助对象主要经过村(居)评议、乡镇审核,县级民政部门社会化发放救助金等程序来完成,乡、村两级并未承担资金管理和使用责任。因此对于少数原本不符合救助条件的“难缠户”、“上访户”,基层往往为息事宁人,将矛盾和责任转移上交,造成有人多次变相重复申请,挤占了有限的救助资源,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临时救助的公平、公正,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无理缠访、流浪乞讨者频繁骗取救助等现象。

为杜绝此类现象发生,一是要前移救助窗口,定期将小额度临时救助资金发放到乡镇,既能保证救助对象更准确、更真实,也能发挥临时救助“救急救难”的作用。二是细化、规范临时救助程序,确定救助对象要严格经过村(居)群众代表评议并建立长期公示制度,让受助对象和救助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既防止对符合条件救助对象拖延、推诿,也禁止和防范基层民政人员对不符合条件人员徇私舞弊。三是县民政局对已拨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管、检查程序是否规范、对象是否准确、救助是否及时。这样,既能掌握全县的临时救助工作情况,又能最大限度监管资金的使用效率。

救助政策仍需细化

西安碑林区调查显示:临时救助准入及对象界定的条件和范围不明确,造成对困难程度的判断主观倾向较多;个别因教育等支出困难较大的家庭困难程度难以界定,该家庭学生在校得到帮扶的政策难以掌握,增加了救助难度。

因临时救助有标准,有条件,还存在一些人员没有医疗票据或票据不足的现象,造成无法救助到位。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时,流浪乞讨人员不愿到救助站(中心)接受救助,更愿选择获利较多的街头行乞,增加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创文、创卫等工作难度,而在协调社会力量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程度不畅和不及时问题。

新闻推荐

西安北至机场城际轨道项目概念设计方案网络评选开始

本报讯(记者高宇实习生高耀)记者昨日获悉,为将西安北至机场城际轨道项目建设成为支撑陕西发展的“经济线”、展示陕西人文的“风景线”、服务中外旅客的“社会线”,建设成为世界的、一流的百年精品工...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