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善行义举榜”咸阳好人名单

咸阳日报 2015-07-02 22:49 大字

赵小年,男,汉族,1976年7月生,中共党员,彬县太峪镇中山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2010年、2013年被彬县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公务员”;2011年,被彬县县委评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党员远程教育“学用标兵”、科技标兵;2012年,被市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他扎根基层,精心钻研现代农业科技,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2009年,太峪镇鼓励农民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动川道大棚全覆盖,多数农民担心不懂技术,怕亏本、怕吃苦。赵小年挺身而出,毅然在中山村承包5个大棚,带头学技术,手把手教群众。由于工作突出,2010年8月,赵小年被推选为中山村党支部书记。为改变中山村落后面貌,他积极跑项目筹资金,投资27万元,为村上新修水泥路13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5盏,方便了群众出行;协调农业、水利等部门埋设灌溉管网1400多米,架设电网500米,提高大棚设施配套水平;带领群众新修改造梯田400多亩,提升了粮食产量;改善受灾户住房条件,完成灾后重建5户。在村容治理过程中,把一个落后的村子建成了名副其实的文明村。

赵小年说:“金钱和社会地位不是共产党人追求的目标,我就要扎根基层、立足本身、躬身实干,带着乡亲们一同致富奔小康。尽己所能为他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B)(9)

赵发存简要事迹

赵发存,男,汉族,1964年3月生,旬邑县职田镇旧杨村人。2014年,被旬邑县委、县政府评为“十大孝子”。

赵发存的母亲任慧珍双腿弯曲变形,行走不便,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长期需要照顾。赵发存的哥哥因肝癌离世后,母亲无法忍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实,悲伤过度,2006年8月,双目失明,多次产生轻生念头。赵发存及时开导老人,每天为母亲端水送饭,洗衣擦身,搀前扶后,不仅在生活上给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而且从精神上鼓励和引导老人。他说:“母亲腿脚不好,做儿子的就是母亲的腿;母亲眼睛看不见,做儿子的就是母亲的眼睛。”2005年,赵发存的岳父因病去世,岳母体弱多病,独自生活度日艰难。他和妻子商量后,把岳母接到家里一起生活。一则可以照料老人生活起居、合理膳食,二则还可以陪老人家说话聊天,让老人安度晚年、有个好心情。2015年初,丈母娘因急性脑梗导致半身不遂,赵发存忙前忙后为老人求医问药,按照医嘱精心照料,每天搀扶老人进行康复锻炼。他说:“母亲生他养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个儿子应尽的义务。”

赵发存的事迹被《咸阳日报》、咸阳电视台等市级媒体进行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群众说:"他的孝行不但教育和影响了本村的群众,也引领感召了临近几个村子的年轻人,尊老爱幼、勤俭节约、遵纪守法、邻里和睦的风气越来越浓。(B)(9)

孙文雅简要事迹

孙文雅,女,汉族,1970年2月28日生,中共党员,兴平市农林局农业信息中心副主任、兴平市农技站副站长,农艺师。

20多年来,孙文雅始终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忘我工作,服务“三农”,执着追求一个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她以兴平农业信息网为平台,全方位宣传农业政策和农业新技术,探索总结出了兴平农业信息的“五好和六个一服务”模式,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她千方百计利用信息搭桥铺路,为销售兴平农产品建成了第一个电商平台,使传统农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协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注册农产品品牌34个,把兴平的农产品销售到北京、成都、西安等地的大型超市,红薯、辣椒等部分农产品还出口新加坡、韩国等国家,成交额高达8000多万元。《光明日报》、《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咸阳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对孙文雅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近几年,孙文雅先后获得“第七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陕西省农业信息服务先进个人”、“咸阳市十佳科普明星”等61项荣誉称号和奖项。2010年,她的先进事迹在陕西省农业系统巡回演讲;2011年3月,她赴北京参加第七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表彰大会,受到国务院领导的亲切接见。(B)(9)

马艳简要事迹

马艳,女,汉族,1976年1月生,西北国棉二厂下岗职工。2014年,被渭城区委、区政府评为“十佳好媳妇”。

1999年,马艳生女儿时因大出血患了“席汉氏综合征”,伴有严重的贫血症状,整天疲乏无力,心慌气短,需要常年服药、定期输血。2003年夏天,公公腰椎病情加重,瘫痪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马艳每天既要给自己煎药,又要给老人煎药熬汤、做饭洗衣、端屎端尿,还要定时给老人翻身按摩,推老人出去晒太阳。多年尽孝床前,虽然辛苦,但她无怨无悔,老人的房间总是被她收拾得干干净净,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整整齐齐,寒来暑往,老人从没有患过褥疮、肺炎等。2011年10月,灾难再次降临这个多难的家庭,马艳的丈夫患了胃癌,手术后一年就去世了。老年丧子,婆婆精神受到很大刺激,致使精神失常,疯疯癫癫,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看着瘫痪在床的公公、精神失常的婆婆和年幼的孩子,马艳几次默默地落下泪水。但她没有放弃,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这个残缺的家庭撑起来。每次吃饭,她都先把最好吃的饭菜送到公公和婆婆床前,照顾两位老人吃完后,她再和孩子坐下来吃饭。有人给她说:女子,你现在还年轻,完全可以离开这个家,只要离开这个家你的苦日子就到头了。每当听到这些话,她总是摇摇头。她知道:“这个家不能没有她!”

当命运的风雨袭来时,马艳毅然扛起生活的重担,用爱心撑起一片艳阳天。(B)(9)

李芬兰简要事迹

李芬兰,女,汉族,1973年10月生,三原县嵯峨中学副校长。2005年10月,被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优秀教师”称号;2010年,被中国教师教育研究会评为“2010年度全国教学能手”;2011年11月,被咸阳市教育局授予“学科带头人”称号。

1990年李芬兰高考落榜,她没有自暴自弃,拿起书本、走上三尺讲台,成了一名光荣的民办教师。岁月更替,寒来暑往,一干就是26个年头。期间,李芬兰先后自学拿到了大专和本科学历。1999年,李芬兰从一个民办代理教师转正为公办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李芬兰以爱子之心育人,以母爱感召学生,帮助贫困学生邵恒、李旭等完成学业。她倡导“让问题学生闪光”的育人模式,改变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由于工作认真,教学方法独特,多年来她所教的课程、所带的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其中2010年中考升入率达到80.4%,优秀率达到64.5%;2010年荣获三原县优秀教师以及市骨干班主任称号。先后多次被评为市级、县级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称号。2001年,李芬兰被调嵯峨中学任教,兼任班主任工作,五年后被县教育局任命为政教主任,四年后升任为副校长。

李芬兰从教二十多年,不仅把大量时间和爱献给了学生,而且教学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有多篇教学论文在《教师报》《陕西教育》等刊物上获奖并发表。(B)(9)

郭建华简要事迹

郭建华,女,汉族,1961年6月30日生,兴平市酿造厂退休职工。2014年,被兴平市委、市政府评为“最美兴平人”孝老爱亲模范。

2012年1月13日,丈夫徐永昌骑电动车在咸阳返回兴平的途中发生车祸,经过20多小时抢救,依然生命垂危。医生告诉她:“准备后事!”郭建华不放弃哪怕一丝希望,在她的一再恳求下,丈夫徐永昌被紧急转往省城大医院抢救,最终保住了丈夫的性命,但却成了生活无法自理的植物人。从此,吃喝拉撒都在床上。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郭建华义无反顾、咬紧牙关,用自己孱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平日里,她既要照顾丈夫,为他翻身、擦洗身体、喂饭喂药,端屎端尿,又要料理家务。为了防止丈夫肌肉萎缩,她学习了按摩知识,每天清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帮丈夫擦洗按摩身体、活动关节。在丈夫的饮食上她费尽心思,丈夫吞咽有障碍,她如同呵护婴儿般用小勺一口一口细心灌喂。丈夫长期卧床,经常便秘,她就戴上手套,用手帮丈夫抠出粪便。几年来,她从不当着孩子的面流泪,不让孩子为家里的事烦心,经常和孩子谈心聊天,开导鼓励孩子学会坚强和独立,用无私的母爱帮助女儿走出悲痛。2013年,女儿以523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西安理工大学。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既是一家人,就应该风雨同舟、患难与共!”郭建华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却展示出她善良贤惠的美德,她是一个伟大的妻子,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B)(9)

仇喜会简要事迹

仇喜会,女,汉族,1963年3月生,小学文化程度,永寿县御驾宫镇村民。2014年,永寿县第三届“感动永寿”道德模范。

仇喜会幼年丧母,父亲体弱多病,腿部残疾,弟弟11岁的时候就患了精神分裂症。一次意外,父亲摔进沟壑,昏迷不醒,医生确诊为脑出血,腿部、腰部严重骨折,当时的病情已相当严重,她说:“就是倾家荡产,也要尽力抢救父亲!”经过抢救和长期治疗,父亲总算保住了性命,但几近瘫痪,生活不能自理。23岁那年,仇喜会带着傻弟弟,一并出嫁到了婆家。当时,公公也重病在身,常年卧床不起,丈夫在外打工,地里的农活和全家人的衣食起居全包在她一个人身上。面对这样艰难的两个家庭,她义无反顾地承担起责任,任劳任怨,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支撑着这个家。从此,仇喜会既要尽一个儿媳的孝道,还要尽一个女儿的孝道,还得照顾好弟弟、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多年来,仇喜会娘家、婆家两头跑,经常忙得不可开交、昏天黑地。她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老人身上,哪个老人身体不好,哪个老人心里不痛快,她都细心去照顾,还要时常带着弟弟随处转转。就这样她硬是咬着牙坚持了25个年头,直至几位老人相继离世。

仇喜会用20余年如一日的孝行演绎了人间大爱、中华孝义,她面对重重困难和打击,不抛弃不放弃,风雨兼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美德!(B)(9)

陈胜利简要事迹

陈胜利,男,汉族,1963年2月生,咸阳市中心血站血源科采血车、送血车驾驶员。2006年-2007年、2012年-2013年,连续两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1999年,陈胜利从部队转业,到咸阳血站(前身咸阳市地方病防治研究所输血科),成为一名采血车、送血车司机。军人出身的他,深知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他既是一名血站工作者,又是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16个春秋,他立足本职岗位,辛勤工作、默默奉献,很少能休一个完整的假日。陈胜利不但自己献血,而且宣传鼓励亲朋好友献血。每到紧急关头,他总是挺身而出,一边工作一边献血,好多次都是在驾驶献血车的服务点上,带头献血,鼓励爱心人士踊跃献血。2011年春节期间,医院血液告急,陈胜利二话没说,带着爱人孙茹和女儿陈芳,第一时间赶到血站参加集体献血。参加工作以来,陈胜利累计献血37次,总量达到18400毫升,是正常人体血液量的4倍多,拯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创作编辑的小品《献血风波》,在纪念《献血法》颁布实施十周年文艺汇演中获得巨大成功,鼓励带动了许多人自愿加入到无偿献血的大军。平日里,陈胜利不但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而且还很孝敬自己的父母,是渭城区刘家沟村出了名的大孝子,十里八村传为佳话。

陈胜利用16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热血男儿乐于助人、敢于担当的铮铮誓言。(B)(9)

新闻推荐

装熟人聊天陌生女医院流窜盗窃

本报讯(记者冯旋)“哎呦,你怎么伤成这样了”,一个陌生女性出现在医院病房,热情地与素未蒙面的病人拉起家常,这让病人及陪护的家属摸不着头脑,等反应过来时人已离去而柜子上的手机却不翼而飞。近日,渭城公...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