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传统媒体转型之路 明晰媒体融合发展方向——全省地市党报社融合发展·信息共享座谈会发言摘录
探索媒体融合发展建设集团媒体集群
西安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夏泽民
近年来,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积极探索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将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不断延伸、聚焦和放大,以努力适应现代受众的信息获取方式。
理顺管理体制,合理设计发展框架。把全媒体产业集群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的方向,以网络技术和移动客户端为平台,建设定位准确、优势互补、具有集团特色的互联网媒体、移动媒体等集群。
制定出台配套规章制度,不断探索完善运营机制。制定《微信管理办法》,形成了一整套申报备案制度,确定具体负责人和维护人员名单,扩大了集团新闻信息来源和传播力。制定《新媒体发稿奖励办法》,鼓励一线记者编辑向集团新媒体各发布平台(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供稿,及时编发在集团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相应的栏目里。制定《媒体融合经营管理规定》,明确集团内部各媒体融合经营的范围、运营机制与流程以及激励机制,规定各媒体之间经营收入的分配比例,并将营销策划实施情况纳入年终考评。
积极争取中省市各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制定了“全媒体新闻传播经营项目”,申报省、市两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集团全媒体融合转型的一期建设项目,搭建全媒体基础平台和总体框架,实现“两报一网”以及与新媒体APP、微信、微博的融合互动。
拓宽眼界,借鉴先进经验。派出考察组,去南京、重庆等地对新华日报、现代快报和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就加快媒体融合、建设全媒体一体化技术支撑平台学习考察,重点考察全媒体平台的应用和运行。 (B)(9)
推动报网合一 实现融媒一体
商洛日报社社 长何邓
商洛日报社手机客户端6月24日正式上线,到今天才20来天。在试运行的过程中,就深感压力山大,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感受到不少“成长的烦恼”。
在这段时间内,遇到了技术、宣传内容、人员管理、设备配置等方面问题,如何完善采编流程,实现报网合一,融媒一体?
一些成功传媒集团的经验是打造“中央厨房”,通过“中央厨房”集约采编生产,多个编辑渠道为不同形式的媒体提供产品,从而提升新闻产品质量和竞争力。这种融媒体视域下的“采编合一”模式无疑要对原有的编采模式进行大的调整,就如何进一步整合采编资源,提高采编人员的创造力,都是决策层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加强技术升级和改造,使报纸、网站、微博、微信、APP组成的全媒体实现有分有合,打造出以新闻APP为核心的资讯传播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功能一体化,在一个平台上一站式解决用户从资讯到社交、娱乐、消费等的全面需求,这是目前我们最困惑的问题。
现在的平台选择,论坛、微博、软文推广,资源互换以及活动策划,这些推广渠道效果有限,我们目前上的是面对面推,但也难保当面下载,背后卸载,最好的APP推广点是什么,如何找准目标受众,做精准的推广策略,才能得到最大化的推广效果。APP的运营关系到APP的下载量和使用量,如何做到精细化运营,是我们接下来不断揣摩和学习的重点。(B)(9)
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服务“三农”的传媒集团
农业科技报社社长 梁孝宏
在全媒体时代到来的今天,《农业科技报》始终秉承“立足杨凌,面向全国,服务‘三农\’”的办报宗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三农”。
目前,《农业科技报》利用“中国农科新闻网”,已初步建成《农业科技报》“现代农业科技网络服务平台”(即“三农服务中心”网络服务平台)项目。随着手机报新传媒平台的开通,《农业科技报》微信公众平台上线运行。
同时,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农业科技报》倡导报社内部记者、编辑和经营人员兼职新媒体岗位,熟练掌握新技术,既要做好报纸编辑、记者,又要成为“多媒体主持人”或“参与者”,主动与新媒体融合,学会经营全媒体时代的报业。
下一步,《农业科技报》将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以建立新型多功能一体化采编平台为基础,形成以《农业科技报》、《杨凌时讯》纸媒为主阵地,融合网站集群、微信矩阵、微博微视、手机新闻客户端等多媒体有机发展,形成“纸、网、移、微、视”综合性传播的新型媒体集群,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全媒体平台。
该平台建成后,将具备“覆盖杨凌,传播全国”的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传播体系,将提升杨凌宣传媒体新闻生产力和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杨凌党报党媒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B)(9)
积极谋划 深度融合全力构建全媒体框架
延安日报社副总编辑 康龙
2013年以来,延安日报社把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当前首要任务,积极推进报纸改革,大力加快新闻网站、电子数字报、官方微信、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建设,全媒体框架目前已初步形成。
延安新闻网(延安网),刊播延安新闻,发布权威信息,推广介绍延安,提供信息服务,引导民情舆论,集文字、图片、音频和网站、手机客户端、数字报、微信、微博于一体,是一个功能相对完整的综合性网络平台。
延安日报电子数字报是延安日报的新闻门户网站,此前挂靠在西部网上,只是一个简单的网页,远远满足不了读者阅读的需要。近期将对电子数字报进行改造提升。
与移动通信商联手打造的延安日报手机报,2014年8月正式上线运营,以延安日报当天刊出的重要新闻为主要信息来源,设置“延安要闻”、“百姓生活”、“文化娱乐”、“天气预报”等栏目,采用彩信手机报模式,以彩信的形式每天定时发送,目前运营平稳,用户达到10万人次。
延安日报官方微博2011年正式上线,凭借党报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第一时间发布权威声音,强有力地引导社会舆论,形成一个了解民情舆情、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阵地。
延安日报微信公众平台是延安日报与联通运营商联手打造的新媒体。目前,平台搭建已基本完成,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不日将正式开通。报纸移动客户端APP也在积极筹划中。
去年以来,我们积极谋划,努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在新一轮改革中成立了新媒体事业部,主要负责以上几个网站的建设和运营。(B)(9)
推动报业融合发展 找准融合现实路径
渭南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陈永久
在媒体融合趋势已不可逆转的环境中,地市报业如何把握机会,如何转危为机,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路?
纵观传媒发展的历史,任何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不可能完成取代某一种传统媒体,传统报纸也是如此。但是传统媒体面对全新传播环境,如若不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其发展的空间势必会逐步缩小。
全国有500多家地市报,其发行量最高,受众面更是覆盖到角角落落,这是地市报无法取代的独有优势。面对当前报业经营下滑的严峻形势,实现信息共享、经营互惠的抱团取暖发展模式值得借鉴。要发挥陕西地市报业联盟作用,首先是经营方面的合作,推动报联广告协作,实现利益共享、双赢互惠。其次,要在融合中实现信息互动。要发挥联盟优势,借助联盟平台,在开展旅游活动、发展商贸物流等经营中,进行新媒体规划设计,显现媒体互动、版面置换、互动采访的媒体宣传放大效应,探索建立新的市场经营模式。
近年来,渭南日报也在媒体融合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2013年,官方微信“渭南日报”上线,今年以来,报社在报纸上率先实行二维码读报,六大周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目前,正在加紧全媒体平台的筹建以及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的筹备工作。在利用全媒体广告经营方面,报社也初步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今年5月,中国好声音明星助学演唱会在渭南举办,报社充分利用报纸、网站、微信等方式,进行全媒体互动,聚合传播,效果良好。(B)(9)
拥抱移动互联网 提升党媒新影响
榆林日报社社长、总编辑 康爱军
榆林日报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格局,从2015年1月起,全力实施新媒体建设项目,创新纸媒传播渠道,重塑党报舆论影响。目前,榆林日报公众微信、官方微博正式上线,榆林日报手机网站正式开通。
升级报网系统、夯实融合基础。对报纸采编系统、数字报、网站操作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学习成熟经验、培训业务骨干。组织社领导和编辑部业务骨干全面开展新媒体建设调研和全媒体业务学习,广泛观摩、深入研判,对日报编辑记者进行专业业务培训,适应全媒体传播发展的需要。
编制可研报告、争取政府立项。在充分研究媒体融合政策、成功经验、专业报告和全面论证的基础上,完成《榆林日报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市发改委预审立项,申请市政府批复实施,为开展媒体融合项目丰富决策依据,争取财政支持,营造建设环境。
理顺运行机制、开展新媒体创建。启动新媒体筹建工作和新媒体组织机构的设置工作,将日报官网、手机报、数字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6大媒介统一纳入新媒体中心,打造榆林日报新媒体传播平台。
把握重点平台、推动深度融合。大力开展“榆林日报”公众微信账号的运营,持续关注官方微博的日常发布,重点完成新闻客户端的建设,第一时间发布权威官方消息、解读榆林重大政策实施,关注榆林热点事件进展、开展榆林热点话题交流,打造榆林全媒体网络评论、言论表达重要载体和党报网络舆论引导主阵地。 (B)(9)
三种新兴媒体 构建发展平台
宝鸡日报社副社长 胡平
宝鸡日报借鉴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好做法,实时推出了宝鸡网、手机客户端APP、宝鸡日报微信平台。
宝鸡网,于2006年建成运营,目前日最高访问量10万余次。近年来,先后与宝鸡市发改委合作开设《宝鸡进入高铁时代》专题网页,与宝鸡市交警支队合作搭建了《宝鸡交警网》等网站,并分别与10个县区合作开办专题宣传网。宝鸡网及时搭建了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媒介平台,与网络及平面媒体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宣传效应。
手机客户端APP--掌上宝鸡,于2014年1月正式上线的移动APP,目前拥有4万手机用户,成为宝鸡最具影响力的新兴移动媒体之一。先后4次主动上门,与宝鸡移动、联通、电信三家移动电信商沟通合作,开展掌上宝鸡送移动流量活动,培养巩固更多忠实“粉丝”。为增加“粉丝”量,还开展多种为客户服务活动,具体是送免费活动,如免费参加寻找“宝鸡最美阳台”活动,免费找保姆等30多项免费活动。同时,走政府路,报社坚持与政府部门合作,吸引30多个部门、50多家企事业单位“入驻”掌上宝鸡。走平民路,为商家提供展示、宣传的最佳平台。目前已吸引众多车商、房商、教育企业“入驻”掌上宝鸡。
宝鸡日报微信平台,2014年4月15日正式上线,内容涵盖吃、住、行、娱等多个方面,做到了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并及时更新。目前从最初只有主平台,发展到现拥有宝鸡日报微信平台、宝鸡美食、宝鸡车友会、宝鸡特卖汇等多个平台的日报微矩阵,“粉丝”达到4万多人,每天平台的阅读量保持在1万以上,日均增长粉丝100多人。目前,平台推出了信息发布、美食推荐、一站到底、进驻平台、活动赞助等活动,以推动平台创收。(B)(9)
媒体重组求突破 互联互融促传播
安康日报社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袁朝庆
安康日报社在从传统媒体本位转向新媒体本位的探索中,立足于信息资源与技术平台的优势组合,注重编采流程的集成再造,进行信息服务与传播格局的全新设计,有效提升传播影响力与引导力,初步形成“一报一网一端五微+城市电视”的全新格局。
去年以来,安康日报社先后进行编采一体化联通、数字机房升级、信息大厅等硬件建设,开通三刊微信与报社微信、微社区五个基本服务端面,及时开通大屏LED城市电视、新网论坛、APP客户端。
连续两年的市“两会”直播报道、化龙山探秘联动、风云人物网评都彰显出媒体融合的巨大魅力。单个的手机报或网站PC数均达到与报纸受众相当的传播效能,微信的固定量与信息量更是传统媒体的数倍。
现在我们报纸与新媒体的融合已经从简单二维码导入逐步过渡到新闻信息的互动互用,并进行了新闻信息多频次滚动播发的探索,一个区域性现代全媒体架构的雏形已然展现。
截至目前,全媒体的服务用户量已经超过15万,报纸与新闻网PC用户量稳定在7万,新媒体系列安康手机报、安康数字报用户超过5万,新网微信与新网论坛用户3万以上,大屏高清城市电视开播,APP客户端正在建设调试。三年内我们的全媒体建设服务用户将超过30万,区域人口传播率达到10%以上。(B)(9)(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王军政张静远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沈广睿)7月22日早,一辆西安牌照的大货车在秦皇路氮肥厂十字,为躲避一辆逆行的三轮车,一头冲上道沿。将一棵大树连同一旁的路灯杆及电线杆撞倒,车头受损严重,所幸无人员伤亡。记者现场看到,大...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