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扎根“红色大本营” 守卫“经济大动脉” 老兵白万祥揭秘战时延安“国库” 述说真实版“谍战”

咸阳日报 2015-07-23 22:47 大字

这些奖章是白万祥参加抗战的纪念和荣誉。

本报记者 吕聪 文/图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抵达陕北,红色政权从此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落脚生根。之后的13年,延安成为中国红色革命的大本营、发起及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根据地。

鲜为人知的是,作为红色政权的中心,延安也有“国库”。而负责守卫国家财政资产的机构名为“中央保卫团”,组织内人员身份“特殊”。战时是战士,脱下军装是物资秘密押送员,他们还时而乔装打扮成“商人”,与敌人“交易”军火和物资,上演真实版的“地下谍战”。

85岁的白万祥祖籍延安志丹,现定居兴平,曾是“中央保卫团”的成员。回顾参加抗战的经历,他说,“国库”是支撑抗战的经济命脉,保卫团责任重大。他们跟敌人展开斡旋,最经典的“桥段”是扮成商人,买来鬼子的武器军火,反过来用鬼子的武器再收拾鬼子。

从“小工人”到“物资秘密运送员”

1934年,14岁的白万祥从老家志丹到延安,加入“359旅保卫团”。“到了部队,我才知道延安还有‘国库\’,保卫团是一个比较秘密的组织,后来改了名字叫‘中央保卫团\’,主要任务就是护卫国库资产,同时,负责向战斗前线输送物资,购置必要的军需用品等。”

白万祥讲,当时,根据地已经开展小规模的“大生产运动”,中央保卫团下设兵工厂、被服厂、毛纺厂等3个工厂。初到部队,因为年龄较小,他被分到厂里做工。那段日子,除了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外,他要在国库周边站岗、放哨,盯防破坏分子。直到半年后,部队长官给他交办了一件特殊的任务,自此也开启了他人生一段特殊的经历。

赶着骡子徒步穿过敌人层层封锁

白万祥接到的任务是把一批重要战略物资由根据地延安送往张家口的战斗前线,“20多人赶着30余头骡子。”白万祥说,那时,物资都很紧张,牲口也不多。担心路途遥远,也怕累坏牲口,骡子都只是驮着物资,他们没人坐骡子,带着枪步行,不分昼夜,疾步前进。

“人都是迁就牲口,只有看见骡子累了,我们才会找个较为隐蔽地点,短暂休整几个小时。”白万祥说,路上敌人的封锁区很多,有的是鬼子的,有的是国军的。有经验的运送员就告诉大家,换了衣服、扮成商人,这样就不容易暴露,可以躲避麻烦。就这样,他们走了整整13个昼夜,终于到达目的地。

真实“谍战”和敌人斗智斡旋

白万祥说,路上,他们除了负责运送和保护物资以外,还会以“商人”身份和敌人进行“秘密交易”,买些军火和其他必要物资,补充我方战略物资储备。这期间,和敌人斗智斗勇。

他回忆,虽然他们在运送物资的路上走得小心,但难免有失策的时候,偶尔,也有零散的敌人突然窜出。“不管是鬼子,还是国军的人,对付办法都一样。”每次,白万祥他们就会拿出事先预备的银圆,塞进敌方长官或士兵的口袋,客气地说:“我们是做生意的,还请通融。”接过钱,敌人笑得开心,马上放行。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扮成商人和敌人做生意。”白万祥告诉记者,日本军队内部也挺腐败,只要他们扮成商人拿出银圆,敌方就换给他们武器装备。“咱们买来他们的武器,回头再用他们的武器收拾他们!”

从1944年到1948年,白万祥一直在中央保卫团服役,亲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8年,中共中央离开延安,由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迁往西柏坡,白万祥始终跟随中央,守卫着国库物资。直到1952年,转业回到西安,后又调至兴平工作,直到退休。(B)(12)

新闻推荐

抗战时期中共陕西省委在咸阳及其活动(上)

中共陕西省委机关云阳镇遗址西安事变后,为适应即将到来的抗日民族战争的需要,在周恩来的直接指导下,中共陕西省委于1936年12月25日在西安恢复。1937年初,国民党派重兵进驻西安,陕西省委机关迁到中国人...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