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沙粒”——任建明和他的《上庄子村纪事》 任山源
星期天早饭后,我随手又拿起了这本《上庄子村纪事》翻看,不由得想起了它的作者任建明。
任建明是淳化县十里塬镇上庄子村人,按村里辈分,我叫他叔父。去年9月他不幸去世,终年79岁。
记得2013年夏季的一天,他给我来电话,说他正在编写一部村史。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一个初中文化的老农民,能提笔写村史么?去年8月我回老家,见到了他写的初稿《上庄子村纪事》,粗略地翻了翻,感觉不错。临走时他说再修改一下即可付印,印好后送我一本。可仅仅过了一个月,突然得知他离世的噩耗。我悲痛之余,担心他的书稿是否付印。当得知他的书已印刷完成,我才松了一口气。
弟弟从老家来咸,带来了他送给我的《上庄子村纪事》,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90页的小册子。《纪事》分前言、序、上庄子村的由来、今昔变化、任氏族谱、杰出人物生平、家史、故事传说等部分。全书资料详实,脉络清晰,文字精练,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读后令我感慨良多,不由得对这位年事已高的老农民肃然起敬、刮目相看了。
叔父任建明近80岁高龄,健康状况不佳,为了搜寻资料,两年内赴三原、高陵、咸阳、西安数十次,四处走访、电话沟通、村邻座谈,自费数千元,克服重重困难,三易其稿,终于在他去世前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他在《纪事》前言中写道:为了给村子建个记载,为了子孙后代思念故乡有所依据,寻祖问根有一线联系,写《纪事》就是我晚年的梦。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梦实现了。
《纪事》一书,对于本村人来说,是家族中的百科全书,能使人们了解先辈们立村创业的艰辛、生活的苦难,继承先辈们传下的村风、家风,激发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对于下一代来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德育教育的乡土教材。从社会角度、学术角度来看,它可深化人们之间的乡情亲情,具有活络润化基层关系的特殊功能,也是社会学家研究乡村问题的重要资料。据我所知,在淳化县有村史、族谱的村子并不多,这本《上庄子村纪事》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叔父建明虽文化程度不高,终生务农,但识大体,明大理,是村子里的人物。他有一个特长,能编写打油诗、顺口溜。平常接触中并没有发现,但在《纪事》中却比比皆是。凡是他有感而发的,都以顺口溜的形式展现,或记事、或抒情、或褒贬,无不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眷恋、对丑恶现象的憎恶、对党的各项政策的赞扬,显示出了宣传教育的正能量。
叔父建明在《纪事》的最后一页,写有《述怀》一首:笔名“草根”是颗不起眼的沙粒,只凭坚持始作《上庄子村纪事》,这是堆破残的多样时代瓦片,仅是本村人事见证的活化石。
他起的笔名叫“草根”,自认为是一颗不起眼的沙粒。当我读完《纪事》,回忆起与他相聚不多的时日,我突然觉得他不是一颗不起眼的沙粒,他是一棵参天大树。他在自己生命最后的行程里,书写了人生最美丽的篇章。(B)(11)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樊琼)5月7日,记者在市文明办了解到,咸阳市12人入围省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咸阳市入围省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12名人员分别为:编号101号的助人为乐模范党敏玲、编号114号的助人为乐...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