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舌尖上的美食——彬县御面 杜孟飞

咸阳日报 2015-04-02 22:54 大字

姜女发明 武王亲尝

太宗御膳 慈禧钦点

筋光柔软 光滑爽口

彬县人过年吃御面,犹如东府大荔人过年吃带把肘子、陕北延安榆林人过年吃羊肉一样,感觉是“嫽扎咧”,不能没有,缺少了就没了“年味儿”。

作为丝路遗址上一颗明珠,彬县大佛寺一直为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赞叹。而这里除了大佛寺,还有著名的小吃“御面”。邻近彬县的长武、旬邑等县以及甘肃省一些地方也有,以彬县的最为正宗,集市上多有叫卖的。红白喜事,接待来客,老百姓常用此面。夏收季节也用此面款待帮忙的亲朋好友和雇工。御面,又称玉面、淤面,是一种有别于凉皮的面粉特制食品。以其制作方法称为“淤面”,以其色亮如玉称为“玉面”,以其为宫中贡品而称为“御面”,为关中西府名食。

御面,相传为当年周太王古公亶父居豳时夫人姜女所发明。姜女是《诗·大雅·绵》中盛的贤美聪慧夫人,以善于烹调著称。后来古公亶父由豳迁岐,途经乾县梁山,姜女也将御面制作技艺带到了乾县、岐山一带,因水土关系,做成了留传至今的一道美食。100年后,古公亶父的重孙周武王灭商建周,亲自来祖地豳国朝拜,专门要曾祖母创始、曾祖父命名的淤面吃。由此淤面又称为“御面”。建都咸阳、长安的秦汉唐各代,彬地御面一直为宫中食品。

唐朝大将尉迟敬德在古彬州代职垦田时,从上百种地方食材中挑出御面献给唐太宗李世民品尝,后被钦定为御膳房专用食品。后流传于民间,其加工材料为上等精良小麦,经细磨成面粉等十多道工艺加工而成,特征为细滑如玉,筋韧耐嚼,余味悠长,乃有“御面得味远如燕窝”之意境。清慈禧太后晚年喜欢翻阅历朝案卷,对周人先祖居豳的历史及《诗·豳风》颇有研究,因而在颐和园修了“豳风桥”,她竟然从古籍中查到了3000多年前周太王元妃姜女制作淤面的记述,深为感动。后来八国联军入侵,慈禧逃到西安时,特地点了邠州(即彬县)淤面。

御面首创于姜女,虽经三千年之变,然其法如春秋而仍为四序,就是洗淤面、炼淤面、蒸淤面、切淤面,后来又加了压淤面,即将蒸熟的淤面压制成饸饹。制作方法是:取上乘精粉适量,拌匀揉成面团,将面团放于凉水盆中反复揉洗,直到洗净面筋为止。再将洗出的面,用水过箩沉淀,在凉快干净处沉淀一夜。第二天滤掉上面的清水,把粉浆用小火在锅内提炼成团,手工搓成小块,笼蒸一小时后出锅,用饸饹床压制成粉条状,或用文火在锅里边搅边炼,炼成半熟为宜,再揉成细长条,置于笼内蒸熟。然后晾冷,用锋刃片切成极薄的片,佐以葱花、香菜、蒜泥、姜末、陈醋、精盐、香油,即可食用。御面片白如玉,薄似蝉翼,其佐料或绿或黄,形色俱佳,味道极美,筋而柔,光又甜,辣得叫人冒汗,餐桌上端来一盘,不够,再端一盘……御面实为凉菜之冠。乡人称御面佳肴也,每宴不离。今多异地客来购,然其实为豳之独具。父老曰:“御面者,食之豳州也!”(B)(13)

新闻推荐

红色土地上的抗日烽火

本报记者马沅聪当今天我们走在平坦的大路上,看着高楼林立,繁华热闹的大街时,你可曾想到,脚下的这片土地都渗透着革命烈士的鲜血。时间虽然慢慢地远去,但我们不能忘却,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抗日烽火和战场...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