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慈善救助报道不可或缺 马山前

咸阳日报 2015-04-20 22:15 大字

这是我读咸阳日报的感受。因为曾经被感动过,故此借机说些感想,也为记者工作点赞。

推动社会救治,24岁的旬邑小伙子郭彦伟,患脑萎缩,病情恶化,无钱医治。记者及时报道,得到县上领导重视,政府很快送去5万元慰问金和救助款,使小郭得到治疗。16岁彬县女孩王艳患白血病,记者专程到西京医院采访报道,引起彬县多所中学捐款1.8万元,社会各界捐助8万元,还为王艳找到了适配的骨髓移植标本。淳化堡子村3岁男孩小嘉兴,不慎掉到滚烫的开水锅严重烫伤。事情见报第二天,西安大明宫慈善基金会捐献5万元为他植皮。记者还进行了后续报道,呼吁再捐10万元帮助小嘉兴,使他早日康复。

参与爱心助学。即时表彰市县区捐助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使爱心助学活动在咸阳市深入开展。积极协助咸阳团市委、市希望办公室开展“希望学子-爱心与你同行”活动,全市9年来共筹集7494万元资金,帮助28771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努力推进“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活动,全市先后发放2885万元助学金,使168名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的走上新工作岗位,有的读研考博继续深造,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

为志愿者服务鼓呼。鼓舞激励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探访关爱孤寡老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妇女权益,深入孤儿院帮助失去父母的孩子好好学习生活,并为广大群众提供医疗、安全、环保、科技等方面的救助服务,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

从百度搜索得知,自2012年到现在,该报先后刊发过上千篇类似上述的宣传报道。这是一个不菲的数字,它一方面反映了新闻记者的工作实际,另一方面又从侧面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状况。我们国家的性质制度是先进的,可社会保障工作仍有缺憾;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是巨大的,可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不容忽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明确的,可工作实践中的坚守和落实还有一定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慈善新闻报道彰显积极作用,它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救助,对需要救助的群体是一种帮助,对现存的社保缺失又是一种补偿。

所以说,慈善救助的宣传报道,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当前更需加强。这对记者而言,是个工作问题,需要戮力坚持搞好;对受助者而言,是个经济问题,需要认真对待落实;对管理者而言,是个政治问题,需要高度重视抓紧。(B)(10)

新闻推荐

一位厨师的无偿献血情结胡杨

家住渭城区正阳办的闫雷华,现在西安西二环一家酒店当厨师,虽说他只有26岁,但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已有8年时间,对无偿献血他有着独特的情结。对第一次无偿献血,闫雷华记忆犹新,刚满18岁那天,他没有给自已买...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