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平凡农家奏出幸福曲

陕西日报 2015-03-30 23:04 大字

本报记者 李晓军 通讯员 陈海燕 宋蒙

“三亚的大东海、亚龙湾、天涯海角美得很,这次出去逛得真高兴!”“妈,还有北京、上海、杭州……这些地方都很不错,我找时间带你和我爸再去转一转。”“不去了,不去了,太花钱了……”“妈,你咋是这思想哩,钱就是给人服务哩!”这是过春节时,铜川市王益区赵家塬村何银样和儿媳李培培有点“争执”的一段对话。

今年32岁的李培培是从小被父母惯大的“女汉子”。自从2004年结婚后,她的脑海里始终想着如何让一家人过上富裕幸福的好日子。2005年经朋友指点,她利用赵家塬村距市区2公里的距离优势,准备在自家的院子里办农家乐,更主要的是婆婆做的一手好菜能支撑她的“餐饮梦”。

2005年4月,“聚旺”农家乐终于在忙碌中开张了。公公婆婆当老板,李培培就干起服务员的角色。一年又一年的忙碌,她才发现经营农家乐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且利润也不尽如人意。2007年,李培培怀着“致富梦”随王益区旅游局到白水县参观学习了最为火爆的农家乐经营理念。通过参观,她对经营农家乐有了全新认识:要想把农家乐办好,不仅要有好的环境、可口的饭菜,重要的要突出田园风光、彰显乡土气息。

“经”算是取到了,但自己只是“餐饮梦”里的服务员,为了能更好发展,“大逆不道”的李培培向公公开口:“爸,能不能把咱家农家乐的经营权交给我,家里的全部开销费用也交给我,你和我妈给我帮忙,咱把农家乐再做大一些!”当过村干部的公公看到了儿媳要大干一场的决心,也认识到了自己当老板时的管理不足,思考过后接受了儿媳的请求。

为把农家乐办出档次,李培培首先从自家农家小院入手,将家中以前的4间砖瓦房改造为窑洞,突出窑洞、火炕、夯土围墙冬暖夏凉的地方特色,院子里种植一些鲜艳亮丽的花草,让游客能体验到乡间的清雅、宁静、秀美的田园风光,充分领略黄土塬畔、峁沟的自然风光和民居风情。在餐饮服务上,她积极参加烹饪班学习,菜品突出“乡、野、土”特点,推出特色菜、招牌菜和风味独特的各种农家小吃。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经营,她的农家乐慢慢有了名气,慕名而来的顾客不断增加。她又充分利用现有的苹果园、樱桃园、花卉大棚和蔬菜大棚,适时推荐游客采摘果实蔬菜,除草种地,参与割麦子、收豆子等田间劳动,使游客真正能“吃农家饭、住农家炕、游农家园、采农家果、干农家活”。

李培培的农家乐每年收入7至10万元。生活好了,她在市区买了130平方米的商品房,把公公婆婆接来住进了新楼房,她还购置了一辆20万元的小轿车,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

看到李培培家的农家乐生意火爆,其他村民也心动了。李培培便主动上门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村民,让自家的厨师上门传授技术,还将一些固定的客户介绍给他们,村里的农家乐越办越多。现在的赵家塬村,在李培培的带动下,农家乐经营达30余户,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农家乐特色村。

大年初三,在西安工作回娘家拜年的大姐一家人,听着母亲说儿媳妇的好,看着早早在厨房忙碌准备饭菜的李培培,大家把肯定的目光给了她。外甥甜甜地叫着“舅妈”,大姐温柔地喊着“妹子”,婆婆更是亲热地叫起了“培培”。最欣慰的是她的丈夫,他打心里高兴自己娶了一个贤惠、能干的好媳妇。

平凡、勤劳、幸福的一家人,通过辛勤努力换来了今天的好生活。李培培说,她还要做得更好。公公婆婆高兴地说:“上辈子烧了高香了,老寇家娶了好媳妇!”平时就爱逗大家开心的孙子更是把话说到了爷爷奶奶的心尖上:“妈,你和我爸买下好吃的,先要给我爷和奶吃,要让我爷奶活到200岁,看我办一个更大的农家乐!哈哈哈……”

新闻推荐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陕西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汪曼莉省统计局数据表明,“新常态”下陕西省能源生产和消费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趋于优化,但行业区域发展不均、单位能耗偏高等问题依然突出,亟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能源...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