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村自古有尚贤的传统,乡贤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千百年来维系乡村稳定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传统乡贤文化的影响力式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地区怎

陕西日报 2015-03-30 23:04 大字

   本报记者 刘曌琼 实习生 李娜 段伟秩

    丁二强:新时代呼唤新乡贤

现代乡贤的主体更多是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像丁二强这样的优秀大学生村官、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等等奉献于乡村的人都可称为“新乡贤”。

3月11日,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北梁村的547名村民参加了村委会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换届选举,此次村民们新选出的村主任是一位80后大学生村官丁二强,让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村官当村主任,这在耀州区还是第一次。

2011年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一心想着要为家乡做点实事的丁二强就参加了当年的陕西省大学生村官统一招考,9月份他正式成为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北梁村的一名村官。丁二强最初的岗位是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由于工作表现出色,他曾被评为耀州区优秀村干部、铜川市十佳大学生村官等称号,在今年的选举中,丁二强成为了新一届村委会主任。

对丁二强来说,当选为村主任代表着村民们对他的肯定与信任,也是激励他带领全村更好发展的动力。与村民多交流多学习、解决村民实际需求、为村子发展谋出路是丁二强这几年在北梁村的主要工作,虽然自己的家也在耀州区,但丁二强经常几个月才回一次家。关于未来村子的发展规划,丁二强告诉记者:“我想利用互联网、合作社等形式增加村里核桃的销路,发展旅游接待和现代农业,让村民致富增收,同时把村子的文化和生态建设也加强”。

丁二强说他现在已经适应融入了农村生活,为家乡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依然是他的理想。事实上,丁二强的经历也向我们诠释出现代“乡贤”新的所指与内涵。

正如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所说“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乡贤因自身的品德学识、热心乡村公共事务、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得到农民的尊敬与信服,在农民心中有极高的威望。传统社会中受“仁、义、理、智、信”等文化熏陶的乡贤们在农村红白喜事操办、村民纠纷调解、农业生产、人际交往、子女教育诸多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力和领导力。

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让农民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包容,他们心目中的乡贤与传统社会“乡贤”多为村里的知识阶层和德高望重的老者不同,而是打破了年龄、家族、地域的限制,更加看重其内在的“贤”和“能”。如今我们所说的现代乡贤的主体更多是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像丁二强这样的优秀大学生村官、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等等奉献于乡村的人都可称为“新乡贤”。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英认为,近30年来,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发展相对处于凋敝的状态,空心村、空壳村也已不是少数现象,传统乡村中“乡贤治理”的制度已经不复存在。新时期的乡贤更加强调的是一种服务乡里,造福一方的“乡贤精神”的回归。

然而,无论在哪个时期,农村的发展都需要有带头人和引领者。建设美丽乡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破解城乡发展二元结构等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任务,需要重构乡村文化,呼吁更多乡贤参与农村的建设,这是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的有效方式,也是时代赋予新乡贤的责任与使命。

 卢纯衡:从哪里来根在哪里

像卢纯衡这样的坚守者还有很多,而包括吉祥村、北粱村在内的很多村子,每年都会进行“和谐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大孝子”、“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的评选和表彰。

文化凝聚人心,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乡贤文化是非常宝贵的文化资源。寻找乡贤,也是在寻找乡贤文化的坚守者和传承者。

不可否认,我们确实丢失了很多“乡贤文化”。“在我小的时候,村子里的一切井然有序,春天播种、秋天收割,父母耕种、孩子上学,村子里的长辈有着很好的威信和权威,是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护者,现在回到村子里你看不到这种旧有的秩序,你甚至看不到耕种与收割”。作为一名从乡土社会中走出去的文化人党一博感叹道。

重拾乡贤文化、重塑乡贤精神不仅是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更多领域发展的需要。值得欣慰的是,有很多人一直在为此做着尝试与努力。

西安市雁塔区的吉祥村是广为人熟知的城中村,其实吉祥村从明代建村至今已有400多年。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大城市近郊的村子也迎来了转型。昔日传统的农耕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被替代。在解放初期,吉祥村的土地面积达到了1600多亩,现在村民都是“无地农民”,吉祥村也成了西安市的商业区、闹市区。

对于像吉祥村这样的城中村,它们更早面对城镇化发展和乡土文化的流失。吉祥村村主任卢纯衡从2008年至今连续三届当选村主任,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吉祥村人,一位生活在城市中的“乡贤”,他对吉祥村的变迁有着深刻的体验与感受。

在卢纯衡看来,城市化发展是大趋势,每一位农民也是受益者,但村子几百年历史积淀下来的道德传统和民俗文化这些珍贵遗产应该值得后人铭记与传承。卢纯衡说:“现在吉祥村全村人口近3000人,有三分之一多的村民都已经搬离了村子,维系村民之间情感主要是靠村子的文化和传统。时代发展很快,我们这代人应该留下些东西,不忘先辈创业的艰辛,要让子孙后代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根在哪里”。

2009年卢纯衡与村里一些资深望重的村民一起开始编写《吉祥村简史》,由于存世的文字资料极少,编写的过程非常困难,最终历时两年多时间完成了这部《吉祥村简史》。村子的发展历程、习俗沿革、人物志、文化生活等内容都收录书中,村史唤起村民的共同记忆,传承了吉祥村人最看重的传统美德。如今,爱国爱村、重视教育、推行孝悌、重德尚义这些传统仍是吉祥村村民心中坚守的信条。

对传统最好的保护与传承是发展,乡贤文化亦是如此。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像卢纯衡这样的坚守者还有很多,而包括吉祥村、北粱村在内的很多村子,每年都会进行“和谐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大孝子”、“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的评选和表彰,活动的目的旨在发现村民身边的模范典型,形成弘扬孝贤美德和社会正气的氛围,让乡贤文化以更加多元的形式展现与发扬。

  牛锐:家书不只是家族遗产

“曾祖留下的遗训、家书、教子语等等有着深刻的思想和研究价值,保护与传承它们不仅是我们家族的使命,更是对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如果说像丁二强、卢纯衡这样的现代乡贤是从自身角度来实践乡贤文化,那么牛锐所做的则是将乡贤文化放在更大的文化语境中去研究和发展。

陕西关中地区理学兴盛,牛锐的曾祖父牛兆濂先生是誉满三秦的民国关中大儒,牛先生被称为陕西关中学派最后的传人。牛兆濂先生恢复扩建将北宋著名学者吕氏兄弟读书讲学之地“芸阁学舍”,潜心治学,弟子如云,他在《芸阁学舍记》写道:芸阁者,乡贤宋吕与叔先生号也。牛先生将宋代著名的吕氏兄弟视为乡贤,推崇他们的学问与贤德。其实,牛兆濂先生自己就是一位乡贤,以身践行关学提倡的“民胞物与”、“学必为圣”、“经世致用”、“笃行践履”、注重“礼教”等思想,一生淡泊名利,德行乡里。

在采访牛锐时,记者看到了珍贵的牛兆濂先生家书,这些家书看似简短,行文自如,细读这些家书,便发现牛先生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融汇于日常的文字之中,阅读家书仿佛聆听一位老者的谆谆教诲。牛锐告诉记者,现在存世的牛兆濂先生家书有80余封,家书不但是家族的遗产,更是社会和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从2008年开始,牛锐全身心投入到了整理收集牛兆濂先生资料和著作,复兴芸阁书院,传承牛兆濂先生的思想、弘扬传统文化的工作中。为此,他与族人修缮家谱、整理出版《蓝川先生文集》丛书、发展书院。牛锐说:“曾祖留下的遗训、家书、教子语等等有着深刻的思想和研究价值,保护与传承它们不仅是我们家族的使命,更是对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我们很快将要成立牛兆濂研究会,希望把牛先生的思想与智慧传给更多人。牛兆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象征,他深入人心,是全民的文化宝藏。牛先生的很多思想于我们当下都有价值,是与我们的时代价值观相契合的,研究先生对现在关学、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和有序传承意义重大”牛锐说。

真正的优秀文化是经得起时间考验,历久弥新的。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思想观念随着时代发展而改变进步,但人们脚下的土地没有改变,不变的还有以乡贤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仍是社会主流价值的支撑。

“农村以前是乡贤治理,这样的气氛确实没有以前浓了。但一个新的现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在各地都在着力重塑村贤乡贤文化,并且很注重创新,这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新乡贤的氛围在慢慢地培养恢复,是一个从淡化到回归的大趋势”一位长期从事基层宣传工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首届中国文化产业智库论坛在西安召开

本报讯(记者母家亮)3月28日,由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首届“中国文化产业智库论坛”在西安举行。论坛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产业战略格局为主题,近3...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