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安居”之后更要“乐居” ——陕西保障性安居工程“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建设扫描

陕西日报 2015-02-26 19:07 大字

本报记者刘强摄

通讯员 安瑞 记者 海花

苏积国夫妇,早早地来到县城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细心地挑选着蔬菜,为这一天的生意做准备;

小学生王琳和弟弟跟家里的爸爸告别,志愿者涂应玲带着他们去学校上学;

厨师拜启珍穿戴好厨师服,着手准备小区老人们当天的饭菜

……

这是安康石泉县竹儿湾小区的清晨,也是陕西省中低收入家庭从“安居”到“乐居”的真实写照。

政府“大手笔”建设保障性住房,后续的管理如何跟上?从2014年开始,陕西省先试先行,在全省范围内选取了西安市米家崖社区、蓝博公寓、宝鸡市金河尚居小区、汉中勉县民安花园小区、安康石泉竹儿湾社区等保障房小区进行试点,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建设。

  A 做好配套 居民生活更便利

2014年6月20日,家住宝鸡陈仓区农村的李茂全和妻子、儿子一大早就来到宝鸡“金河尚居”保障房小区办理入住手续,老李的儿子在附近的工业园上班,“以前儿子上班离家25公里下班倒车不说,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就超过2小时,这下可好了,儿子上班十几分钟就到了。”顺利拿到房子钥匙的老李高兴地说。

前几年,由于土地、资金等问题,一些保障房项目选址比较偏远,交通不便,存在小区建成后入住率偏低的现象。为此,陕西专门出台了《陕西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规划选址及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应选择生活环境宜居,周边配套较成熟、公共交通便捷的建成区或邻近区域。

为了让居民更好入住,宝鸡市在金河尚居东侧专门规划建设了一条道路直通市区,并开通了两条公交线路到该小区,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据了解,去年仅宝鸡市累计投资1.53亿元,配套完善了保障房小区基础设施。通过“和谐社区·幸福家园”的创建,树立一个城市“亮点”,辐射一个片区,带动城乡结合部和郊区融入城市整个经济体。

 B 物业管好 居民生活有品质

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区以及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是创建保障房小区的必备“硬件”。走进安康市石泉县竹儿湾小区,园林绿化、环卫设施、商铺店面、停车泊位、培训中心、活动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医务室应有尽有,使其成为集居住、休闲、医疗、商贸等功能于一体的小区,从环境上让小区住户住得安心、舒心。

在和谐社区创建过程中,不仅突出“硬件”配套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的是“软性”服务。今年年初,家住两河镇的王念宝一家搬进了竹儿湾,因为身体残疾,爱人又外出打工,每天接送两个上学的孩子,成了他入住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得知他的情况后,小区工作人员积极协调由小区的志愿者每天接送他两个儿女上下学。因为行动不便,他每天只能给两个孩子做简单的饭菜,小区管理人员考虑到他家的特殊情况,便安排一家三口在小区的日间照料中心用餐。王念宝算过一笔账,一个人一顿饭三块钱,比他自己在家里做饭还便宜。“我们小区居住的‘三留守’人员比较多,我们从这些特定人群的需求出发,制定适合他们的服务,从服务上让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竹儿湾小区管理人员罗词山说。

在创新物业服务的基础上,陕西保障房小区不断探索科学管理方式,西安高新区的蓝博公寓公租房小区正在实施“让小区管理智能起来”的计划。他们率先使用了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统,囊括了公租房资产管理、租赁管理等功能,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开通了手机APP微信服务功能,租户通过网络或者微信系统,便捷完成各项申报、缴费、报修包括退租等事项。

C 政府搭台 共享社会公共资源

保障房满足的是被保障居民“住”的需求,良好的环境和物业管理满足的是居民对城市生活“质”的提升,而对这一特定人群来讲,对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向往”则是迫切且必须的。

“我们正筹备成立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团队,对外协调和联络一些政府部门、志愿组织和慈善机构,对内通过社区居民自发组织形成一些形式多样的社团,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实现沟通社会,居民自治。”负责米家崖社区管理的李东有多年的基层社区工作经验,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比较长效且投入少回报高的保障房小区管理模式。

米家崖还以实施社区居家助老计划为主线,把关注老人、帮助提供服务作为创建活动的一项重点内容。例如,他们为65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联系莲湖养老网“如亲之家”、东城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健康知识咨询、上门义诊活动,定期进行常规项目的检查。设立小区健康理疗室,配备有按摩器、频谱仪等理疗设施,帮助小区老人进行健康理疗。开设小区爱心餐厅,解决部分老人吃饭难的问题。在小区配备了摆渡车和爱心轮椅,为部分行动不便老人的出行提供帮助。为老年住户卫生间免费安装爱心扶手。让小区的老人真正感到“老有所居、居有所乐”。

  D 居民自治 社区生活更和谐

保障房入住对象为城镇中低收入群众、进城落户农民、外来务工和新就业人员等住房困难群体,居住对象的成分较为复杂;且流动性较强,邻里关系由于经常性的搬迁而得不到巩固,这诸多的社会或人的因素致使保障房小区管理难度的增加。

米家崖社区充分研究其廉租房小区的特征,成立了由物业、小区住户代表、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小区群众工作站,充分发挥居民自治能力,用活社会公共资源。该工作站对外负责联络、协调社会各界参与小区创建活动,服务帮助小区住户,寻求引进爱心帮困项目,对内负责组建管理小区各类文体协会,认真调研小区住户的生活需求,听取住户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调处排查化解小区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组织小区住户广泛参与小区创建工作,并对创建工作进行评价和监督,促进了小区和谐建设。

  E 建立机制 保障房管理更长效

总结起来,陕西的保障房“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建设就是“以我为主、依靠政府、联合各方、合理创建”,即建立保障性住房社区管理工作机制,在各市、县统筹管理基础上,实行社区化管理服务,进一步把公共服务、社区管理、物业管理、治安管理等融入到保障房社区管理中,推行居民自治,全力打造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城市新社区、幸福新家园。

下一步,省住建厅表示将在首批省级试点项目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制定全省创建标准,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争取2-3年内,将全省50%以上的保障房小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幸福家园”。

新闻推荐

来自全省政法机关的报道—— 羊年春节,没有发生一起公车私用

本报记者冀平秦峰程靖峰吕贵民韩岩成全勃羊年春节,全省政法机关有没有发生公车私用的现象?春节期间,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明察暗访。令人欣喜的是,全省政法机关适应“八项规定”的新形势、新常态,适应车...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