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这些陕西面孔点赞 苗阜:守好西北相声大门

陕西日报 2015-01-12 19:14 大字

我们的根儿在陕西,才有了这样的相声风格,一旦脱离了这个土壤,可能就没了。我们要带着青曲社走遍全国各地,让更多人了解陕西曲艺。 

——苗阜 “炎帝的女儿叫精卫,有一天没事到大海上划船,划着划着一个波涛过来,精卫一看,niania,风浪太大咧……”2014年北京春晚舞台上,一段《满腹经纶》作品的演出,让台下观众捧腹大笑,也让来自陕西的苗阜和王声成为了马年开年以来最火的相声演员。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二人均非科班出身,完全凭借着对相声的热爱走到了今天。用苗阜的话来说就是,我是先经历了沧桑,才有了辉煌。

苗阜和王声同是陕西铜川出生的80后,苗阜从宝鸡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后,到西安铁路局梅家坪供电段工作。2006年,他代表西安铁路系统参加陕西电视台举办的“捧逗先锋”栏目,由于搭档临时有事,主办方给他推荐了当时在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就读的相声发烧友王声,那次的合作一气呵成,现场观众笑倒一片。

下台后俩人相互一聊,才发现彼此是久未谋面的小学同学,顿时一拍即合,一起成立了曲艺团体“青曲社”,名字取“青云直上曲故情长”之意。建社之初,苗阜就曾许下“中兴西北相声,发展陕西曲艺”的宏愿,在他们的相声本子中,大量引用陕西传统文化元素,从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的素材中吸取海量知识点,运用到段子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苗阜认为,陕西相声最明显的特点就是结合了陕西人的性格:“性格比较直,所以包袱连包袱。听陕西相声,不会有太多让你喘息的机会。”而青曲社就是要把陕派相声传承发扬,让人们都知道陕西的相声很“忒色”。

现在苗阜、王声一走进演出的剧场,观众都会高呼几声“niania”,惹得满堂哄笑。而在他们的表演中,也会时不时蹦出几句陕西话:“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克里马擦些吧!”

“我们在外地演出,有意要保留一些陕西文化,毕竟我们是代表陕西出去的,要让外界知道,西安也是相声的重要阵地。”苗阜说道

从初创“青曲社”的门可罗雀,最困难时口袋里只有一块钱,到现在全国巡演时观众的山呼海啸,场场爆满,短短一年,两人的生活翻天覆地,他们的走红,也让沉寂多年的“曲艺陕军”在全国崭露头角,以至于有人说,2014年是陕西曲艺振兴之年。

成名之后,有不少剧团开出优越的条件“挖角”,但是苗阜、王声都不为所动,“我们对所有媒体都是一句话,‘我们永远不会离开陕西\’,这是我给陕西观众的承诺。我们的定位,就是弘扬陕西相声,中兴陕西曲艺,让西北相声走近更多观众,守好西北相声大门。”

新闻推荐

共享仪器设备,让科技资源“活”起来

本报记者张梅通讯员曹馨升2014年,陕西省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省开放共享原值20万元以上大型科学仪器设备7205台(套),通过共享共用,已累计服务和支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2326项、省级...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