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这些陕西面孔点赞 刘永生:走上了“中国好人榜”

陕西日报 2015-01-12 19:14 大字

无论外界对我的肯定和荣誉如何,我未来始终还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我愿永远守候在乡村,为百姓解决病痛。 

——刘永生 刘永生,潼关县秦东镇荒移村的乡村医生,他也许算不得专家也称不上名医,但在当地村民心中,他就是医术最高、心地最善良的医生。在38年的行医生涯中,他救死扶伤、淡泊名利,用满腔真情守护着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

1976年,高中毕业的刘永生如愿成为一名乡村医生。他虽不是医学科班出身,但勤奋上进、刻苦钻研。38年来,刘永生读过的医学书籍、做下的学习笔记、记下的病历记录数量繁多、难以统计。他经常为了一个问题或医疗观点而食不甘味、夜不成眠。他已年过五十,仍然坚持每日勤学不辍,且经常自费外出参加各种培训,遍访名医专家。经过几十年的博采众长,刘永生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中西医结合医疗特色,成为一名“全科大夫”。如今,针灸、拔罐、火针、按摩,还有刺血疗法、敲击疗法、松筋疗法、透皮疗法等,都是他的拿手技艺,他力求使医疗过程方便快捷,疗效最好,患者痛苦最小,花钱还要最少。

80岁的老人党志平,6年前在西安被确诊为右侧脚趾坏死,大夫说要做截肢手术。老人回来后抱着一丝希望去找刘永生,刘永生二话没说,就天天上门给老人换药,观察他的病情。他根据病情边学边治,不但把老人的病给治好了,而且没收一分钱。他妻子说:“他那时没明没黑,不是看书研究,就是打电话咨询专家,要不就是在那捣药。”凭着他那种不惧权威的创劲,为减轻病人痛苦刻苦钻研的顽劲,对医学知识精益求精的韧劲,多少被大医院“判了死刑”的病人,在他精心治疗和照顾下,病情都得到了有效治疗。

从医38年来,不管白天黑夜,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有人叫出诊,刘永生从不推辞,总是随叫随到,乡亲们都亲切地把他称为村里的“120”。刘永生治病救人从不计报酬,甚至还要为病人垫钱、借钱。面对困难群体,刘永生总会安慰道,“乡里乡亲,在这儿不要谈钱。”遇到重大病情,他积极联系各大医院,亲自陪护、跑前跑后。为了给群众治病,他先后垫付医院的治疗费用数万元,群众欠他的医疗费用更是难以计数,而他从未向任何一个人要过账。乡亲们感叹,这样的好医生现在去哪找啊。

更难能可贵的是,刘永生心地善良,群众的一切艰难困苦都看在眼里。他上门出诊,不仅给病人治好了病,也摸清了病人家里的需求。他常说,“看到了怎么能视而不见,能帮一点是一点。”一下大雨,他就跑到房子不好的村民家里,看看是不是漏雨;逢年过节,他买些米面油等日用品送到困难户家里;给留守老人看完病,挽起袖子就和面做饭,做好端到老人手里;出诊时,听到病人家孩子说想吃香蕉,家里困难舍不得买,他立即买好送过去……

荒移村老支书张根兔说:“这么多年,永生救治的病人数也数不清,帮过的乡亲说也说不完,他永远把可怜人放在心上!”

随着刘永生的医术越来越精熟,他的名气也不断扩大。十里八乡的患者都慕名而来,就连毗邻的河南灵宝、山西芮城等地的患者,也来到这个乡村卫生室寻医问药。曾有不少人劝他离开荒移村这个小地方,搬到县城开诊所,都被他婉言谢绝。他说,家乡就是他的根,是他人生的舞台。

2014年12月31日,最新一期“中国好人榜”评选结果揭晓,刘永生光荣入选“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面对荣誉,刘永生说:“无论外界对我的肯定和荣誉如何,我未来始终还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我愿永远守候在乡村,为百姓解决病痛。”

新闻推荐

共享仪器设备,让科技资源“活”起来

本报记者张梅通讯员曹馨升2014年,陕西省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省开放共享原值20万元以上大型科学仪器设备7205台(套),通过共享共用,已累计服务和支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2326项、省级...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