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们身边的干部 三名基层干部包组联户的故事

陕西日报 2015-01-20 23:41 大字

   本报通讯员 余兴福 本报记者 叶林斌

    1、马孝国:千余群众的“后勤部长”

马孝国,紫阳县广城镇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今年58岁,工作39年,入党37年。

天桥村,离镇政府20多公里,离最近的银行网点30多公里。

2011年,面对全镇干部大部分不愿包联天桥村的尴尬局面,马孝国主动找到镇领导汇报,“天桥村,我来联。”如今,天桥人都说,有困难,找老马!其实,往往不等你去找他,他就会来找你。

87岁的高才志老人,依然清晰地记得三年前马孝国第一次帮她取钱时的情景:马孝国帮老人取钱回来后,还叫来一名见证人,把钱一张一张数给老人,折子上原来有多少,取了多少,还剩多少,都算的清清楚楚。马孝国从没有省略过这一简朴的“移交仪式”。

在老马家的抽屉里,还有这样一沓厚厚的存折,一共是62本。由老马保管的折子,最少的取款记录11次,最多的有17次。三年来,马孝国累计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500余件,代取、代管的各类资金30多万元,从没出现过一分钱差错,也从没收取群众一分钱报酬,而他骑摩托车就跑了1万多公里,每年仅摩托车汽油钱,自己就要贴进去1000多块。

80岁的潘明富常年多病,由于腿脚不便,每次看医生,车费比药费都贵。马孝国知道后对他说:“以后要请医生,你找我!”就这样,老马主动当起了老人的免费“车夫”。

去年的一个冬夜,潘明富旧病复发,呕吐不止。马孝国接到电话后二话没说,翻身下床,骑着摩托车颠簸了几十公里山路,把医生接到了潘明富家里。诊断完毕后把医生送回去,又敲开药店的门,买了药,送到潘明富手上,并照顾老人家把药服下。等马孝国回到自己家里时,已是鸡叫三遍了。一年多来,马孝国先后为潘明富接送过五次医生。

   2、刘国裙:磨破“铁脚板” 撬开“冷心坎”

2012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刘国裙有幸从家门到校门后直接就走进机关大门,成了瓦庙镇一名基层干部。

刚到镇上上班,镇上领导就安排她包联瓦房村一组的83户群众。这些群众散居在两条沟、三面坡上,有时走好几里山路,就为见到一户人,见不上面也是常事,而且常常不冷不热,让人十分苦恼。周末,她垂头丧气地回到老家,向有过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父亲讨教。父亲说:“百姓,百姓,百人百性,群众没有善恶之分,只是各自性格和观点不同而已。做群众工作关键要做到三点:一要嘴甜,多沟通;二要腿勤,多跑路;三要为人实在,不摆架子。”

认真揣摩着父亲的话后,刘国裙暗自制定了一个“铁脚板”计划,发誓要用勤奋的脚板敲开群众的心门,得到包联群众的认可。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走访,她发现天气好的时候,群众基本上都下地干活,见不上面,即使见了面,他们的心在地里、在农活上,也难以静下心来深入交流。于是便有意选择雨雪天入户,这样可以坐下来敞开谈,和他们拉家常,并力所能及地主动帮他们代办些日常琐事,特别是家中只有独居老人的,她每次下队都会去他们家里多坐一会儿,陪他们聊聊家常,说说话。群众对她的看法开始有了较大的转变,特别是一些留守老人,家里有事,首先想到的是她。渐渐地,她便融入其中,阻隔在她面前那堵冷漠的墙逐渐消失。

包联户中,青壮年劳力都外出务工去了,剩下的全是老人和孩子。为此,她专门购买一部高配手机,下队时顺便就帮群众照相,有时直接就给在外务工的群众发个彩信或者微信,让他们虽远在他乡却能随时悉知家情;有时则自费打印出来,并在照片背面写上关切激励的话语送给群众,方便他们寄给在外的家人,以解相思之苦。

去年5月的一天,72岁的谭从菊老人刚从地里回来,满脸汗水夹杂着尘土。寒暄过后,老人说出了心底的忧虑,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儿孙都不在身边,万一哪天说走就走了,连个念想都没给儿孙留下。刘国裙说:“我可以帮你照相!”老人非常高兴也很激动,匆匆换了身新衣服。她见老人头发不整齐,脸也没擦,就取来毛巾和梳子,给她洗脸、梳头,她没有头绳,她便捋下自己头绳给她扎上。

如今,每次到村里走访,群众总是会端出糖茶果饼让她吃,她成了包联群众的座上宾。

3、马小静:心里话儿向你讲 难事烦事向你求

紫阳县统计局经济社会调查中心主任马小静是该局驻毛坝镇核桃坪村,也是村里的包联干部。

她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得知龚忠娥一家凄惨的境况。丈夫2010年因肺癌病逝,扔下年过八旬的老母,两个年幼的孩子,还有丈夫治病欠下的债务。千钧重担压在了这个农家妇女柔弱的双肩上,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地里种的庄稼仅能糊嘴,零用钱全靠老母亲一点微薄的养老金。

2014年8月,女儿付雪莲以优异的成绩被紫阳中学录取,学费加上生活费再怎么节俭都要花一万多,龚忠娥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几次想要劝说女儿放弃上高中,但看到女儿一有空就抱着书本温习功课,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眼看就要开学了,可付雪莲的上学费用还没有着落,马小静很是着急。她回到县城给局领导汇报了此事,局领导当即表态,为付雪莲解决2000多元报名费。9月1日,付雪莲顺利进入紫阳中学求学。可是接下来每个月的生活费又成了问题。马小静是市人大代表,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孝芳说明情况请求帮助。马主任通过同学关系,很快联系到了西安一位爱心人士,答应每月按时支付600元生活费。局里另外一名干部还通过多方联系,一家民间公益组织——茉莉爱心俱乐部为付雪莲每年提供资助款2400元。

龚忠娥得知消息后,一个下雨天,她来到扶贫工作队驻地,将一双手绣的鞋垫交给马小静。“我们农村人也没啥好东西,你给我们家帮这么大的忙,这双鞋垫就算我的一点心意吧!”接过鞋垫的那一刻,温暖在两人之间传递,马小静心里充满了快乐和感动。

新闻推荐

数字里的西咸速度

本报记者王睿固投同比增长36%2014年西咸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6%左右,高出省考任务8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增速18个百分点。其中,空港物流园事务服务办理中心、西安宜家家居、西咸立体城市、中...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