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胸纳千尺壑 笔出万仞峰 ——陈小龙山水画赏析 袁富民

咸阳日报 2014-12-26 23:07 大字

陈小龙是学院派的青年画家,是咸阳中国画坛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在咸阳求学期间,他拜咸阳师院艺术学院院长陈恩惠、咸阳市美协主席成中艾为师,开始了中国画的研习,花鸟、人物、山水并重。去西安美院深造期间,陈小龙师承陕西国画院院长范华先生,得先生耳提面命,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一边抓紧课业的学习,一边博览群书,借鉴古代书画艺术家的成功经验,对国画大师王维、石涛、张大千的画甚为偏爱,临池不辍。由于身处古都西安,在当代画家中,他更多地接受陕西书画大家赵振川、王保安先生的影响,把主攻的方向放在山水画的创作上。

陈小龙对自己的国画创作的定位是“两个深入”,一是深入传统;二是深入生活。深入传统,就是深入中华传统文化,传统书画,潜心学习古诗文经典,增强文学修养;同时潜心钻研中国画的渊源、流派、名家名作及其技法,苦练传统功力。

在学习中国画传统的时候,陈小龙被古代大师的画作深深地吸引了,征服了。他似乎走进那种高古旷远的艺术境界,清净苍凉,超然出世。他试图用古人的笔墨手法创作自己的作品,其结果往往是大相径庭,事与愿违。于是他请教导师。导师谆谆教导说:“任何艺术都是既有传承,又要创新,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时代在前进,我们的创作必须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然后才能创作出散发着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的作品。”导师的话如醍醐灌顶,使他茅塞顿开,于是才有了第二个深入——深入生活。

一架相机,一个画板,成了陈小龙最亲密的朋友。每逢节假日,他就开上车,带上这两个朋友,带上自己的心灵,游走在自然山水间。他深入到秦岭深处采风感悟,写生作画。他对着秦岭凝目注视,大秦岭以它的高峻、挺拔、雄浑、博大、变幻无穷、千姿百态接纳了这位年轻画家。当云气蒸腾的时候,他会放下画笔,举起相机,摄下这转瞬即逝的画面。回家后重新构思,进入创作。他驱车到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坐在黄河激流中的大石块上,望着咆哮奔腾的黄河轰然跌落峡谷的奇伟壮观,于无限的震惊中画下那震撼人心的画面。没有整块的时间,他常到附近的梁山、铁佛、五峰山丘陵沟壑区写生。这些地方更熟悉也更亲切,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人文风情,民间生活,跟他是那么的亲近,那么的融洽,他写生的小品贴近了生活,散发出温馨淡雅的生活气息。从此,他的山水有了突破,有了升华。在实地写生中去感受,去激活思维和生活意趣,最后归结到笔墨上和创作上。

陈小龙深深地懂得,对任何艺术事业的追求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都必须坚持不懈做毕生的努力。“自古书画本相通,首在精神次在功,若得腕下梅兰趣,自然指上有清风”。画画的功力是必不可少的,笔墨的浓淡干湿,线条的粗细长短,布局的开合聚散,画面的巧妙构思,生活气息,时代气息的融会贯通,必须把握得好,这是基本的东西。然而最重要的是精神,精神是画的灵魂。他从实践中悟出一条道理,追求古人的高古之风,必须摈除那种消极避世的思想,在山水画创作中力求表现时代气息,民俗情怀,并在这种境界中领悟山水之魂,探求民族之魂。

艺术创作需要兼收并蓄,艺术家需要虚怀若谷。只有胸纳千尺壑,才能笔出万仞峰。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接纳外域先进文化的同时,陈小龙永远牢记并实践他的“两个坚持”。我深信,他一定会在攀登中国书画高峰的道路上走得更高,走得更远!(B)(11)

新闻推荐

卫华赴旬邑淳化检查消防安全工作时强调 严格落实责任 狠抓练兵演练 坚决遏制事故多发势头

本报讯(记者王鹏飞张静远)近期,全国各地消防安全事故多发。1月4日,市政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市政府各领导分头带队进企业、下县区,全面检查消防安全工作。1月5日,市长卫华带领市交警支队、消防支队等单位...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