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土情歌唱响京城 咸阳歌手载誉归来——记咸阳市民歌手、陕北歌王第一传承人周金平

咸阳日报 2014-11-04 23:05 大字

周金平正在激情演唱

本报记者 杨波海 文/图

10月21日晚,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里彩灯闪烁,高朋满座。“倾听。黄土黄河”特邀晋陕蒙冀原生态民歌传承展演音乐会正在紧张热烈的进行,只见一位身材魁梧、头扎白羊肚手巾、身穿翻羊皮马甲的歌手走上舞台,在乐队的伴奏下,一曲陕北民歌《打樱桃》,音调高亢嘹亮、如高天流云,情韵委婉细腻、跌宕起伏,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这位歌手就是咸阳市文艺工作者、咸阳市著名陕北民歌手、陕北歌王王向荣第一传承人周金平。音乐会后,他以无可争辩的演唱实力荣获2014年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音乐传承突出贡献奖。

此前的8月5日,中央音乐学院曾采集录制了周金平唱的10首陕北民歌,作为学院的教材使用。周金平原为咸阳市豫剧团演员。近年来,他主要从事陕北民歌的演唱,活跃在咸阳、西安、全国各地以及海外舞台上,深受观众喜爱。他拜陕北歌王王向荣为师,成为王老师的第一传承人。他的代表歌曲有《东方红》《满星星一颗颗明》《哪达达也不如咱山沟沟好》《打樱桃》《走西口》《上一道道坡坡下一道道梁》《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等,曾到美国、韩国、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地演出。2008年在香港举办的第七届香港国际红色经典音乐艺术大赛中获“金紫荆花最高奖”。同年12月,获“陕西省声乐大赛原生态唱法”第一名。

说起自己走上陕北民歌演唱道路,周金平滔滔不绝。他本身是陕北榆林人,他的爷爷是唱民歌的,小时候就跟随父母来到延安,考进了延安地区艺术学校学习豫剧,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豫剧团改成歌舞团,延安歌舞团白木兰老师指导他学习声乐。那个年代几乎没人唱陕北民歌,乐队也没有配乐,他开始就是清唱。随着社会发展,陕北民歌开始走向市场。他觉得作为一个陕北汉子,家乡民歌需要他来传承,就一点一点从老一辈那里学习,学习当时的陕北“三大歌王”王向荣、贺玉堂、孙志宽以及榆林地区民间艺人的唱法,根据自己的嗓音采纳吸收。他曾多次回榆林老家,走访一名叫狗娃的89岁民间艺人,亲耳聆听狗娃口中还没有流传的曲调,“那种韵味让我心领神会,受益匪浅。”周金平说。

“信天游”的代表人物王向荣是周金平的老师,周金平特别钟爱王向荣老师演唱的韵味。他认为王老师对陕北民歌的唱法研究得很全面,也教会了他陕北民歌的演唱技巧,在他演唱陕北民歌的道路上给了很大帮助。作为王老师认定的第一传承人,他在努力地学习老师唱歌和做人的精神,不断地充实自己,传承经典。

周金平不仅演唱陕北民歌,而且尝试着创作陕北民歌。他创作演唱的陕北民歌《我是一个陕北汉》得到了王向荣老师的鼓励。之后他又为信天游协会创作了会歌《我们陕北人》,为电视剧创作了《小妹妹是哥哥的命蛋蛋》,用他自己对陕北人的理解,用他自己的唱法创作了属于自己、属于陕北,也属于人民大众的歌曲。他说:“我感觉陕北民歌歌手是可以写歌的,这是我以前不敢想的。”(B)(12)

新闻推荐

她用朴素的方式传递爱心

如今不再是赵银凤(中深色西装)一个人奉献爱心,而是一个团队。本报记者马沅聪给贫困山村、灾区捐献衣物20多万件,给需要帮助素不相识的人捐款近万元,从2006年开始,她用自己最朴素的方式去救助弱者,始终怀...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