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殚精竭虑 致力于咸阳历史文化的研究与著述 ——记老作家张俊杰先生

咸阳日报 2014-11-25 23:21 大字

本报记者 杨波海 文/图

满头白发的张俊杰今年66岁,是武功县一位退休的高级教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十年来,他坚持致力于咸阳地方历史文化的搜集、整理、研究和写作,至今已公开出版著作4部,共计近200万字,其中有长篇历史传记《第一才女苏惠》,计51万字;《后稷》,计44万字;《苏武忠烈传》,计44万字;现代长篇小说《追梦》,计51万字。

1974年,张俊杰还是一位民办教师时,就开始着手搜集有关武功的历史资料,民间传说。民办教师当时月补贴仅有5元,过的是穷日子,但他痴迷历史,热爱写作达到忘我地步。到西安拜访专家老师,晚上就在火车站候车室过夜。口粮只够半年,经常借贷,晚上写作点煤油灯,常常买不起煤油。自己是教师,他就找了一份晚上给二里外的临校看护校园的差事,借助学校的灯光写作,到了冬天还可以借助学校火炉子取暖。他同时痴迷于对古体诗词的研究和写作,并以诗词形式写人记事,写日记。

张俊杰对历史人物苏惠的研究,紧紧围绕武则天对苏惠才情的赞叹,他大量翻阅历史资料,搜寻关于苏惠的蛛丝马迹,走访苏坊等故地,搜集民间传说,发现了与苏惠有关的历史遗迹赛诗亭和织锦巷,了解到苏惠14岁时作诗无人匹敌,16岁在北方赛诗会上一举夺冠,她描写柳絮的诗,其意境才情远远超过了谢道韫,从而用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和细节来证明苏惠是第一才女,有血有肉地描绘了苏惠这一历史人物形象。

张俊杰对后稷的崇拜从上学时便开始。民以食为天,而当时人们生活普遍艰辛,后稷教稼的故事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后来,他从范文澜的《中国通史》读到后稷,从《史记》上读到了关于后稷的介绍和评价,他还从《诗经·生民》中研究了解到后稷的故事,在《诗经·潜》中发现祭奠后稷和公刘的记载。他的家乡武功就是后稷的外家,后稷母亲姜嫄墓、后稷教稼台就在武功,后稷的传说故事在武功最丰富,耳濡目染,加之现实体验,人们渴望后稷再世,于是他就很本能地想表现后稷。随着资料知识的积累,他就更希望全面系统地介绍后稷,让世人全面了解这一造福人类的历史人物。他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终于写出了一部后稷从生到死的完整的传记《后稷》。

当时,张俊杰刚退休不久,害了一场大病,支气管出血,十几天不止,到西京医院检查无钱住院,只得在武功镇医院住院治疗。在此期间,他还坚持在病床上写《后稷》,主治医生马大夫拿着他的书稿说他:“命要紧,还是这要紧?”但他依然笔耕不辍。张俊杰说:“那时我就想,明天死,今天就要把我该做的事做了。”《后稷》引起了媒体和省新闻出版局的重视,被列入农村书屋必读物,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并配发全省范围的农家书屋。

张俊杰对苏武的研究,有他独到的见解。一般认为苏武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认为苏武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家,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苏武牧羊,在北海流放19年,与当地匈奴人、与和他同样命运的其他国家的使者相互交往,了解到各国人民都期望安居乐业、希望和平。19年间,他一直思考如何使大汉和其他国家和平共处。苏武给在北海出生的儿子起名为苏通国,就寄予了他的理想。张俊杰经过研究,认为“通国”有五个含义:即通使,通贸,通关,通婚,通心。回到大汉后,苏武也是这样做的,他促使大汉设立了都护府,不仅管理西域军事,而且保护内地和西域商路畅通,使大量物产运向西域,各取所得,才赢得了大汉和西域各民族和平相处,延续达80余年之久。为此,张俊杰不仅完成了长篇历史传记《苏武忠烈传》,而且写出了《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苏武》的史论文章,以强调苏武历史上对丝绸之路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贡献。

几十年来,张俊杰殚精竭虑,写作出版了这么多重要的历史文化著作,但他本人却所得无几。他说:“我对社会贡献的是精神财富,对自己来说是一种精神安慰和享受。” (B)(12)

新闻推荐

旬邑农民生活的华丽蝶变

记者杨波海通讯员吕顺锋吴芳莲印象中的旬邑地处沟壑地带,交通不便,人居环境较差,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如今,随着新农村建设,居住环境大变化,交通条件的大改观,经济条件的大好转,惠民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旬邑农...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