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用丝带“绣幸福” ——黄陵县桥山镇麦洛安村民刘淑雅与死神抗争的故事

延安日报 2014-10-20 22:40 大字

“当我查出癌症,第一次从医院回家,全村男女老少都来探望,突然觉的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我恳求丈夫带我去北京301医院再试一试,如果回不来,就将身上能捐的器官捐出去,然后火化了。可上帝最终放过了我,半年后,我奇迹般回来了,现在天天绣丝带绣,天天跳广场舞,觉得生活充满了意义。”说话间,刘淑雅眼里噙着泪水。

刘会斌侯宝军

见到了52岁的刘淑雅是在黄店公路旁她家的敞口小院里。

踏进门,一幅幅装裱好的丝带绣作品或悬挂墙壁或堆放地上,《主席像》神形兼备、《财神》富态可掬、《八骏图》奋蹄驰骋、《松鹤延年》栩栩如生。刘淑雅指着形态逼真的《王昭君》说:“四大美女再剩一个就绣完了,家里现在还有四十多幅,装裱起来太费钱,好多都送给亲朋好友和帮助过我的人了。”眼里流露出幸福之感。挂在正面墙上的一幅《家和万事兴》手法细腻,一朵朵牡丹娇艳妩媚、芳香四溢,或许正是寄托着这位癌症患者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刘淑雅说:“丝带绣是用色彩丰富、质感细腻的缎带为原材料,在棉麻布上,用精巧的针法,绣出的立体绣品。是继十字绣之后一种更具有创意的新兴手工刺绣艺术,具有立体逼真的刺绣效果和耗工短的特点。”

刘淑雅是黄陵县桥山镇麦洛安村

人,1999年患上了严重的花粉过敏症。2010年又查出宫颈癌,生活一下子就掉入冰窖,丈夫带着她去西安、北京、济南等地四处求医,最后选择在济南做了手术。除去医疗报销花了60多万,不仅花光了积蓄,而且债台高垒,还需要长期化疗,家里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在住院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丝带绣。她一下茅塞顿开,在几近绝望中看到人生的希望,便托人买了原材料和一本技法书,在病床上开始自学丝带绣,只要打完点滴,不是很疼痛的时候,她就一针一针地绣,一天一天地期望着,等待病情好转,等待奇迹发生。

后来又转到北京301医院化疗,在漫长的日子里,只要不打吊针,不是很痛苦的时候,她就坚持绣。经过不断的学习摸索,她技法越来越好,不经意间就能抓住题材的特征、神韵,画面走针穿线,激情四溢。这个特别的患者引来了医生和护士的特别关注,也赢得了病友们的真心夸赞。在每天的坚持中,一幅2米长的《孔雀开屏》终于绣成了,一位医生出于喜爱,掏出4000元买走了她的作品;后来,一位护士长又用3000

元买走了她的另一幅作品《黄菊花》。但刘淑雅心里清楚,医护人员喜欢这些东西,不只是对她作品的肯定,更多的是同情、鼓励、支持,让她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

为了继续治疗,刘淑雅和丈夫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看到妻子的病慢慢好转,丈夫就找了一份当保安的临时工,每天工作18个小时挣50元工资,夫妻俩艰难地维持着生活。当病情稍微有所好转,刘淑雅就和丈夫一起捡废品。北京的繁华对病魔缠身的刘淑雅来说,始终没有热闹的感觉。春节来临,北京的大街小巷笼罩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而他们夫妻二人却走街串巷,把燃放过的花炮纸筒收集起来,拿到废品收购站去换钱。那时,刘淑雅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不论多艰难也要战胜病魔,勇敢地活下去。

经过顽强锻炼,坚持治疗,她最终度过了生命的危险期,回到了令她无限留恋的家园。

在说起生死考验的那段经历时,刘淑雅动情地说:“我遇到了一个好丈夫,是他给了我又一条命,也是老天有眼啊,当我回到村上,男女老少都来看望我,鸡蛋、鲜奶和各种副食堆满了屋子,

这是朴实的乡亲们送给我的最大祝福啊!现在我天天跳舞,给乡亲们教在北京学的广场舞,有时候跳自己编排的广场舞,越跳精神越好,对治疗也有帮助。我就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你的丝带绣已经小有名气,有没有收过徒弟?”面对我好奇地提问,刘淑雅说,“在西安交大一附院治病时,常去附近一个休闲广场绣丝带绣。好多人围着看,附近高校的几名学生非常喜欢,并跟着我学。我没有收过任何学费,学生们很感激,执意给我买饮料、买辅料。西安有个培训学校负责人竟然慕名而来,请我去当老师,但当时我正在治疗期间,身体不允许,便婉言谢绝了对方的盛情。在黄陵友谊医院住院时,很多病友也跟着我学习丝带绣。只要有人想跟着学,我都会免费教,直到学会为止。”“我喜欢这些东西,我感觉我绣的作品是有生命的,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学会它。”刘淑雅的话语,道出了这位朴实的农家妇女的宽厚心胸。

只要一拿起针线,刘淑雅就沉浸在她的丝带绣天地里了。戴着眼镜穿针引线时的那份投入,正如她的名字一样贤淑、雅静,这或许正是死神也望而却步的真正原因。

新闻推荐

延安创新实验小学获二等奖

本报讯(记者高瑞)11月3至6日,由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省教育厅、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以“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为主题的陕西省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在西安举行,榆林市小学组代表队——延安创...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