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斑马线上的文明符号

咸阳日报 2014-10-13 23:06 大字

本报记者 孟利明

核心提示:文明出行,礼让三先。马路作为基本的通行空间,是城市文明一个显著的标志,更是关乎市民生命安全的重要地方。红绿灯,是规范和指导行人有序、安全行进的有效指示。现代城市的交通,仍避免不了横穿马路、随意穿行等交通陋习、违法现象的存在,不仅为交通带来了拥堵和无序,而且使得潜在的危险因素增多。斑马线上看举止,文明出行要守规,已经是现代城市对文明市民提出的基本要求。

“十一“长假期间,为应对南京路步行街至外滩一线的大客流,上海武警在各大过街路口的斑马线上筑起“人肉开关”,保障路口车辆行人安全。

9月1日,西安开出首张行人闯红灯罚单,一时间引起网络热议,人们对新规叫好不断。

与此同时,“中国式过马路”成为火热的新网络名词,也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而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很多人认为,这种现象是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不顾及交通安全的行为,也不顾及个人生命安危,是一种不文明现象跟风行为,反映出集体性的文明缺失,“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记者体验:斑马线上的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

那么咸阳如何呢,记者随后体验:

人民路电影院十字,中午2点,由于是全市最为繁忙、人流最大的路段,很多行人都能按照红绿灯的指示规范通过。但仍有不少市民铤而走险,穿梭在行进的车流中,甚至有扎堆闯红灯的现象。在乐育南路口,因为马路上人行道的全封闭,很多行人都是从过街天桥规范通过,但也有“跨栏高手”的不文明“表演”。

七厂十字,上午10点,尽管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地下通道,但很多行人还是违规穿行在马路上,他们跟随非机动车的行驶线路,根本不顾来往的非机动车,甚至有人在来来往往的车辆间穿行,造成很多车辆急刹车躲避。

人民路彩虹生活区,下午4点,车辆绿灯,行人限行,但仍有市民穿越斑马线,与呼啸而过的车辆擦身而过,尽管行车绿灯、有司机不停鸣笛,但有的市民还举起手示意车辆慢行,轻跑过斑马线,完全将红绿灯置之度外。

记者发现,在一些没有设置封闭和护栏的地方,横穿马路,随意闯红灯屡见不鲜,当然也包括一些带孩子的父母以及老人,尤其是设置了过街天桥的渭阳西路二一五门口、人民路二厂门口、人民路渭城中学,许多行人根本不走过街天桥,径直穿越马路。

“一方面是公民素质的缺失,当然也有交通规则的不足,另一方面我们缺少对自身生命安全足够的重视。为什么要争分夺秒呢,说到底,是我们缺少一种基本的行进礼仪和行路规范,没有形成一种对自身、对别人、对公众的生命敬畏和自我约束。”市文明办的一位负责同志说。

在电影院十字的一位交通协管员秦师傅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市民很差劲,明明是红灯,但仍置若罔闻,交通协管员吹哨也不管用,以往用红绳子来劝导行人,可还是不行,有的行人直接跨过绳子,甚至有时还骂骂咧咧的。

“其实是为他们好,可他们不明白,咱们只是规劝,没有处罚,另外真正要处罚,也没那么多的精力和警力。我觉得过马路么,主要在个人。”秦师傅认为。

“我每天去买菜,可就是不会过马路,因为现在给行人过马路的时间太少了,即使有时是绿灯行人可以通行,但左右转弯的车始终会阻碍我过马路,一般老人或者有行李的人,只有不到20秒的时间,而道路却很长,怎么能过去啊!”彩虹住户马琳琳说。

事实上,红灯开始和结束时,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时候,而在这个区间的不文明行为,恰恰是高峰期。

斑马线考量市民素质

据统计,2012年1至10月,全国因闯红灯肇事造成798人死亡,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灯”。

这个看似简单却又十分复杂的行为举止,不仅仅考验着行人、城市的文明素质,还在考量着城市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的“灵丹妙药”。交通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城市承载量的综合指标,如果我们每天见到的是横穿马路、闯红灯,以及翻越护栏等不文明行为,市民素质、城市文明不言而喻。

“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因为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来考虑如何便捷、安全、迅速地通过马路,而没有站在维护交通秩序、维护公众安全的角度来做出反应,时间长了,所有的约束和规范也就荡然无存了,以至于随心所欲过马路、爱理不理红绿灯的现象。”市交警支队有关人员说。

记者发现,行人固然随意,驾驶员有时也很“霸道”,他们的不文明行为,包括首先没有做到礼让三先,而是随意调头、任意停车、胡乱超车……这些,直接导致的是人们对交通法则的淡漠和无视,而“行人优先”在法律中早有规定,可现实中,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过去车让人,现在人让车,”很多人眼里,汽车文明没有带来交通文明,而是法不制众的不文明聚集效应,“中国式过马路”即为如此。

对斑马线上的不文明行为我们该做什么

斑马线,在很多人看来是行人唯一在公路行进中的安全庇护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惨剧,而此时的规范、守规、文明显得异常重要。

咸阳市城区目前有道路155条,总长187.8公里,人均占有8.52㎡,按照人口和道路的比例,那么我们每个人在斑马线上的不文明举止远远超过了道路的承载能力。

“咸阳与其他大城市比起来,拥堵程度较小,但并不是不存在拥堵,这几年,包括、城建、交通、交警部门都在想方设法治堵,并且创新了很多做法,但为什么许多不文明现象总会在我们眼前闪现,归根结底,是行人与机动车、非机动车都没有完全按照道路的行驶法规行进,许多人抱着浑水摸鱼的思想。”市住建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

在他看来,行人有行人的“难处”,机动车有机动车的“苦衷”,正是因为这些所谓的借口,从而把不该做的做了,该做的没有做,最后形成气候,“各自为营”,所以才有了不文明和拥堵。

目前,咸阳城区许多道路正在改造、扩建、修补期,许多路段因此并不是很顺畅,所以就有很多行人和车主只管自己行进,不管其他人,在道路上肆意妄为,撞线法规,既不合乎文明市民的基本要求,又触犯了道路行进规则,于情于理于法,都是相违背的。

“前头插棒,后头看样。”记者在咸阳市很多街口,总能看到因为别人怎么样自己就跟着怎么样的行人,加之有的路段标志不明显、缺乏人性化的设施等等,这些地方常常成了不文明行为的重灾区。

那么如何来规范这些不文明行为呢?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深刻的社会命题。咸阳目前没有对行人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具体的处罚措施,只是以劝导、批评教育为主,而对于那些已经形成坏习惯的市民来说,犹如隔靴挠痒,起不到根本的作用。如果进行处罚,执法的主体是谁,如果抗法怎么办等等,都是一系列的问题。

“没有方圆,不成规矩。”所以探索和实践一整套适合于咸阳的管理机制和办法,让不文明行为不仅受到道德层面的谴责,还要接受相关法律条文的约束,这才是当下我们对于斑马线文明、安全的关键手段。

不同声音

观点一:斑马线上的“违法成本”太低。应该对那些闯红灯的行人进行严管重罚,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现在的劝导、教育、纠违起不到任何作用,因为他们的不文明行为,对于公众安全是一种潜在威胁,所以加大处罚力度,包括从经济上处罚,都不失为一剂良药。

观点二:行人是弱势应保护。行人在道路上的空间和区域是有限的,他们有时的所作所为也是无奈的,而机动车在道路上是强势的,所以保护弱势享有均等、公平的道路资源,给予机动车在道路上同样的权益才是正道。

观点三:加大行人过路时间。现在的过路时间太短,应该按照道路长度、行人(尤其老人)速度来定量红绿灯时间,很多人闯红灯一方面因为时间短过不去,另一方面是机动车行驶的时间超过了行人忍耐等待时间的极限。

观点四:开辟新的过马路空间,让斑马线与车道分离。可以在地下、地上想办法,包括地下通道、过街天桥等,避免行人在道路上与机动车的直接矛盾,在此基础上,严格封闭道路上行人,各行其道而互不干扰。

观点五:行车时间对行人进行硬隔离。在斑马线上制造硬隔离,其打开与闭合的时间和红绿灯的时间相匹配,这样将行人和车辆的关系进行了强制性的隔开,既杜绝了行人闯红灯,又保障了他们在道路上的生命安全。

记者观点:

文明比斑马线上的快慢更安全

文明就安全,这是基本的常识,但斑马线上的快与慢,并不能代表不会出现状况。为什么我们总会在不同的地点做出危险的行为,说到底,是我们对于自己的行为举止的要求过于放松,没有想到很小的一个不文明,就有可能造成大的伤害和事故。这是对别人、自己的安全的漠视,更是道德层面的一种损伤。

“中国式过马路”,很明显暴露出我们整体存在与思想深处的痼疾,与之相反的是,我们走到一个很好的环境中,不忍扔到垃圾一样,如果看到有人扔,那么就放纵自己,久而久之就变成一种公众行为,那种集体式的违规就成为影响整个城市的陋习,同样,降低了这个城市的品位,让大家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的生活氛围中。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闯红灯、翻护栏、横穿马路……当这些不文明行为呈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是司空见惯还是上前劝阻?一方面是不守护城市秩序的人,一方面是守护城市秩序的人,两者之间,没有道德水平高低之分,而差别在于你若犯,我是不是能对你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一种告诫或阻拦,如果看着一方招摇过街,另一方视而不见,那么,无异于从犯或者帮凶了。

正如很多人说的那样,高速路上你比我快几十码,最后到达终点也快步了几分钟。斑马线上亦是如此,抢着红灯过的,到达的时间也就早几个灯时,而其出事的几率却要高多少倍,恐怕已经用数字难以形容了。

过马路这个常识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教孩子红灯停绿灯行,但为什么这个浅显的常识没有在具体的思想和行动处落实呢,很重要的一点,大家缺失了一种对公共秩序的遵从,缺少了一种对别人安危、自身安全的保护,所以才会随意践踏我们的“道德栅栏”。所以说,文明才是我们修补顽疾的良药,而不是所谓的斑马线上讲求快慢的了。 (B)⑩

新闻推荐

泾阳多方发力提升经济增速

本报讯(孙涛)今年以来,泾阳紧紧围绕争创陕西强县目标,按照“发展为要抓进位、产业为先抓收入、招商为径抓项目、新城为重抓共建、民生为本抓服务、和谐为基抓稳定”的工作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经济社...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