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勇于担当中守望生命尊严——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见闻录

咸阳日报 2014-08-04 23:11 大字

眼科为102岁老人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梁芳 本报记者 薛璐

“人间处处有真情,历历在目怎能忘?请允许我代表家人对一院的全体医护人员深深鞠上一躬!是你们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把我这条老命从死神手里捡回来了,让我这个病魔缠身的山村人重新回到了这个充满希望的生活当中!”2月10日,家住咸阳北部彬县山区罹患多种重症的蒲国钧,经过近两个月住院治疗康复出院后,在他的感谢信里以朴实的语言,深情地道出了他对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感激之情。

家住西安的黄先生也是慕名来到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在走访中,黄先生和爱人刘女士反复表示:“市一院的‘人本服务\’很让我们感动,尤其感谢放射科的寇主任、消化内科的丁医生、高青护士,他们朴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尚医德真正的把市一院人‘以患者为中心\’和‘为患者服务\’的理念生动的诠释了出来。尤其是医务人员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非常让人感动!”

事实上,市一院人能有这样的为民情怀、能有这样的敬业精神,源于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其诞生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特殊时期,成长于艰难困苦的广阔农村,发展于改革开放历史时刻,成就于不断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今天,自始至终,市一院人都以“人民”二字为立院之本,坚守着“医者仁心”那份纯朴与执着!

1939年3月,在工合西北区办事处的支持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医院”在宝鸡凤县双石铺诞生,时称“工合医院”。曾救治过抗战伤员、燕京大学教授戴乐仁先生、爱国艺人常香玉等爱国人士,为当地群众的医疗保健和抗日宣传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后的七十年间,走宝鸡、入西安、转礼泉、进咸阳,五次搬迁、八次更名,就像一部浓缩版的中国社会发展史……触摸历史的年轮,回望岁月的沧桑,厚重的积淀让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续写历史中锻造筋骨,在艰苦奋斗中塑造自我,在不懈进取中开拓未来,书写了一个从战地医院到现代医院的发展历程!虽风雨峥嵘矢志不移,续写着为民服务的新篇章。(下转B4版)

新闻推荐

革命烈士秋步月遗物手稿

秋步月,礼泉县人,礼泉县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和第一位中共礼泉县委书记。毕业于西安省立第三中学,后留校任教。受共产党员魏野畴的影响,踊跃参加学生运动,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