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高考 李清强
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高考录取人数只有数十万人,相对于这几年动辄录取6、700万人而言,真正称得上是万人齐挤独木桥了。
那时的高考是在7月7、8、9三日举行,之前的5月份,是要进行一次预考的。通过预考,就淘汰了60%左右的考生。他们寒窗苦读10余年,可怜得连进高考考场的机会都没有,不能不说是人生的悲哀。在余下的40%左右考生中,再经过7月的高考,最后考上的也只有20%上下,也就是说,笑到最后的占不到全体高三学生的10%,特别是对应届生来说,全班在高考中被剃“光头”的现象屡见不鲜。
自己在高中上的是文科,高二分科后还考过年级第一,在次年预考时,在应届生和补习生占比各半的160多名考生中,还取得了第12名的优异成绩,待正式高考时,仍不幸以4分之差名落孙山,后来通过复读才了却心愿。
那时的考生为了进入心目中的殿堂,实现“鲤鱼跃龙门”的目标,所下的功夫绝不亚于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所过的是备受煎熬的炼狱般的生活。在我就读的那所高中,每晚10点准时熄灯,为了多掌握些知识,好多同学在熄灯后或在路灯下继续读书,或在教室里秉烛夜读,12点过后才陆续散去。记得在学到很晚时,面对几近麻木的神经,即使是在冬天,我也常常把头伸到水龙头下冲洗,为的就是刺激一下麻痹的神经,然后振奋精神接着战斗。午夜躺到床上后,兴奋的头脑一时半会儿还休息不下来,辗转反侧一两个小时后才能入睡,待到第二天6点半起床铃前,又会不由自主的醒来,此后再也难以入眠,如此算起来,每天的休息时间也不过4、5个小时。偶尔盼到周末放假(为了提高升学率,高三不是每个礼拜都放),心想这下可以睡个懒觉了,但由于长期养成的作息习惯,每次也总是睡上4、5个小时就会自动醒来,再也难以继续入睡。长此以往,老是感觉极其疲惫,那种感受是特别痛苦的。即使是在大年三十,学校里还有几个学生在继续攻读,到了晚上回家吃上一顿饺子,第二天又赶回学校抱起了书本。长期的非正常生活状态,使自己曾经生龙活虎的身体每况愈下,高考前早变成了弱不禁风的林黛玉。清楚地记得在预考后去县城体检回来的班车上,忽然有了想要呕吐的感觉,在示意司机停下车想要跑到路边呕吐时,刚跑到下车台阶的位置,便禁不住“哇”的一声吐到了台阶上,当得知我是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时,满车厢投射过来的都是怜悯的目光。
还记得在考上学后的一个暑假,我到省城精神病院去看望自己患了神经官能症的大舅。在男性病区里,我就碰到了4个高三落榜的考生。他们一个是西安市的,一个是长安的,一个是兴平的,一个是渭南的,每人的症状各不相同:西安市的那个患有失眠;兴平的那个患有精神分裂,狂躁不安;渭南的那个滔滔不绝的对病友发表着演讲;长安的那个则一言不发,面无表情,一坐就是一整天。这幅画面虽然已经过去了好多年,但仍在我的脑海里记忆犹新。
在那个唯考是举的年代,由于录取名额的限制,一些考生由于屡试不第,不知不觉地钻进了牛角尖,演绎了许多人生悲剧。其后,国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使绝大多数考生都能继续深造,为其施展个人才华提供了平台。对比过去这些不幸,真心希望现在的考生能够抓住人生机遇,在学校里好好读书,以真才实学实现自己的理想,书写人生的辉煌。(B)(11)
新闻推荐
高考考生家长7月20日、21日请来参加咸阳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及高职院校招生咨询会
今年高考一本、二本、军校、提前录取高等院校的填报志愿已于6月28日结束,录取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还有一批高考考生的分数可以上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及高职院校,为了让更多的咸阳考生能够上民办高校...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