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延安大学生就业何去何从?

延安日报 2014-06-18 22:47 大字

本报记者张改玲

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人们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加上往届“剩”下的毕业生,让就业压力再增,求职路成了毕业生最揪心、最漫长的一段经历。

目前,本科生毕业生占高校毕业生的大多数,已是求职者中的主力,延安大学作为延安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今年有本科毕业生约3500人,尽管这些学生对就业难早有心理准备,但面对专业冷热不均、就业机会少、竞争力差等就业现状,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遇愈加明显。

毕业生增幅不大专业冷热不均

尽管全国的毕业生总量增加比较快,但延大每年的增幅并不是很大,今年本科毕业生有3500人左右,依然是热门专业就业无压力,冷门专业就业非常难。

来自湖北省威宁市的张亮是延大建筑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5月28日记者在延大见到他时,他们班正在照毕业照,说起毕业找工作的经历,他感慨万千:“从进校,就知道毕业后找工作难,也从那时起就做了很多准备,但四处求职碰壁后,才真正体会到了其中的心酸。去年年底,在西安一所大学的招聘会上我签到了重庆的一家建筑公司,待遇虽然不是特别好,但我觉得发展空间还挺大,不管怎样,总算是找到工作了。”

相比张亮,同班同学刘宏超就没那么幸运了,他的求职路更坎坷一些。“我是跟同学一起去西安招聘会求职的,前后一共呆了十几天,为了省钱都是住城中村或青年旅舍,我觉得自己很能吃苦,但3次面试都通过了最终却又都没签,后来才知是自己能力不够,被其他能力更强的学生抢了机会。现在才知道自己有太多的东西还没学会,前两天我又面试了榆林的一家单位,感觉不错,应该能签。”刘宏超说,延大的土木工程专业还是比较好就业的,今年此专业共68人,除了部分女生还没找到工作外,其他人大部分都已有了着落。

延安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张翔主任告诉记者:“延大医学类专业最好就业,招人单位情况也比较好,3月16日学校举办的大型招聘会上,参会150多家单位里有医学需求的就达40多家,医学类专业毕业生选单位时都是好中选优。因为陕

北能源化工类企业较多,近几年经济发展也很快,石油化工、土木建筑等专业毕业生就业也不错。最难就业的是文科师范类、应用文科等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大都想通过考试、考研等途径就业,但这些方面需要的人毕竟少,很多人最后都陷入了找不到工作的困境。”

如张翔主任所说,本科生在就业时,冷热专业就业极不均衡。热门专业毕业生基本都能签到单位,有的甚至还可以挑单位,他们的专业大都比较实用,用人单位需求量也大。但相对不太实用的专业(如文史哲等文科专业)就业则没那么容易。

高不成低不就心里在作怪

近几年的本科毕业生因为就业人数远远多于研究生,对工作的期望值又比大专高职院校毕业生高一些,就业时极容易挑剔企业或被企业挑剔,好的公司门槛太高进不去,稍微差点的公司自己又觉得被屈才,一些本科毕业生因此便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地。

在6月15日延大文体馆的招聘会上,即将从延大会计专业毕业的任圆转了一圈,仍旧没看到合适的岗位,匆匆投了几个销售岗便离去。虽然学校已经组织了好几次招聘会,但她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考研失败后,我是从今年才

开始找工作的,会计专业看起来不错,但对刚毕业的新人来说,就业机会太少了,太难的账目我们做不了,只做简单的报表又觉得没意思,我也面试过几个企业,感觉很不正规,工资又低,就没去。我们班已经找到工作的人不多,大都去了小公司,且都没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有一个同学在西安的酒店上班,工资还不错,让我也去,可我实在接受不了,上了一次大学,最后居然当个服务员,亲戚都会笑话的。我决定先找个销售工作干,边工作边复习考试,父母还是希望我能考上公务员或者进个事业单位,干个稳定体面的工作。”任圆坚定地说。

因为对本专业人才需求较少,考试又是万人过独木桥,和任圆一样,许多文科专业毕业生都面临毕业后去做销售或文员的状况,好企业待遇好要求也高,他们竞争力不够,不太好的企业又不想去,于是很多文科毕业生就被“剩”下了。

“延大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延安和榆林,这些学生观念还是比较传统,对就业的理解较狭隘,认为只有进了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国企才叫就业,去基层、私企的就不算,会被人低看。其实我国目前的用人主体是企业,其中90%都是民营企业,所以每年大部分的高校毕业生都是被民营企业吸纳了,难就业有时是因为我们的思想观念难改变引起的。去企业灵活就业,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才

有可能提高竞争力,找到更好的工作。我们在就业课上也一直给学生强调这一点。”张翔主任说,很多本科毕业生遭遇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根源还是心理在作怪,不愿放下身段,正确看待就业。

本地就业机会少外来人才加剧竞争

延大每年的本科毕业生并不是很多,为何没有被本地企业吸纳?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调查得知,很多延大学生只是将本地企业作为一个过度,甚至毕业后直接外流。“我觉得延安的企业除了几个有名的大企业,其余企业很少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声誉,一些企业规模很小,没有信誉,薪资待遇低,公司管理也不规范,很难让人找到想要和它一起成长的归属感。再者,延安每年还有很多专科、中专毕业生涌入本地企业,和他们比,老板更愿意用要求少、薪资低的他们。以前我们专业有很多学姐去本地的房地产公司做文员,但都是过度一段时间,然后离开,还有的一直在跳槽。虽然我在这里生活了4年,也想过留下来,不过机会真的太少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张亮说。

张亮所说的窘状也是延安大学很多毕业生都无法改变的地域短板。延安只有延大一所本科高校,毕业生少,很多外地企业都不愿意来此招聘,因为可选择的人才是有限的。一些外地名校办招聘会,即使收费也有企业愿意主动参加,但是延大每年毕业生数量只有几千人,学校需要提供很多的服务,才能吸引用人单位来招人,这些地域性硬伤也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再者,陕北经济发展快,一些质量好的大企业也吸引了很多外校毕业生,本地学生的竞争力下降,就业机会被一再压缩。

就业难已是全国性的难题,延大学生难就业只是这个大难题的一个小缩影。尽管就业阻力很多,困难不少,“最难就业季”的口号也已经喊了很多年,但其实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作为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没有必要“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应该先放下身段灵活就业,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不断实践、不断提升自我,以自己的实际才干描绘美好的蓝图。

新闻推荐

哭泣的村庄■尚子义

总会在夜晚的时候发出声音那声音像极了大树的哭泣这种声音从我记事的时候开始有些夜晚会夹杂着老人的咳嗽和叹息那声声叹息可以从鄂尔多斯台地一直传到古城西安记得十年前我还在老家上小学午休的...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