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唐文化”传播者的人生情怀 ——访知名文化学者、西北大学教授阎琦
阎琦教授
本报记者 赵鹏 文/图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经常听到一种很古老的音乐——弦板腔,这是家乡一带独有的一门艺术,至今听来仍记忆犹新,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这种熟悉的声音在不经意间就会融入到他的血液之中,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乡愁,走出了家乡的人生,目光和胸怀就放大到了国家和民族,但他的根还扎在故土。 ——阎琦
“阎琦为人忠厚,生活朴素,是一位耐得住寂寞、一心做学问的学者。”这是熟知阎琦教授的人对他的中肯评价。5月28日,天气格外晴朗,早上八点,记者如约从咸阳出发,到省城采访到了阎琦教授。“咸阳人最关心咱咸阳事,对于咸阳现在的变化我一直都很关注……”一开口,阎琦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他的情感。平日里的阎琦为人低调,治学严谨,喜欢踏踏实实地做学问。采访中,他坦言:“如今有了安定的社会生活和宽松的学术环境,退休后,更能一心一意地著书立说做学问。”
从书香世家走向大学讲堂
1943年阎琦出生于礼泉城关一个耕读世家,他的家族走出了很多国内知名的文化名家。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使阎琦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从小学到初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那个年代,父辈人很重视对我们的文化教育,虽然条件很艰苦,但他们的言传身教给了我很多启示,从课本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使我受益匪浅。”阎琦说。
1954年,中学时代的阎琦开始创作,广泛涉猎现当代文学作品,他为自己定下了一个人生目标,就是做一个像孙犁那样的作家。“那个时候,我认为写作会给我带来幸运,一有时间,我便利用起来写作。当初的文学梦是很强烈的,让自己的心灵像鸟一样在文章里飞翔起来,心情很愉快。”阎琦回忆说。此后,他在报纸上发表了第一部描写农村青年女性的短篇小说《柳歌儿》,这是他的初次试笔,其文笔具有了一种平和却绚丽、朴实而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引起业界好评,这一年,他上大学二年级。不久文革发生后,阎琦被迫中断了学业。
1978年初,大学毕业十年之后,阎琦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并顺利地被母校西北大学录取,从此,开启了他的唐代文学研究之路。此间,阎琦的唐代文学研究造诣得到了很大提高,并于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因为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就选择了这个研究方向,而且这项研究工作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和社会认可,当时,我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身边的古典文化,唤起人们对唐文化的重视,同时也是对身后养育自己的这片土地最好的回报。”阎琦说。
随后的几十年之中,阎琦的学术研究方向以唐代文学和唐代文献整理为主,他先后刊发了包括韩愈、李白、杜甫、李商隐等一大批唐代诗人的学术研究论文,并引起轰动。而作为一名教师,阎琦最大的愿望就是培养出比自己更强的学生。“我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我不但能够教给学生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教会他们做事!”阎琦如是说。
耕耘在古典文学热土上
“当每一个人初学语言时,父母首先教会他们简单的几句唐诗或做人的道理,这些无形的国学文化广泛存在于民间,造就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气质,唐朝文学作品中体现了我国民间传统思想、哲学思想和处事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现在的文化交流、民俗艺术、学术研究等各个领域有着重要意义,如何保护好这一文化遗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国学文化的传承。”阎琦如是说。
多年的研究,使阎琦教授成为我国唐代文学研究领域内的知名学者。1982年,阎琦所在的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在西安成立,成为当时中国大陆学术团体中成效最好的学会之一。而阎琦将研究的视野则锁定在唐代文学上,在认真阅读古籍的基础上,他注重对唐代古籍中每一时期历史文化背景的考察,注重诗体的演进,并刻意培养自己对文本的敏锐感觉和思维能力。他常常从某一种诗体、或某一种诗风的发展演进之中探索唐诗发展的一些规律。阎琦的这些成就,对我国唐代文学史乃至世界唐代文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阎老更是对“唐文化”情有独钟:“关中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周秦汉唐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而要研究‘汉唐文化\’,就得来这里,这种文化的古韵不但影响了陕西,更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如今的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都在传承这种文化。这充分说明‘汉唐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和它的强大影响力。”“宝贵的文化遗产正在消失,继承和传承这些古老的民间文化,是我们当代人的天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对祖先文化的肯定。”阎琦说。2011年,阎琦将他文学成就整理出版,命名为《识小集》,其中文集中载入大小文章50余篇,三十年时间写成,书名“识小集”,其意提示自己谦虚做人,严谨治学。
“虽然离开了咸阳多年,但是我一直在关注着咸阳的发展。九嵕山、唐王陵,那里有着自己童年的回忆,这几年,在媒体上经常能看到有关咸阳的风土人情,咸阳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光彩!”阎琦说。
“咸阳文化,最大的特点应该是统一文化,周、秦、汉、唐等朝代的文化发展一脉相承,相互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发掘研究的地方,如果能将这些周文化、秦文化、汉唐文化的精髓整理出来,我想将会成为咸阳文化的一大亮点。”阎琦坦言:“一个城市要有文化的传承,才有不断发展的生命力,如今的咸阳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在共建大西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硬发展的比拼,更是软实力的较量,而有着悠久历史的咸阳,必定会用它的文化精神,向世人发出最强音,让咸阳文化正能量传遍各地。”(B)(12)
小资料
阎琦,1943年生, 礼泉县人,我国著名的唐文化研究学者,西北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阎琦的家族在陕西可谓名门望族,这个家族出了一大批文化人,作家、学者、教授,远近闻名,影响颇大。尤以阎景翰、阎纲、阎琦、阎庆生等父子叔侄四人,为文学界所知,阎琦现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他师从国学大师傅庚生先生,潜心研究中国唐代文化,是中国唐代文化研究领域内著名的学者专家。著有《唐诗三百首续选》注评、《韩诗论稿》、《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李诗咀华》等著作,在学术界获得众多好评。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薛璐新闻背景:自3月份以来,陕西省手足口病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发病和重症病例均比去年同期上升。为了防止手足口病大规模爆发和流行,陕西省卫生计生委近期召开手足口病防控专题会议,要求西安...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