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我与延安刘路

延安日报 2014-03-11 10:46 大字

就像身在家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一样,离开延安才念起延安的好。

两年前,我考上了大学,来到了西安,内心充满了一个二十岀头的小伙子应有的雄心壮志,脑子里净是些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彼时的我,就像《中国合伙人》里即将前往美国的孟晓俊,离开时他对他的朋友和他的国家所说的只有一句话——“我不回来了。”我虽没有这样的豪言壮语,但那种想摆脱命运束缚开始崭新生活的心理期待,与电影中的那个人却是相差无几的。

环境的改变总使人迷恋于对比,好像非得分岀个高下,我亦无法跳岀这种俗套。下了火车,灰色的天空,灰色的大地,再加上数也数不清的人,无力感漫上心来,当然这不算什么,因为我立刻发现一个操着一口陕北方言与满口关中话的西安人根本无法沟通,由此被狡猾的西安的哥钻了空子,也不知道被黑了多少钱。当然这其中有许多的主观情绪在,多半是因为陌生的缘故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发现了这座城市的美,比如这里发达的商业,美味小吃和众多的古迹,但一切都与我之前设想的不一样,我当时不知道原因,但现在我知道了,那是因为西安不属于我,或者说,我不属于西安。

在异地的日子里,我尽可能多的把我与延安的回忆拿岀来,与同学分享之余,再日日夜夜的慢慢咀嚼,细细品味,直到泪眼模糊。这种情愫,我们通常称之为——乡愁。这种乡愁最明显的一次爆发是我遇到第一个延安的老乡,虽然才刚认识,但我们却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用延安方言诉说彼此的心事,讨论着最近延安发生的大小事,总能以笑声开始一个话题,又能以笑声结束一个话题。那一刻,我真心体会到了“老乡见老乡,眼泪两汪汪”的感觉,也真心体会到为什么古人将“他乡遇故知”放在人生四大喜事之中。要我说,他乡遇到的何止“故知”,就算是“他乡遇同乡”,亦足以称喜,叫人高兴好一阵子了。

就这样,每到假期,我总是迫不及待的回家,每次回家,我都能想起这句诗,“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虽然每次都是疲惫不堪,但心里却是高兴的不得了,因为我回来了。

于是在这样的心理下,我开始重新认识延安。我突然发现天格外的蓝,山格外的绿,人也格外的亲,随处都能发现美。那些广场上放风筝的老人小孩,那些走在路上说说笑笑的年轻人,甚至那些路边卖烧烤和羊肉串的小贩都能叫我感动。前两天的一件事,让我对延安更加热爱。当时我正在19路的公交车上,由于马上就要过年了,车上挤了许多人,嘈杂声不断。突然,一位大姐喊道“这是谁的手机?”车厢一下子安静了,大约几秒钟之后,一个焦急的声音传来,大概是个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他说是他的手机,可能是不小心掉在了车上。那位大姐一边归还手机,一边笑着调侃这小伙子,说以后要注意,不然再丢了,可不一定能再遇到她这样的好人。其他的人都笑了。我虽没有看到那位大姐的脸,但真心佩服她这种不贪小利的精神,这是我们延安人值得自豪和骄傲的。

如今,每当我又走在延安的大街小巷,我都深深地庆幸自己能生活在这里。这里虽然没有北京的高楼大厦,但却有北京没有的天晴气朗;这里虽然没有上海的富丽堂皇,但这里的民风却更加朴素豪放!

新闻推荐

银川日报记者姬恒飞鲍淑玲上午由银川国际交

本报讯(银川日报记者姬恒飞鲍淑玲)3月25日上午,由银川国际交流中心开发有限公司筹办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的成立将有助于推动宁蒙陕甘毗邻地区与韩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我与延安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