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咸阳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的金钥匙 ——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永寿县能化建材园区的20万吨年芳构化深加工项目。本报记者刘计划 摄
乾县在北部旱腰带地区重点发展10万亩双矮苹果经济杂果林现代农业园区,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图为梁山镇官地村群众将双矮苹果装箱销售。本报记者 何建虎 摄
永寿县针对当地生态环境发展农业产业,烤烟种植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产业。本报记者 刘计划 摄
市高新区咸阳科隆特种橡胶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本报记者 何建虎 摄
编者按:
春来早谋划,发展正当时。近日,咸阳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见》等五个文件,这些文件深刻表明,市委、市政府无论从战术还是战略层面,描绘出咸阳未来发展的路线图,打出了一整套咸阳未来发展的组合拳,是在新的形势下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宝贵机遇,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创新动力和改革红利,从而实现“四强三领先”西部强市的必然选择和基本遵循。
本报即日起就五个意见进行解读,旨在结合学习五个意见,深入研判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理念和思路,围绕“五位一体”、“六个发展”和“四促”方略,紧紧抓住壮大县域经济和培育市场主体两个着力点等四个大的原则,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等重点工作任务,把这次全会精神贯彻到实处,为实现“四强三领先”咸阳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B)⑩
本报记者 孟利明
心核提示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是全市经济的主体,县域兴则全市兴,县域强则全市强,紧紧抓住壮大县域经济和培育市场主体两个着力点,是实现咸阳全面发展的基石。市委六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释放出咸阳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培育市场主体、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信号,深刻阐释了产业、市场主体、城乡一体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产城融合。这是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实现“四强三领先”西部强市咸阳梦的方向。
当前,咸阳市县域经济正处于新一轮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只有以更高视野认真定位县域经济发展方向、用更宽广思维谋划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出台更具针对性的举措保障县域经济发展,才能促进各县域单元在更高层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迅速崛起,成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给出了咸阳县域经济发展的路线图。
关键字
特色产业产业布局产业园区
培育县域特色产业。着眼构建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县域现代产业体系,引导各县市进一步明晰产业定位,明确主攻方向,在调整中转型,在转型中升级,进一步做大主导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切实强化县域发展支撑。
优化县域产业布局。严格落实全市工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坚持“跨区域整合、链条化延伸、循环化利用、生态化发展”的原则,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实施板块推进战略,集中连片,重点突破,走规模化、集群化、现代化之路。
做大做强产业园区。坚持把园区规划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和土地利用等规划有机衔接,按照“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留足空间”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短期、中期、长期建设规划,及时拓展规模、调高档次、增强实力。加快园区道路、供水、供热、供电、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逐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全力帮助企业解决行政审批、贷款融资、技术改造、品牌建设、开拓市场等困难,增强园区产业聚集功能。
解读:近年来,咸阳市对县域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突破口,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县域经济得到进一步加快发展,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但必须看到,咸阳市一产过重、二产不强、三产滞后的格局仍未得到根本改善,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偏小,质量有待提高;城镇化水平低,带动作用不强;要素制约明显,发展动力不足;城乡差距较大,发展不够均衡;行政区划分割明显,协作发展不够有力。
咸阳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经济依然主要因循于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加之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产品竞争力不强,现代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优质高效农业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从产业链来看,农产品生产基本停留在种植和粗加工阶段,加工、储藏、包装、品牌建设、产地标识认证、集约生产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相对滞后,产品附加值不高,再加上以板块为依托的农产品基地数量少,且板块之间未能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产业的集中连片生产还没有形成,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多数县域工业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多为产业价值链条最低端的初加工产品和配套产品,中下游产品、终端产品少,直接进入消费市场的高附加值、高效益产品更少,县域工业未来的发展缺乏动力。
在服务业的发展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生活型行业仍居于主导地位,金融、保险、咨询等现代生产型服务业水平低、规模小。园区建设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定位不明确、主导产业不突出、管理体制不顺等原因,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中、土地集约、污染集控等独特优势无法形成,项目布局较为分散,未能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县域经济的本质是特色经济,此次明确了咸阳必须走差异化、错位发展之路;工业化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所以必须大力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的实体经济;园区是县域经济的产业承载平台,必须千方百计发展服务于产业发展的特色园区;以这样的思路和目标来发展县域经济,既符合咸阳目前的现实存在,又契合整体发展趋势,为壮大咸阳市县域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发展依据。
关键字
培育市场主体
积极推进战略招商。根据县域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严守“四个不要”负面清单,推行“两套班子”工作机制,力争各县市每年都有3—5个产业关联度高、可持续性强、投资过10亿元的大项目落户。加强招商信息互通、平台共用、资源共享,实施项目跨区域引进落地利益共建共享机制,鼓励联手作战、抱团发展。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鼓励非公经济企业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领域。支持非公经济企业通过参股、购买、抵押、租赁等形式参与国企改制和经营,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引导非公经济企业通过科学管理、科技创新、品牌培育等,提高生产力水平。支持有条件的非公企业对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加快形成一批“全国行业排头兵”和具有咸阳特色的“地标型”企业集团。
优化投资创业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政务服务平台,简化行政审批手续,推进行政审批一个机构管理、一个窗口办理、一条龙服务的“一站式”运行机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强买强卖、商标侵权等行为,营造公开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解读:目前,困扰咸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政府与市场主体特别是与企业主体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企业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发挥。
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市场经济主体的活力,市场经济最主要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最重要的特质是创业激情和发展欲望,而这些需要依靠资本、技术、信息、管理、产权等现代生产要素的激活,并在市场机制的激励和创新能力的推动下,逐步趋于完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无疑,市场主体的培育和壮大是今后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最有效的一个抓手。此文件对咸阳的培育市场主体明确了在招商引资的战略上、非公经济的发展上、投资创业环境上,都应该以市场的合理化配置为主,政府的服务协调为辅的企业发展环境,从而让企业发挥市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达到支撑市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的主体是非公有制经济,所以要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加大金融、土地支持,强化信息服务;基础设施薄弱是县域经济的主要瓶颈,加快以交通水利为主的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活力不足是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关键字
城乡发展一体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按照“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和“农村人口就近城镇化”的思路,高标准编制城镇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政策改革、人才保障等各项规划,形成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修建规划相配套的完整体系,引领城乡发展一体化。
增强农村发展动力和活力。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和居民房屋产权确权颁证,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征迁补偿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加快发展农村金融组织,健全针对“三农”和县域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稳步实施“一手拉、一手推”战略,全面放开县城和建制镇户口限制,允许有稳定收入、固定居所的农民到城镇安家落户,享受城镇居民同等权利和待遇,通过进城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双高双普”工作,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学校内部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逐步缩小地区、城乡、校际差距,实现教育公平。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共享。
解读: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是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解决不仅仅是产业、土地、户籍、收入等二元结构壁垒,更根本的问题是推进城乡之间的资源共享、服务均等,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改革成果共享。城镇化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是工业化的推进器和加速器。所以以推进新型城镇化来改变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来提升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别。咸阳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全市500多万人口,一半以上从事农业,由于历史的积淀、发展的局限和思维的习惯,目前咸阳市城乡发展生产生活条件差距和收入消费水平差距依然比较突出,城乡之间发展制度不衔接、机会不均等、交换不等价的问题仍然广泛存在,长期形成的重工轻农、重城轻乡、重市民轻农民的观念倾向也没有根本改变,实质破解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格局,从根本上推进城乡一体化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与挑战。
咸阳市2012年年初就全面筹划起步城乡一体化工作,提出了“一手拉、一手推”的战略思路,制定了《实施方案》,咸阳市新型城镇化水平仅次于西安市排第2位,属于以中心城市集聚发展引领为突出特征的相对均衡型城镇化。一方面,咸阳的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排全省第2位,处于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咸阳的四大方面综合指标没有明显落后的弱项。在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水平中,人均GDP、每平方公里产出率居各市首位。所以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咸阳市有不足、有潜力、有机遇,此文件正是集合咸阳实际,针对咸阳发展而形成的城乡一体化新道路。(B)⑩
评论
牵住县域经济发展“牛鼻子”
当前,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相互交织,对国情省情市情产生深刻影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正在进行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谋划、省市共建大西安的加快、关天经济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为咸阳县域经济在更广领域聚集资源、更深层次挖掘潜力、更高层面谋划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从自身条件看,咸阳县域面积广阔、资源丰富、潜力巨大,近年来经济总量持续上升,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工业主导地位不断巩固,储备建设了一批支撑跨越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为未来跨越发展积累了雄厚的基础。
县域经济的依托是产业,发展引擎是特色产业,主导是工业经济,本质是特色经济,主体是民营经济。所以要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加快产业升级,推动县域经济在转型的基础上实现新跨越。这是咸阳发展的必由之路,咸阳市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科学、合理、高效地发展县域经济对提升咸阳市整体经济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民生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对于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咸阳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咸阳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差异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等方面,聚焦县域经济发展、聚集县域生产要素向县城转变、聚优各种发展条件、聚变内生或外生的各种生产要素实施跨越式发展,将会成为咸阳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路径,抓住民营经济、园区建设、招商,做好特色经济、基础突破、城镇建设、改革创新四篇文章,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无疑是我们的发展目标,也是我们的发展手段。
而这一切,说到底就是以产业的强力支撑来发展城乡一体,亦即产城融合,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只有牵住了这个牛鼻子,那么县域经济发展就一定会走出另一番天地。(B)⑩
新闻推荐
导演吴天明(右)和谢晋在第五次全国文代会期间一起交谈(1988年11月摄)。3月4日,中国知名导演吴天明因心肌梗死在家中过世,享年75岁。吴天明导演曾拍摄过《老井》《人生》等经典影片,是原西安电影制片厂厂...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