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政府“掏”钱“hold”住菜价低收入群众买菜不再发愁

延安日报 2014-01-10 16:08 大字

本报讯(记者王静)城市里,一边是市民叫喊着“菜价高,吃不起菜”;一边是蔬菜零售商愁眉不展“菜卖不掉”。一位在西沟街边菜市场买菜的张妮无奈地说:“白菜、洋芋、萝卜、洋葱还算吃得起,豆角、蒜薹几个月都没有买了,‘贵族菜\’吃不起。”这样的现象,对于普通市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来说是毋庸置疑的。

“菜篮子”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近几年来,榆林市物价大幅度上涨,高昂的蔬菜价格成了老百姓每天的头痛事。蔬菜价格的高与低,与其供应的充足与否及天气、季节的变化息息相关。政府补贴机制的建立,尽管只面向低收入群体,但有利于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给民生工程带来一缕阳光。

菜价上涨因素多

在二道街供销农贸市场,记者在市场里看了一圈,买菜的市民较少,一些蔬菜的价格偏高。豆角一斤9元钱,圆茄子一斤5元钱,蒜薹一斤7元钱,西红柿一斤5元钱,白菜、洋芋、胡萝卜等冬储菜的价格都不到2元,受市民欢迎。该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蔬菜的货源有些来自本市的向阳沟蔬菜批发市场,有些从西安运来,价钱都由市场调节。他还告诉记者,夏季的蔬菜比冬季便宜,是因为夏季本地菜种类较多,有些菜商直接就与农户对接,减少了流通环节。无论是农户还是批发市场,蔬菜货流量的充足与否,也会导致菜价的时降时升。由于冬季气候影响,蔬菜的储存时

间短,一天烂掉、倒掉的也不少,这些损耗也是菜价升高的一种因素。

在治平超市,记者看到,菜价略低于菜市场,一名叫高大的蔬果区供货商介绍说,经过人工精挑细拣后包装成盒的蔬菜俗称“精品菜”的价钱较高,其余用保鲜膜塑封的菜较为便宜,特别是前一天余下的菜放在第二天特价处理,深受老年人们的欢迎。记者了解到,“精品菜”有时还高于菜市场的价钱,而特价处理的菜要比当天的价钱便宜一半以上。

机制给力平抑菜价

从2011年起,根据中省要求,榆林市建立了城乡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费用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即以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或国家统计局延安

调查队公布的月度COLI(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作为依据,当全省或全市单月COLI同比涨幅超过5%时,按照城乡一体的要求,向低收入群体(重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失业保障金领取人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寄宿学校学生以及企业退休人员等)发放基本生活费用临时价格补贴。当全省或全市单月COLI同比涨幅落至5%以下时,则停止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发放的标准是农村每人每月按全市农村低保标准的10%发放,城镇每人每月补贴30元。

市物价局有关负责人说,由于物价大幅度上涨,将使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下降,物价补贴联动机制的建立,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

新闻推荐

创新引领安塞文化发展繁荣

(上接第一版)2011年,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县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在县第十七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农业产业富民,工业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兴业”发展战略,把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新型产业来抓。...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