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郭达:喜欢朴实的陕北人 本报记者高瑞

延安日报 2013-10-20 22:59 大字

记者:郭老师,您这是第几次来延安?对延安和延安人有什么印象?

郭达:延安我来过很多次。过去我在西安话剧院工作,西安话剧院就曾经到延安来演出。另外我80年代中期拍了一部电影叫《白求恩——一个英雄在成长》,我在这个戏里演的是毛主席的翻译,这个电影一部分镜头就取自延安,所以我在延安待过很长一段时间。

我在小品里面好几次用的都是陕北话。因为我从小生在西安,小时候我们院子里几乎都是陕北人,都是从延安过来的。院子里面有很多陕北的小朋友,我从小跟他们一起玩,所以我小时候就会说一口非常好的陕北话。说陕北话,我能分清你是陕北什么地方的。而且我父亲也在延安待过5年,他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到的延安,1942年才离开。

延安是我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所以,我对延安有天然的感情,陕北人的朴实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是很喜欢和陕北人打交道的。

畅谈陕西本土小品

记者:您是春晚的常客,从1987年开始,总共上了20次。您在舞台上表演,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欢乐,您是我们陕西人的骄傲。

郭达:作为一个陕西人,我觉得不是我个人,就像你说的,我觉得我代表陕西。现在春节晚会小品舞台,以东北人居多。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演员,赵本山、黄宏、巩汉林、潘长江、黄小娟等,还有赵本山的徒弟小沈阳,全是东北人。我就在想,难道陕西没人了吗?陕西也是个文化大省。我就是希望自己在这个舞台上能够坚持,只要我还能坚持得住,只要身体上还行,我就会努力把这个工作做好,扛在那个地方,替陕西人占有一席之地。所以这也是我能够坚持20年最重要的一个心理支撑。这几年一直没有上春晚,是因为没有拿出让自己特别满意的作品。与其这样,还不如不上。

记者:那今年我们有机会在春晚再见到您吗?

郭达,陕西西安人,小品演员,著名笑星,国家一级演员,他以幽默诙谐的表演、质朴忠厚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他那别具一格的陕西风味小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8月30日因为拍摄《马背上的电影》,著名喜剧明星郭达来到延安市甘泉县。近日,作为该片主演的郭达在拍摄即将结束之际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郭达:那个不一定,还要看剧本。我们不是为了上春晚而上春晚。不是为了占那个地方,硬在那儿撑着,而是你要有好的作品。因为春节晚会它是一个很重要的舞台,这个是非常宝贵的时段。你占了这么宝贵的时段,占用十几分钟,在那个舞台上再拿不出好的东西来,又有什么意义呢,老百姓都在关注着这个时间段,结果你的作品看着索然无味,你就对不起观众。如果能拿出好的作品,我自己喜欢的作品,我还会愿意上。

记者:东北的小品以赵本山为主,而您是咱们西北的小品王,您觉得东北小品和咱们的小品区别在哪里?咱们的小品有哪些魅力?

郭达:你说我是西本小品王,不能这么说,我的运气可能比其他同志要好一些。其实我们陕西有很多非常好的演员。以前西安话剧院有个喜剧演员叫赵克明,他的喜剧演得非常好。每次看他演戏,我在旁边都是哈哈大笑,他塑造人物刻画得活灵活现。但是他没有赶上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好时期,当晚会走进千家万户的时候,他已经老了。机遇很重要。一个偶然的机会别人知道了我,后来我一夜之间

在春节晚会上成了名。后来我就请赵克明老师当我的导演,然后把他对喜剧的一些经验悟性用到我的小品里面去。我确实是机会比较好,而不是说全陕西就郭达一个人会演戏。我也是吸取了他们很多人的长处,才有今天这样的一个知名度。

郭达:东北和陕西,地域文化不一样。如果咱们在舞台上都像东北人这样说话,出口成章,玩笑开得比较大或者俏皮话说的比较多,这个在咱们陕西文化习惯里就会不接受,就会说这个人油嘴滑舌。陕西人是纳言,就是不愿意多说话。但并不是说陕西人不幽默,有时候说出来的话很扎实又很幽默。因为东北可能和历史有关系,东北比较边缘,天高皇帝远谁也够不着它,他们说话是很随意的。他们是什么都敢唱,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演。但是陕西不行,你离皇帝太近,天子脚下,十几个朝代在这儿建都,你必须要符合儒家的文化习惯,所以陕西人就是比较纳言、谨慎。我们小品说出来的话都是在朴实当中见幽默,以情节喜剧的构成为主,而不是以语言为主。东北人可能以语言为主,俏皮话为主。

他们对具体的内在情节是否合理,内在逻辑是否缜密,可能不太讲究。只要我语言说的幽默,大家觉得好笑就可以,任务就完成了。但陕西不一样,我们就是要追求中间的逻辑性,它的合理性,这个话我们该不该说。也许有些话很好笑,但是从伦理上我们过不去,觉得这样会不会油嘴滑舌,会不会伤到别人,它(陕西小品)很善良。如果这个包袱很好,笑料也很好,但是它会伤及别人,我们就不用。这就是陕西小品创作里面一个重要的基点。

记者:您觉得小品最应该带给人们的是什么?

郭达:首先欢乐是最重要的,然后希望能够寓教于乐,把你想传达的思想、正能量,通过你的作品,让观众在笑声中感悟到一些东西。这个是最理想的结局。但有时候往往不一定。你觉得你想教育观众,有时候观众不吃这一套。就像有时候我们在创作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很有意思的事情。比方说我们设计的包袱,觉得观众肯定会笑,我们在排列的时候笑得死去活来,但表演的时候观众不笑。你没有精心设计包袱的地方,观众反而笑了。你原来计划他在那儿笑,结果他在这儿

笑了。然后你就需要总结经验,找出这里面的原因。观众对这个事情感兴趣,他对你说的那个事情不感兴趣。我们再掉头把重要力量放在观众笑的地方。尽量把它扩大,把不笑的地方慢慢减弱。有时候可能是技术上的原因,有时候也出于无奈,你本来想把他往那儿引,但他不往那儿去,你只能随波逐流了,顺其自然,往他要的那个方向走,这可能要完全脱离你的宗旨,不要让它(小品)走到庸俗上去,可能就行。艺术就是要为老百姓服务的,观众不喜欢,你硬要演也不行。

拍电影要看机缘

记者:您的电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举起手来》里面的郭大叔,这些年我看您电影拍的相对比较少,你在选择电影时是有什么标准吗?

郭达:其实演员是一个很被动的职业,不是说你想拍电影了就去拍电影。你想拍,要有人来找你演,是吧。人家找你演的时候,你有没有时间。你的档期怎么样,价钱是否合适。它会有很多问题。演员是这么一个职业,也是一个机缘。你碰到合适的剧本,有合适的时间,然后你还喜欢这个角色,这些都是能不能拍成一部电影的先决条件。有时候时间你也有,刚好人家也需要你去演,但是你不喜欢这个角色,这个也是一个因素。这次来延安拍这部《马背上的电影》影片,是因为对陕西有感情,这个电影说的是陕西的一些事情、陕北的事情,所以有天然的亲近感。

新闻推荐

花季少女患重病急盼社会伸援手

本报讯(记者肖金雄)今年刚满16周岁的花季少女陈洁,中考前突然被查出患有肾病综合症,沉重的医药费使家庭陷入绝境,后续治疗所需的医药费纷至沓来,急盼社会上的好心人能够伸出援助之手解燃眉之急。陈洁家...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