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信息春风里 她把大蒜辣椒卖到国外
她不是农民,却整天和农民一起摸爬滚打;她不是商人,却对农产品的市场行情了如指掌;她不是品牌专家,却注册30多个农产品商标。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靠着一股拗劲不停耕耘着……
孙文雅与科研人员查看辣椒长势。
本报记者 马沅聪 吕聪 实习生 谢闻笛
9月24日,孙文雅正在田里查看辣椒的长势。提起孙文雅,田间地头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她可是我们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是她,把兴平市的农产品引入北京和西安的超市;是她一手策划并多方联系,把兴平红薯出口到新加坡;是她牵线搭桥,第一个把兴平大蒜、辣椒出口到东南亚。她就是兴平市农林局的孙文雅。
信息领军人,农产品上了网
“在我们兴平,说到孙文雅,都会说她有特殊的影响力,说她对农民有特殊的感情。”提起孙文雅,同事们都向记者讲述她的事迹。多年来,在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时,她总把群众的事看得比自己的事都重要,许多农民把她都当做知心朋友。“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尽最大的努力让群众满意。”用她那用不完的“点子”,千方百计利用信息搭桥铺路,每年都能为农民增收上千万元。
在农业信息化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她按照“建网站,抓培训,强服务,促增收”的工作思路,探索总结出了兴平农业信息“五快和五好”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方法,使农民群众普遍受益,也让网站逐渐成为兴平农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拓宽增收渠道,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我没做什么,只是用信息化让群众获得他们本来就应该获得的利益,我要用自己的知识改变更多人的生活状况。”采访中,孙文雅如是说。
孙文雅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信息化的神奇力量,在她管理的兴平农业信息网站,正东村的蘑菇、北安谷村的辣椒,上百个品种,图文并茂,琳琅满目,各种无公害认定证书、注册商标、生产模式应有尽有,俨然进入了一个现代化农产品推介展厅,成为兴平农民最关心的信息平台。
涉农公关专家,大蒜、辣椒走向世界
“您好!我是兴平农林局的孙文雅,需要我为你做点什么?”这是每次给孙文雅打电话的农民都会听到的一句话。4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但足以让她和农业信息中心的同事们一起,为全市建立223个村级信息综合服务站,培训300多名农村信息员。孙文雅走到哪里,就把农业信息传播到哪里,十多年来,她采集信息,发送资料,走遍了兴平市的沟沟坎坎,村村落落。“小孙工作的态度在我们局里是数一数二的,她走到哪儿,哪儿的农民就能发家致富,真是我们农林局的宝贝呢。”在单位里,同事们提到她都说她是局里的“宝贝”。
为增加农民收入,她帮助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30多个农产品商标,帮助他们把兴平的农产品销售到北京、成都、西安等地的大型超市和卖场。她利用兴平农业信息网平台和外商建起联系。2007年10月,第一次把兴平的红薯出口到新加坡,每公斤红薯卖到了8元钱,当地供不应求。之后,她协助涉农企业把兴平的大蒜、辣椒、苹果、土织布等产品不断出口到东南亚市场,成交额高达5000多万元。“没有孙主任,我们村的红薯就不可能卖到国外去,也就不可能让我们大家都发家致富的。”说到孙文雅,村上的农民感激不尽。
此外,孙文雅和同事组建了有农技、植保等数十名农业专家加入的农业信息专家服务团,为农民提供新品种、新技术信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及销售服务,让农民“种得放心、管得省心、卖得舒心”,初步解决了农业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B)(13)
新闻推荐
10月14日—15日,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乔军,市政协副主席曾广中、韩渭云、彭新盛、赵昌华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和专委会负责同志,赴兴平、秦都、渭城、乾县、礼泉、旬邑、彬县等7个县市区16个城乡统筹...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