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城乡统筹的“咸阳实践”

咸阳日报 2013-10-22 02:17 大字

陕西日报记者 林琳 陈艳 通讯员 李亮

13年前,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在这场破解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重大战略实践中,陕西,被赋予消弭东西部发展差异的桥头堡的历史使命。

13年后,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矛盾已由地区转向城乡。在统筹城乡发展成为时代命题之际,陕西,再一次孜孜追求,展开了一场场的拓荒“试验”。去年,陕西省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0.02%,提升速度在全国31个省市中居第一。

增速第一是如何炼成的?每个城市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答案。

咸阳给出的答案是:用工业化的理念来做强农业,促进农民从一产走向二产、三产,同时,推进农民向城镇社区中心村集中实现农村城镇化。

这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市在长期摸爬滚打的实践中,形成的共识。尤其,在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咸阳要由目前城镇化率低于全省3个百分点的现状,飞跃至2020年实现60%的目标,就必须走出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闯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

这条新路可以用“12345”来概括,即“一张蓝图”、“两区同建”、“三权激活”、“四改联动”和“五项对接”。对此,咸阳市委书记姜锋这样解释,规划是引领,增收是核心,产业是支撑,改革是动力,加大投入是保障。这几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将贯穿到统筹城乡发展的全过程。

一张蓝图:“全域咸阳”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咸阳“先布棋盘、再落棋子”,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逐步推进。

2011年,咸阳正式提出以“全域咸阳”作为规划方向。“加快构建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县城为纽带、重点镇为节点、其他建制镇为基础,规模结构整合有序、功能定位优势互补、空间布局科学合理的市域城镇群。”咸阳市长卫华如此诠释。

全域咸阳,意味着咸阳市将以功能区划为主,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实现要素、资源的市场化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有了理念,还要有规划来落实。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从没有统一规划到第一次系统规划城乡、产业等布局,近年来,随着众多规划的出台,一个城乡统筹,共生共荣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旧城改造专项规划》和《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等规划相继出台;武功县长宁镇、泾阳县王桥镇等24个镇撤乡并镇规划修编及22个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也陆续成形。

目前,咸阳正加紧编制《咸阳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届时,以《战略规划》为总领、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详细规划为支撑的咸阳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框架体系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两区同建:既要富也要美

初秋,礼泉县白村的现代农业观光园里,碧绿的青菜在阳光下生机勃勃,不少西安人周末来到这里,体验一把种菜的乐趣。

白村现代农业园区以白村为中心,涵盖周边东寨村、刘林村、周邢村等6个村。园区包括现代农业示范园、农耕文化体验园、农产品加工仓储园。

有产业就有发展,有产业就有活力。2012年,全村社会总收入过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

与此同时,一个以别墅和小高层为主的园林式宜居小区也即将从蓝图变为现实。白村新型社区建设把白村、草滩、东寨三个村合并,建设占地500亩的白村新型社区,使社区人口规模达6000人,这样可以新增耕地1400亩。

“新型农村社区要焕发活力,就要遵循规划先行,产业为重,就业为本,量力而行的原则。针对不同社区类型,找准特色优势培育特色经济,让更多的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礼泉县委书记孙矿玲这样说。

“两区同建”,即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和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两个转变”,让农民不仅住上新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

目前,全市建设现代农业园区91个,实现了省级园区县市区全覆盖。与此同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今年全市以24个城乡一体化市级示范村为先导,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实践。(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咸阳市13项课题获省社科基金立项资助

本报讯(李玉冰白阳记者杨波海)近日,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13年度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咸阳市共有13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为咸阳市历年获得社科基金资助立项数最多的一次。陕西省...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