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被子”只有“由凉变热”才能暖人心 新华社记者李勇梁娟刘彤
陕西作为三北防护林建设的重要省份,在过去的35年间,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林草覆盖率增长至50%以上。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当地农民对三北防护林建设取得成效、退耕还林带给他们收入增加、居住环境改善的喜悦。
在黄土高原的榆林和延安,不管是采访治沙模范,还是以普通退耕还林农户为代表的“草根英雄”,他们都没有豪言壮语,治沙造林、退耕还林最朴素的想法就是改变恶劣的生态环境,填饱肚子活下去。
为了生存这个最基本的需求,他们向沙漠进军,人逼沙退。为了活得好,在政府引导下,他们放弃了传统的广种薄收、伐林放牧的生产生活习惯,响应“封山禁牧”,自动“退耕还林”。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多年后的“人进沙退”和黄土高原上的“绿被子”,为他们自己也为陕西的生态安全构筑了绿色的盾牌。
这里的人们在几十年建设三北防护林编织“绿飘带”时,也“织”出了吃得饱、住得好的好日子。如今,洛川县永乡乡西安宫村果农车百战,苹果种植面积13亩,2012年全家4口人依靠果业的毛收入20万元以上。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国家命名的“治沙英雄”石光银,种树30多年后,在沙漠绿洲办起了养殖场,搞起了农家风情园,建起了良种马铃薯繁育基地,他的沙产业公司年收入1000多万元。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庙沟村65岁的高志胜,拥有3万多株刺槐,依靠桃子、山楂、苹果、杏子等经济水果……这样的例子,在陕北还有很多很多。
“种树挣钱”,在贫瘠的土地上活下去,是这些治沙造林、退耕还林的“草根”们种出“绿被子”的内生动力。现在他们再也不用担心以前的“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从春种到夏,到秋一场空”的悲凉和无奈,不用担心“一下大雨,山沟沟里、峁梁梁上冲泻而下的泥水让人担惊受怕”的居住安全。
尝到了“甜头”的人们,如今将树木当作自己的“儿女”爱护,当成自己的保命树、生态树、致富树。事实也证明,,既改善生态也滋润民生,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才能越盖越厚,相得益彰。
如果,农民在生态建设中没有持续增收的保障,他们就不可能自愿地退耕还林,就有可能牺牲植被,换取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近年来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陕西正是在顾及生态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效益,让农民在种树中增加收入,才使这些农民做起了“绿被子”自觉的建设者和保护者。
陕西省林业厅厅长李三原表示,陕西还将围绕陕西区域特色,建设百万亩长柄扁桃、百万亩优质红枣、百万亩干杂果基地等,在建设三北防护林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经济林和景观型防护林建设,让群众在参与种树中挣到更多的“票子”。
“种树挣钱”“挣钱种树”,在陕西的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生态效益和民生效益进入了双赢的良性循环。事实证明,在生态建设中,更加关注民生实效,才能使“绿飘带”变得更宽更长,才能使“绿飘带”飘得更美更远。
(新华社西安9月6日电)
新闻推荐
总人口3900万接待了2850万!国庆假日陕西接待了“多半个陕西”入游
新华社西安10月8日专电(记者杨一苗)今年国庆假日期间,陕西省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2850.35万人次,相当于涌进了“零点七个陕西”(陕西总人口3900多万),同比增长30.72%,旅游总收入136.23亿元,同比增长36.35%。...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