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结构 稳定增长——二论贯彻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有增、稳中有转、稳中有优的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均处于全省前列,顺利实现“双过半”,可喜可贺。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受宏观形势的影响,二季度以来,全市经济增速明显回落,投资后劲显现不足,市场需求持续疲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这些困难和问题,丝毫不容回避,绝不可掉以轻心。
但是,我们也看到,对于咸阳市来说,仍然是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多于困难。随着省市共建大西安战略的加速推进,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的强势发力,我们的后发赶超优势将会更加凸显。
形势喜人亦逼人。全市各级一定要紧紧围绕市委六届七次全会作出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坚持基调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干劲不松,自觉把保增长、优结构、提效益有机结合起来,把防风险、促改革、惠民生高度统一起来,扬长补短、趋利避害,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紧紧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发展不充分,“蛋糕”不够大,一直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要立足于“稳”,着眼于“快”,致力于“增”,千方百计巩固增势、做大总量、提升效益。把重大项目作为巩固增势的重要引擎,继续实施战略招商和项目带动战略,力争在引进重大高科技项目、装备制造项目、食品加工项目上实现新突破。要把壮大工业作为巩固增势的头等大事,把扩大消费作为巩固增势的重要动力,壮大文化旅游和物流产业。加快城乡商贸设施建设,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确保增长势头不减,加快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咬紧牙真转型、快升级,沉住气提质量、增效益。加快调整转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主旋律。要着力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升级,逐步提高工业和服务业在三次产业当中的比重。以创建全国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把西咸新区建设作为最大机遇,加快迈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扎实搞好服务支持,凝心聚力谋求互利共赢。要充分利用环境倒逼机制,尽快实现质量效益上去、能耗污染下来的目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弯道超车。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探索打造“咸阳模式”今年要有新突破。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主场”作用,加快北塬新城开发建设步伐,集中开展城市容貌大提升和农村环境大整治活动,促使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改观。按照规划是引领、增收是核心、产业是支撑、改革是动力、“三个集中”是路径、城乡一体是要求、加大投入是保障的思路,在产业融合中做强农业,在城乡互动中繁荣农村,在促进增收中富裕农民,尽快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咸阳模式”。 (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检查组来咸阳市检查 姜锋主持汇报会 卫华汇报工作 乔军等参加
本报讯(记者蒋增科杨宇晗实习生刘柯彤)8月8日,由省委组织部副厅级组织员、省考核办副主任郭志英带领的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检查组,对咸阳市上半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