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蔬菜之王”的创业梦——记永寿县芦笋种植青年张昊

咸阳日报 2013-08-15 02:43 大字

本报记者 樊琼 通讯员 翟武鹏 巨育新

张昊,原永寿县沙棘油厂下岗职工。如今是永寿县昊天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农村青年科技特派员。年逾不惑的他一脸黝黑,面带笑容,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

2005年下岗后,他做过小生意、卖过磁带,在渭南一家酒厂做过销售员。机遇降临在多少次奔走在推销酒的过程中,他听到当地人不止一次地谈起芦笋。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昊开始了解芦笋,整理相关芦笋的生长习性,掌握栽培技术要点,关注市场销售情况,久而久之,他心中有了种植芦笋的想法。2007年回到家乡,他开始了小面积试种,并获得成功。他把产出的芦笋拿到西安的蔬菜批发市场去试销,没想到反映很好,这让张昊深受鼓舞,当年就在常宁镇董家山村承包了20亩土地,开始大面积种植。由于承包的菜地离家较远,他就在地头盖了一间不足12平方米的简陋小房,没有电,吃水要到一公里外的地方去拉。他就像照顾孩子一样细心地管理着一棵棵嫩芽。

芦笋有着“蔬菜之王”的美誉,但前期投资大,回报时间长,第五年才进入盛产期。“干活再苦再累都能忍受,一年有七个多月要吃住在这里,夜间照明靠电瓶,电视没法看,与外界的信息只能靠手机和这部好些年的半导体收音机。”张昊笑嘻嘻地说。

从2010年起,张昊栽植的芦笋平均年产量呈几何数字增长,由最初的亩产40公斤到现在的350公斤。2012年芦笋批发价每公斤12元左右,亩产值4000多元,这使张昊对尽快收回近20万元的投资成本充满信心。如今在他的带动下,该县芦笋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到现在已发展成为“合作社+技术员+种植户”的经营模式。目前,已发展芦笋种植面积150余亩,采笋面积120余亩,发展示范推广点3个。张昊种植的芦笋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口感好,产品远销省内各大市场。

谈到今年的计划,张昊说,他要继续加大推广芦笋栽培技术和技术员培训力度、扩大栽培面积,在原来的基础上,将栽植面积再扩大150亩左右,并组织合作社参加2次以上的产品推广会,来提高日供货量,实现无库存,适销量300吨/年,保证每天有进入市场的鲜货,提升芦笋的新鲜度和高品质。(B)⑦

新闻推荐

秦都打造全省最优投资环境促经济跨越发展

本报讯(窦柳恒王艳红)秦都区立足共建大西安,开启五个秦都建设新征程,不断优化投资环境,紧紧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两个重点,积极推进服务理念、服务机制、服务方式三大创新,着力营造六大环境,塑造四零...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