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马栏群众因地制宜种草养羊发“羊”财

咸阳日报 2013-08-21 02:41 大字

本报讯(燕晓锋)“我养的60多只小尾寒羊就是吃这些剁碎的苜蓿草,到了饭点见到我就奔向饲料池。”靠养羊发了财的杨狗牛,看着新生的20多只羔羊,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

今年54岁的杨狗牛是旬邑县马栏镇马栏村的农民。像村里其他农民一样,近些年来,通过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因地制宜种草养羊、繁殖发展,如今,杨狗牛和乡亲们都发了“羊”财、致了富。

8月的革命老区马栏,山如碧,树苍翠。在马栏村纵横交错的沟壑旱原间成片的苜蓿长势喜人,在农户的羊棚里,羊儿的阵阵欢叫,给这里宁静的田畴阡陌增添了活力。

“如果没有这些宝贝羊,我家不会培养出两个大学生。”杨狗牛自豪地告诉笔者,“前两年我的两个儿子分别考取了西北大学和西安理工大学,他们上学的费用都是我这两年靠养羊挣下的。”

作为村里的养羊大户,杨狗牛饲养的50多只小尾寒羊仅在去年就为其带来7万多元的纯收入。今年他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争取能贷上陕西省实施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双联”惠农贷款。

“我已经向县农业局递交了贷款申请,如果10万元贷款落实,我就能让自己的收入再翻一番。”杨狗牛信心十足。

在马栏村最大的养羊户杨旦娃的羊棚里,100多只肉羊膘肥体壮,长势良好。

“我原来是跑半挂长途货运的,一年辛苦下来也就赚个四五万块钱。”杨旦娃介绍说,“去年和家里人开始试着规模养羊,没想到居然挣了10多万。”今年开春,尝到甜头的杨旦娃干脆卖掉了半挂货车,司机变羊倌,专门养羊。

如今,在马栏村200多户农民家里,有一半以上的农民都在种草养羊。村里通过苜蓿和玉米种植,做到了以羊为主的各类家畜牧草喂养的自给自足,既不破坏生态植被,又保证了羊儿的饲喂。

“村里近千人的人均纯收入在去年达到近5000元,其中靠养羊就占到了一半。”该村村主任杨富礼介绍说,“今年村里还要成立养羊合作社,规范养殖、扩大范围,让更多的农民富裕起来。”

位于旬邑县城以东的山区地带马栏,地域广阔,气候温良,适宜牧草种植和发展畜牧养殖业。截至目前,该县以小尾寒羊为主的肉羊存栏量已达120万只,以紫花苜蓿为主的牧草累计存留面积160万亩。农民户均种植40亩草、养殖40只羊。仅此一项,当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已超过千元,羊产业已成为该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B)(12)

新闻推荐

留守儿童 渴望多彩的暑假

本报记者薛丽放暑假了,城里的孩子参加夏令营、各种兴趣培训班学游泳,学画画,或由父母带着外出消暑,然而在偏远的农村有这么一群被称为“留守”的儿童,他们的暑假怎么过呢?原本以为农村的孩子暑假过得应...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