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刘瑶:水灾无情,希望乡亲们携起手来共度难关 新华社记者 刘彤张晨俊
强降雨袭击延安,通讯畅通受到严重威胁,各个地方纷纷告急。
一定要保证通信不断!汛情发生后,延安移动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调派应急抢险骨干奔赴受灾县区,吹响抢险救灾冲锋号。
倾盆大雨中查找故障点
在受灾较为严重的甘泉县,全县多个路段严重积水,最深处达一米。7月11日四时许,由甘泉分公司维护中心4名员工组成的应急通信抢险队,顶着倾盆大雨,冒着路边塌方危险,深一脚浅一脚的踩过泥泞的山路,按照市公司故障通知,开始逐个排查光缆中断故障。
抢险队员们从湫沿山火车站一路向延安南四十里铺至金庄环路光缆故障苏家河跳纤处进行排查,但一直没有找到故障断点。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抢险队员们顾不上休息,加快了查找的步伐。
一个小时过去了,正当抢险队员们一筹莫展时,对维护工作有着丰富经验的张勇突然发现,已经报废的湫沿山铁路隧道口处铁路路基多处已经塌方,张勇果断判断断点就在此处。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雨中开挖,抢修队员们终于找到断点并将光缆立即挖出。一方面他们将现场情况向上级进行及时报告,另一方面抢险队员们从抢修车上取下仪表、光缆等抢修工具进行紧急抢修。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奋力抢修最终将环路故障恢复。
向着山顶进发
7月12日21时,持续的大暴雨导致延川县城3号、5号、7号等11处基站突然中断,因大部分基站地处偏远山沟,车辆短时间内不容易到达,抢修势在必行。
如果没有这场百年不遇的大雨,今年20岁的陕西延川大学生刘瑶,可能会在不大的县城与儿时的伙伴一起,共叙同窗情;如果没有这场不期而至的大雨,记者也不可能在延川县第二中学的教室里与主动承担起志愿者责任的刘瑶相遇。一次偶然的邂逅,让记者对这位大学生和他的弟弟有了深刻的认识。
当记者在延川县第二中学不大的操场院落里见到刘瑶时,他正在为一位受灾的居民安排临时住所。从7月11日晚延川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雨袭击至今,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大二学生刘瑶和弟弟刘浩,就一直作为志愿者工作在为灾民服务的第一线。
谈起这场大雨,刘瑶仍然记忆犹新:“学校是7月11日放的假,我当天晚上就回到了城里的家中。从那天晚上起,延川就下起了特大暴雨。”刘瑶说:“我家住的是秀延河畔、山坡下的石窑洞,从12日早上开始,我们家的窑洞就出现了漏水。”
考虑到持续暴雨可能会对居住在半山坡的乡亲们带来危险,12日早7时不到,刘瑶就和刘浩一起,早早起床,沿着泥泞的山路,一户一户敲开居民家门,提醒他们注意可能发生的滑坡等地质灾害,并让大家早日撤离。“陕北的窑洞都是依山而建,这次大雨冲垮了我家附近许多窑洞,悲惨的场景回想起来,让人触目惊心。亲眼看见一些被埋的住户情景,我们当时确实有种恐惧的感觉,但是,保
证乡亲们的人身安全,是我们当时唯一的想法。”
从发生滑坡的山上下来后,得知延川县招募为受灾群众服务的志愿者,刘瑶和刘浩来不及多想,在第一时间报了名。因为连续降雨,他家的窑洞成为危房不能居住,他们的爸爸妈妈只能暂住在亲戚家中。他和弟弟刘浩,从7月12日至今,只能凑合在一辆卡车里过夜。但在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的时间里,他们一直作为志愿者服务在延川县第二中学的校园里。
作为灾民的临时安置点,延川县第二中学每天要为1800人安排饮食,晚上则要在有限的教室里为600人提供临时住宿场所,不足20人的服务团队,工作起来有点儿人手偏紧。包括刘瑶、刘浩在内多名志愿者的及时加入,给大家分担了不少的压力。“其实,这里的工作也很简单,就是维持安置点的秩序,在第一时间给大家提供饮用水、食品等必须的生活物资,在大家打饭时提醒他们不要拥挤,为一些残疾人安排宽敞的临时休息场所……”
对于自己的志愿工作,刘瑶说,这次延川发生的灾情,是多少年不曾遇过的,能为救灾工作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是我们“90后”不能推卸的责任与义务。“看到乡亲们因为水灾而无家可归,我从内心深处为他们着急。水灾无情,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希望乡亲们都能携起手来,共度时艰。”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夏叶)为进一步提高科技馆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和能力,近期,市科技馆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综合素质培训活动,推动科技馆机关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着力建设学习型机关。本次培训活动采取集体学习、...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