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无字碑浅水
这回去西安,专程到咸阳瞻仰了武则天的无字碑。无字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在乾陵司马道东侧,北靠土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风光秀丽、视野开阔、气势不凡。
关于无字碑何以无一字,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她政绩不凡,有功不表;有的说她过大于功,不敢立碑文;还有的说她的儿子不待见她,故意不刻碑文。更有的说新发现石碑上发现三千三百多个方格,是准备刻字的,不知什么原因,没有镌刻上去。
武则天先是辅政,后来才废中宗,立睿宗,到天授元年,改国号为周,开始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并于光宅元年迁都洛阳。她掌权期间,除了长安元年十月至长安三年十月住在长安外,一直居住在洛阳,称帝后,便以洛阳为都。
武则天在位,很重视宗教政策,对弘扬佛教,极为热情。曾组织精通梵文的人才,将梵本《华严经》、《密严经》等多部佛经译成中文,序文由她躬撰。除了整理翻译佛经,她还恭请高僧入宫供养,如神秀和六祖慧能。武则天还重视庙宇修建和修饰,她在白马阪为佛祖造了一座大像,大像落成时,武则天率百官前往顶礼。但由于规划欠周,佛像造得很高大,庙宇装不下,只好将殿堂改建,耗资过大,共有十七万缗(每缗一千),受到了大臣们如狄仁杰、李峤等人的非议,认为假如将这些钱拿去布施,广济贫穷,见人一千,可以救济十七万户。对这个批评,武则天的看法是光从花费上考虑,是俗人俗见,不予采纳。
另一方面,武则天是历史上对佛教在中国传播的承前启后的人物。前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时,僧众生活多岩居穴处,仿效古印度“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或寄住律宗寺院,基本上是以托钵乞食为生。南朝梁武帝(萧衍)广建寺庙,聚集十方罗汉僧人,由沿门托钵到聚居供养,才形成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到马祖道一时期,这种情况有了进一步改变。那时禅宗日盛,庙宇日多,马祖开始别立禅居,聚徒修禅办道,逐渐形成了僧人日常行持、说法、普请(劳动)等的规则。
到武则天当政时,她大力为僧众建造聚集供养之所,让僧众有供养之所,让信众有顶礼进香之处。在武则天的倡导下,广建寺庙,承前启后,其势未曾削减。这些寺庙,其建筑风格、规模雄伟壮丽,气象庄严,不少是建筑史上的瑰宝。
武则天的无字碑恐怕也是因此缘故,不着一字。因她笃信佛教,坚信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虽然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
从政治上说,边境安宁,府库充实,人才得其所用。从佛教教义上说,救危苦、灭诸相、崇无为,她都身体力行了。(B)(12)
新闻推荐
爱心人士把2000元爱心款送到张星手中。本报讯(记者马沅聪)“这么高的成绩,如果因为学费问题,上不了大学,真是太遗憾了!”昨日下午,三原县西阳镇武西村,张星接过好心人孙奋送来的2000元爱心款激动得有些不...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